当前报纸编辑的角色特征

时间:2022-06-02 12:29:49

当前报纸编辑的角色特征

报纸编辑角色是指在报纸生产流程中。分布在各个环节负责报纸产品整体和产品细节的策划、把关、信息资源组合开发的行为主体。具有确定报纸风格和规模设计、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组织、选择使用新闻稿件、配置版面内容等权利,并为报纸的受众接受程度负责。

报纸编辑角色和其他社会角色一样。在报纸生产系统工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负责采访写作的记者、负责广告发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报纸生产主体,可以说报纸编辑的角色定位是以社会信息需求为根本、以记者的采访写作为基础、以读者接受为主旨、以广告发行工作为依靠来通盘考虑自己的工作的。

如果说角色指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的权利与义务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与态度的总模式,那么角色意识则可概括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所从事的特定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等的认识和理解。角色意识强,对自己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认识深刻,履行义务的效果就好。报纸编辑作为编辑角色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角色意识的强弱与所编报纸质量的高低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编与副总编要对报纸生产进行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把握。编辑部主任和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新闻报道、稿件编辑、版面安排等微观层面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报社编辑整体的角色意识决定了这张报纸的质量。

既然编辑和编辑的角色意识对报纸的质量至关重要,那么要想提高报纸的质量。就一定不能忽视报纸编辑角色意识的强化。而强化编辑角色意识的前提,则是对编辑角色特征的正确认识和认同。

相比较其他类型的媒体而言,报纸编辑在操作过程中有自己的角色特点,而且随着受众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报业的发展,报纸编辑角色特点不断被时代充实进新的内涵。就目前报纸的发展状况,报纸编辑角色有如下特点:

规定性与开放性并存

规定性强调的是报纸编辑角色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是很明确的。报纸编辑们要对报纸生产过程中的相应环节负责,对报纸的静态产品展示、动态接受效果负责,而且这一规定不是条文式的,而是一种“软规定”,是潜在报纸生产规律中的“硬道理”――它是由报纸的定位、核心受众群的信息需求决定的;开放性特点大概说来就是可以将个人的风格特点、个人的意志在尊重报纸产品整体要求的框架内加以发挥,得以实现。

以2007年10月25日对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报道为例,《华商报》、《南方都市报》的编辑在当日报纸的报道策划、内容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全国甚至全球关注热点,选择关于嫦娥一号发射情况的新闻信息为核心内容形成版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家报纸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方式相同,编辑可以对“规定的”内容进行各具特色的表达。《华商报》“嫦娥探月”一系列版面以《“嫦娥”飞天陕西专家建奇功》、《“陕造相机”将拍首张月球照》、《嫦娥“耳朵”烙上陕西印》等文章及相应图片突出强调了嫦娥一号研制发射过程中陕西的“痕迹”。《南方都市报》则以长稿《中国探月举世瞩目》为版面头条,而在右下版以不足八分之一的版面刊载《我卖的是月球背面土地》这样一篇稿件,与头条庄谐结合,轻描淡写的一笔便从容地用科学击碎了妄想,两报编辑在实际运作中都恰到好处地实现了编辑角色的“规定性与开放性并存”这一特征。

两报版面都以自己的内容与风格吸引了受众,这就是对编辑角色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的遵循――“风格虽是编辑主体的活动创造,但风格的认定却是客观外界对编辑作品的审美评价。因此,风格不能自封,只能以连续不断的创造,反复表现出特定个性的编辑成果摆在广大受众面前。从而使受众在接受过程中形成一种公认的审美评价”。

独立性与整体性统一

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编辑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而“独立空间”越到“基层”越相对狭小。总编辑可以“随时指导编辑部人员(包括编辑、记者、评论员、资料员等)的工作”,编辑部主任可以“拟定本部门报道规划并组织和调控报道”。版面主编则“设计版面的报道内容与形式、配置版面的内容、设计版面”。编辑“审读、初选和修改稿件、制作标题”。每个环节的编辑都有属于自己的发挥空间,而不完全是“执行”角色。当然,个性的发挥也有整体框架的限制,必须在符合报纸的定位、总体风格设计之下进行。

