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

时间:2022-06-02 11:24:08

浅谈如何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 设计

前言

景观最初的含义是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而后,与绘画艺术、园林设计、建筑景观、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领域和学科进行了多次的交叉与融合,现在,景观与居住区产生了更加频繁的碰撞,并在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建设中不断地融合,使居住区的人居环境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质的提高。这种提高在我国的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也相应地提高,同时,对住房及环境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走过了温饱型——功能型——舒适型等一系列的转变过程。现在,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求已经走向了多元化,不能单纯地用哪种型来形容,已经是一种多学科交叉,感性与理性并融的一种文化。

1.景观设计的原则

随着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资料,同时也要求其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益寿延年的享受资料,其中就包括了提供美的享受。渐渐地,“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突出,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笔者以为,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符合生态、经济、文化艺术等原则。

1.1生态原则

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遵守生态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调整传统规划的思路,汇集生态、建筑、规划、资源、水、生物、环境、材料、景观、园林、能源、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规划对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定位后,再进行规划,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

1.2经济原则

所谓经济是基础,是决定和影响事物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小区景观的经济性,就是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

1.3文化艺术原则

小区景观绝非是草树花石、亭台楼阁的简单杂乱堆砌。虽无定式,但有其高超的艺术法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物业管理的不断成熟,居住区文化艺术建设也必将不断创新和发展。和谐的居住区文化是用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来协调业主之间的关系、丰富业主的居住文化生活,必将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这将为创造和谐文明小区、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素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景观设计的核心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经作为一种标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景观设计也不例外,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然而,现实中也不乏一些设计师习惯性地把“以人为本”当作了一个“口号”或者一面“旗帜”,时常挂在嘴边,但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却很少关注人,其笔下的大广场、大草坪也不失为一种景观,但却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失去了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设计师同样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他要服务的对象是将要来这里居住或停留的人群。所以“以人为本”要求设计师应该学会观察,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和嗅觉去感受要设计的对象,发现和研究人们在那里做什么或想做什么等等一些发生的和可预见的事情,或是把自己设身处地置于行为环境中去实地体验一下,然后,有针对性地规划布置相应的设施,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状况,或是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等多方面的需要,这样的景观设计有观赏性,有功能性,真正符合人们的需求,才可能是成功的设计佳品。相反,把“以人为本”当作“以我为本”去设计的“主观主义者”,只想凭借个人的意志去决定怎么做,或是干脆就简单地把“我喜欢这样或不喜欢那样”作为一种思维而决断设计方向,这样的成果是不符合实际的,是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的,必然是失败的。

3.景观设计的元素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景观设计的重点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1水景

有水才会有生命,水景以其独有的慑人魅力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亲近自然的向往。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如静水、动水、落水、喷水等不同的设计,把水的精神做出来,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达到丰富变幻的效果。现代建筑环境中通过挖湖堆山,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形成住宅小区大面积的水面,给人以宁静至美的风景,可以取得丰富环境的效果。

3.2绿化

绿化具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绿化系统中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空间与设施融合在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的公共空间。同时充分考虑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以植物造景为主题,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要善于运用透视变形几何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充分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3.3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3.4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设计是环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是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它为满足人的生活需求,方便人的行动,调节人、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也相当杂乱,概括起来基本包括七个类别:信息交流类(如小区示意图、公共标识、阅报栏等)、交通安全类(照明灯具、交通信号、停车场、消防栓等),休闲娱乐类(公共厕所、垃圾箱、健身设施、游乐设施、景观小品等),无障碍设施类(建筑、交通、通讯系统中供残疾人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有关设施或工具),安全防范类(闭路电视监控,可视对讲、出入口管理等),信息网络类(电话与闭路电视、宽带数据网及宽带光纤接入网等)。

3.5铺地

铺地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

3.6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无论是.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还是设施小品。都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这方面的设计一定要注意细节上的刻画,有时可以与路灯、指示牌、垃圾桶、公告栏、自行车棚等公共设施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做成功能小品。

结束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绿化和视觉上的艺术美景,更应赋予室外空间更多功能:鼓励人们亲近自然,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为人们的交往提供条件,促进社区文化形成。无论这个构架有多么复杂,涉及的知识面有多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满足人类的需求、改善人们的居住质量、创造诗意的人居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百姓翘首以盼的美景。

(作者单位:海林市规划勘察测绘设计室)

上一篇:如何强化企业管理审计 下一篇:《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修订对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