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3 00:06:58

正畸培训总结

正畸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 四手操作 临床教学 正畸学 矫正 研究生

THE APPLICATION OF FOURHANDED TECHNIQUE IN CLINICAL ODONTOPLASTY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YANG QIAN, CHEN XIUJUAN, FANG CUNHUI, et al (Department of Odontoplast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fourhanded technique in clinical odontoplasty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Methods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urhanded technique in clinical teaching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ResultsThis method worked well clinically.ConclusionThe fourhanded technique makes for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eaching.

[KEY WORDS]fourhanded procedure; clinical teaching; orthodontics, corrective; education, dental, graduate

随着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研究生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口腔正畸硕士研究生以临床型为主,临床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是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四手操作已被视为一种现代化的口腔科操作和管理技术,从上世纪末开始已被口腔医学临床工作者广泛认同和应用。近年来,我院口腔正畸教研室将四手操作应用于研究生临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四手操作及其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1.1 四手操作的定义

四手操作是指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始终都是坐位操作,医护的双手都在进行工作,医护之间平稳而迅速地传递器械、材料和其他用品。通常一名医生配备一名护士,护士作为医生的助手,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默契的、和谐的工作关系。

1.2 四手操作的优点

四手操作适用于口腔各个临床科室的日常诊疗工作中,与口腔治疗传统的操作方法相比,四手操作有许多显著的优点。①医护配合,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简化了治疗程序。这是因为护士参与整个治疗过程,能够及时地对操作区进行吸唾隔湿吹干,合理掌握材料调拌的时机等,使医生的治疗简单化。有研究显示,应用四手操作可使医生工作效率提高40%以上[1]。②防止并尽量减少因各种器械、物品堆积在工作台上而导致的交叉污染。③有利于宣教工作的开展,加强医患沟通。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病人的反应,做好解释安抚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由此可见,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口腔治疗过程更加人性化,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更高,而且细化了工作程序,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要求。

2 口腔正畸研究生的临床素质特点

由于口腔正畸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医学在我国口腔本科教育中正畸学课时少、实验课内容相对简单,基本不安排实习。所以本科毕业后,研究生学习或进修是接受正畸专业培训、提高临床水平的主要途径。口腔正畸研究生的临床素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①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2],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临床操作能力不足;②正畸治疗疗程长,操作复杂,而研究生临床学习培训时间短。

口腔正畸治疗技术涉及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各种矫治器及其附件制作安装、多种粘接材料的使用,要求医生熟练掌握摄影技术、电脑操作等,由于病人多数是儿童,需要医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这些技能都应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得到培训和应用。

总之,在短短1~2年的临床实习时间中,研究生需要全面、有效、系统地掌握正畸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3 四手操作在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1 口腔正畸临床四手操作的工作内容

正畸医生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需要助手的配合,医生和助手之间的配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使治疗各阶段能够有序地连接,而且双方应熟悉对方的工作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正畸治疗前有一连串连续的动作过程,包括引导病人就位、选择椅位、调整灯光、选择器械、隔湿吸唾等,这些准备工作虽细微但很重要。在传统的口腔科工作过程中这些治疗前准备工作由医生完成,这存在很大的弊端,如导致交叉感染,因选择椅位浪费时间等。四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医生和助手有较明确的分工,以上工作由助手完成。正畸治疗过程中四手操作包括:托槽带环等的粘接,粘接材料的调拌,唾液的隔湿吹干,治疗不同阶段器械的选择等。正畸科四手操作中医生在助手的协助下进行临床操作,助手熟悉正畸诊疗常规,掌握一定的正畸学和口腔材料学知识,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工作。对于一名进入临床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的研究生而言,如果不熟悉工作程序会使临床工作难度加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甚至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另外,由医护两人共同合理安排病人复诊的预约时间以及对病人进行宣教和解释,使工作更完善。由此可见,四手操作的应用可以提高口腔正畸临床工作效率,正畸临床研究生熟练掌握四手操作是很重要的。

3.2 掌握四手操作技术,加强系统性临床操作指导

在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工作学习中,除研究生导师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直接指导外,研究生临床指导小组成员的临床辅助指导也是必需的。四手操作的临床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口腔操作的弊端,是临床操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为此我们将具有口腔正畸护理经验的护士也纳入临床指导小组中。

研究生进入临床工作前我们首先对其进行系统性操作培训,包括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对日常工作程序和四手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和示范。研究生先担任四手操作中助手的工作,了解并熟练掌握四手操作规程,有利于加深对临床工作的认识,并使其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同时,在作为助手工作时对其他医师工作的观察也是一种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学生对正畸临床工作进行了“预习”,完成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衔接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软着陆”,有效地减少了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之初由于业务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

综上所述,四手操作用于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有以下意义:①提高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治疗的综合能力;②有利于快速全面地了解正畸器械名称、用途、消毒保养方法;③加强了无菌观念;④有利于培养协作互助精神。

参考文献

[1]龚斌,李雨琴. 四手操作提高治疗效率的临床评估[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3(2):185187.