当然,在实际运作中,某些报纸由于统筹工作出现失误,版面编辑的整体意识较弱,在各版编辑保持相对独立性时,也出现了同期异版重稿的情况。

报纸编辑角色特征的独立性与整体性统一还体现在报纸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每一份报纸,只有到了读者手中,其承载的信息为读者所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其终端价值,而接受者越多,其价值越大。而在报业市场环境中,报纸所凝聚受众的数量、所凝聚受众的社会地位、消费能力等诸因素又决定该报纸是否受广告主青睐,“报纸编辑每天的共同任务,就是用最好的新闻和专版内容,去填满报纸版面上广告剩下来的每一个洞。为此忙得不可开交。洞的大小和形状每天在变,原因是每天报纸可卖出多少广告版面,掌握在喜怒无常的商品市场手里。这样,‘新闻洞’的变化和报纸编辑的应变,实际上最终控制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下”。虽然这一陈述主要是针对西方报纸编辑而言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所有市场经济环境中报纸编辑的角色特点――在考虑相对独立的业务操作的同时,还要考虑事关报纸生存发展的、提升报纸的社会接触率的发行环节。

“收料”与“加工”兼做

一般来讲,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执行者,是报纸版面的制作者,对版面的质量负责。编辑一般不采写稿件,无论是各版组的负责人(主编),还是版组内特定的版面负责人(执行主编),或者版组内特定版面的具体操作者(编辑),都不得在所主持的版面上刊发自己的稿件。这是在采编分离制度下的通常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仅仅是“收料者”――接收各路记者各种类型的稿件、配置各角度的新闻信息,他们同时还是“加工者”――除了根据报纸定位、版面统筹情况及稿件质量负责修改稿件,还要最大限度地丰富版面语言,力争实现1+1>2的版面表达效果。

“指向”与“收关”共担

进入21世纪以来,“采编分离”制度逐渐为各家报社所采用,在这一制度下,编辑不准写稿,记者不能编版。在业务上,编辑有权通过各种途径指挥相关的记者,同时对记者的稿件负责,用或不用均要有所交代。在形式上表现为严格的采编分离,编辑、记者分属两个不同的中心、部门,岗位分离,职责分离,避免了工作的交叉;内在机制上表现为确立了编辑的业务主导地位,突出了“版面质量”这一价值判断核心。无论是指挥还是主导,都旨在实现与记者采访工作方向达成一致,这是当今时代编辑必须承担的工作角色。不仅如此,编辑确定一定的方向将记者“指”出去,还要将记者“收”回来,从报纸生产流程来说,编辑既要“找绳头”,还要“结绳扣”,也就是既要给记者提供线索、布置采访角度。还要负责最终的“结扣”工作――主要是“收”其稿件,对稿件进行把关――查真假,审行文,辨主题,量轻重,校正误,稿件合格后再入版面,直至审核完毕的版面付印,才算“收关”工作结束。就如《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编辑室主编周询在没有更好的选题时,想到了“光棍节”。看起来比较八卦的选题,分量不足,但事实上却可以反映出大的社会问题。在操作这个选题时,将它放到近年来年轻人相亲越来越多的背景之下去做,它就不再是一个八卦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为横向的相关报道已经不少了。编辑给记者进行“指向”,要求记者从纵向上进行梳理。找专家聊,了解历史上大龄青年问题,因为很少有人做相关方面的专门研究,采访得比较辛苦,最后还是编辑进行“收关”梳理,成就了《第三次单身危机袭扰中国社会》的文章,报道出来后转载很多,阅读率不错。

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帮助记者确定选题方向、采访思路。最后还为稿件的最终定稿把关,无论是该报道迈出的第一步,还是稿件最终的句号画出。“放”与“收”都是由编辑在对事实和相关记者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来定夺的。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其社会功能在逐渐多样化,受众不断提高的综合素质对报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报纸的信息表达质量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对报纸生产的关键环节――编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呈现多面性。另外,对于报纸生产而言,编辑工作也是核心环节。所以,身为报纸编辑,无论参与报纸生产流程中哪个细节的工作,都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把握自身的角色特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

上一篇:类型化电台与专业化电台的区别 下一篇:论中西方讣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