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8例分析

时间:2022-06-02 11:18:30

正畸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8例分析

【摘 要】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经验。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8例,采用口外弓装置配合方丝弓矫治器,采用成品的口外弓颈带水平向后牵引,平均疗程为1年。结果:8例患者,X线片测量显示:SNA角平均增大1.0°,A点受到抑制,SNB角平均增大7.6°,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上颌受到抑制,下颌向前自由生长,所以ANB角减小3.4°,Y-axis角增大0.72°,-T角增加16.1°,MP-FH角增大1.9°。结论: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因而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口外弓;推磨牙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03-01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是口腔正畸临床常见的一种错畸形,其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牙拥挤,深覆、深覆盖、尖牙唇向低位错位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美观。由于年龄和造成畸形的机制不同,根据拥挤程度,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一般采取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口外弓推磨牙向后采取不拔牙低角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矫治的关键,首先是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协调上下颌骨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协调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2010年因美观和功能等个人需要到李林口腔诊所就诊要求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女性4例、男性4例,年龄9-13岁。

1.2 适应症 安氏Ⅱ类Ⅰ分类、上颌牙弓轻中度拥挤、下颌骨发育正常、下颌牙弓无严重拥挤的病例,磨牙呈轻度或近似完全远中关系并且病人上颌第二恒磨牙尚未萌出或萌出尚未建,患者及家长配合。

1.3 方法 非拔牙矫治,低角病例。口外弓装置配合方丝弓矫治器,采用成品的口外弓颈带水平向后牵引,牵引力最初为350g,适应1个月后加至400g,每天戴用12h,在傍晚及夜间戴用,平均疗程为1年。

2 结果

8例患者,X线片测量显示:SNA角平均增大1.0°,A点受到抑制,SNB角平均增大7.6°,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上颌受到抑制,下颌向前自由生长,所以ANB角减小3.4°,Y-axis角增大0.72°,-T角增加16.1°,MP-FH角增大1.9°。

3 讨论

人一生有4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其中与正畸关系密切的是第3快速生长期,也称青春生长高峰期,若能把握好时机,可使许多错畸形得到良好的生长改良治疗,使面形美观得到改善。在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第二磨牙尚未萌出或正在萌出尚未建牙合,此时推磨牙向后较易。若第二磨牙全部萌出增加了推磨牙向后的难度,疗程亦大大延长,所以矫治时机十分重要,通过早期矫治可以使固定矫治的治疗时间缩短,降低拔牙率。

相关研究结果[1]表明能不采用拔牙矫治尽可能采用不拔牙矫治,其优点在于:维护了口颌系统的自然生理状态;不拔牙矫治相对简单、疗程短;有助于牙合稳定且不拔牙者比拔牙者牙合关系总是要好。利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获得间隙,有效解除牙列拥挤及前牙深覆盖,达到不拔牙矫治的目的。在口外弓作用下,上颌骨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SNA减小,说明口外弓不仅作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而且通过它传递到上牙的每1个牙,整个上牙将受到向后的牵引力,于是上颌的发育受到抑制,而下颌继续向前自由生长,使ANB角减小[2]。安氏Ⅱ类Ⅰ分类矫治的关键是协调两个“关系”,首先是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协调上下颌骨间关系,即颌骨“优先”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协调上下合关系,包括牙量骨易关系,力求协调、稳定、美观。

对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早期行口外弓配合方法矫治技术中,上颌最好没有第三磨牙牙胚,在矫治中应注意轻力原则,以免影响生长中牙根及邻近未萌的后牙。Ⅱ类牵引宜在完成弓丝上进行,适当增加下磨牙高度,合平面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下颌平面角开大,有利于深覆矫治[3]。

口外牵引力的调控[4]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与作用时间是发挥效能的四大因素。根据错牙合的具体情况调节牵引力方向,口外弓的低位、高位与水平牵引在临床上通常根据面部垂直方向上的发育状况来取决。口外弓的使用还可抑制上颌A点的向前生长,减小SNA角,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下颌合位,可以顺应下颌的生长趋势,使SNB角增大。但应注意:矫治改变了关系,因而矫治过程中需适当去除早接触点,以利关系的稳定,防止复发;矫形力矫治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因此应耐心说服,引导保证戴用时间,以免因不适而影响外观和疗效。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因而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广增,沈真祥. 实用口腔正畸矫治方法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86-89.

[2] Hattab F, Rawashdeh M, FahmiM1 Impaction status of third molars in Jordanian students[J].Oral Surg OralMed Oral Pathol,1995,79:24-291

[3] Bishara S. Third molars: a dilemma! Or is it[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9,115:628-633.

[4] 朱洪水. 应用活动矫治器推后牙向远中矫正青少年上前牙拥挤[J].口腔医学,1998,8(2):80.

上一篇:浅谈中职会计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下一篇:160例牙列缺损隐形义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