正畸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 超声产前筛查;胎儿畸形;漏诊;转诊问题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1-0093-03

Analysis of missed diagnosis of fetal malformation in 9 cases and referral of prenatal ultrasound screening

SHAN Yanjing ZHANG Hui ZHENG Yongcai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Hospital, Beijing 10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fetal abnormalities of ultrasound screening in diagnosis and referral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Methods 2460 cases of fetus of the 20 weeks of gestation-24 weeks before labor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for prenatal ultrasound screening, and follow-up, fetal malformation screening content to observe fet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ach system, and the conventional double top diameter, head circumference, the femoral lateral ventricle width, and the spine and the stomach, double kidney, bladder, tibiofibula, foot radius, four-chamber view,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spect, umbilical cord blood tube number, umbilical artery blood flow index in location and thickness, amniotic fluid, placenta, etc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2460 cases of fetus, fetal abnormalities, 9 cases of misdiagnosis. Respectively was refers to the bending, room lacks, 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 small ears and low ear, small chin deformity, 21-three body syndrome, left hand, six deformity, cleft palate, sail the placenta. Conclusion The ultrasound can be used as a tool of choice for fetal malformation screening, is simple, noninvasive, but should improve their technical level, for referral for diagnosis and diagnose oaf, scree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diagno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achieve Shared diagnosis result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reduce misdiagnosis.

[Key words] Prenatal ultrasound screening; Fetal malformation; In diagnosis; Referral problem

我院为基层医院,所面临的大部分为农村的孕产妇,每一个畸形新生儿的出生,都会给家庭带来痛苦,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由于超声的局限性、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孕妇及家属对超声检查过高的期望值,常引起医疗纠纷,而新生儿出生缺陷纠纷已成为医患纠纷新热点[1],受超声仪器的性能以及超声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还存在胎儿畸形的漏诊,做为检查者应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减少漏诊,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系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进行胎儿产前筛查的孕妇,孕龄20~24周,年龄20~41岁。

1.2 检查方法

1.2.1 仪器 采用GE公司Voluson730 Expert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

1.2.2 筛查孕周 妊娠20~24周的胎儿各个器官已经发育成熟,羊水量适中,是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时机。

1.2.3 筛查方法 按照产前超声指南[2](2012)检查方法进行常规检查及系统检查。通常经腹部平卧位,如果观察效果不满意可嘱孕妇侧卧位或使其走动一段时间后重复检查,观察胎儿各系统发育情况:包括双顶径、头围、腹围 、股骨、侧脑室宽度,并观察脊柱、胃泡、双肾、膀胱、胫腓骨、尺桡骨、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及其胎盘、羊水、脐带等情况并酌情进行切面摄片保存。

1.3 转诊及随访

对已经确诊或怀疑畸形的胎儿均转至上一级诊断机构,并对结果进行及时随访。

2 结果

2460例胎儿中,产前超声筛查出42例,检出率为1.71%,漏诊9例,漏诊率为0.37%,检查出的胎儿畸形的类型有:无脑儿合并脊柱裂、脑膜脑膨出、Dandy-Walker畸形、唇裂、右室双出口、手缺如、肺囊腺瘤、足内翻等,漏诊的胎儿畸形为:指弯曲、腭裂、耳小并低位耳、小下颌畸形、室缺、肺动脉狭窄、左手六指畸形、21-三体综合征、帆状胎盘。其中包括多系统复杂畸形的部分畸形漏诊,分别为足内翻漏诊指弯曲及肺动脉瓣狭窄,脑膜脑膨出漏诊耳小并低位耳唇裂漏诊室缺。见图1。

图1 本例胎儿产前筛查出脑膜脑膨出,但漏诊耳小并低位耳

3 讨论

3.1 胎儿室间隔缺损

室缺在胎儿期的超声表现四腔心切面可以正常,脉冲多普勒超声所测各心腔大血管频谱可无明显异常,室间隔缺损的特征超声表现是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室水平左向右分流是室缺重要特征,彩色多普勒见心室收缩期血流左向右分流,舒张期则右向左分流,分流速度均较低,在胸骨旁长轴四腔心切面上,分流血流显示最佳。据文献报道,单发的室间隔缺损不论是膜周部、流入道、肌部或是流出道室间隔缺损,胎儿超声心动图都有可能漏诊[3]。而且妊娠周数越小越易漏诊。减少漏诊方法:高度怀疑室间隔缺损,切忌立下结论,经四腔心切面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可以有效地筛查出胎儿心脏异常,随着孕周增长,连续追踪观察,如果还不能确诊,要立刻转至有诊断资格的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并及时随访。

3.2 胎儿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狭窄可能是孤立的心脏畸形,也可能是其他复杂心脏畸形的其中一个表现,单纯的轻度肺动脉狭窄,产前超声难以检出。由于胎儿期肺循环阻力较高,轻度狭窄不会出现异常高速血流,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产前超声才能发现,因此在四腔心切面不要只关注心腔比例是否正常,要注意心室壁有无增厚,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长轴切面,要观察肺动脉瓣回声有无增强增厚及其开放受限,肺动脉主干有无狭窄后扩张,多普勒超声狭窄处应有高速血流信号,三尖瓣有明显反流信号,而当肺动脉瓣狭窄和肺动脉主干发育不良时,肺动脉主干也可明显小于正常,主动脉直径增大,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减小。

3.3 耳小并低位耳

受孕周、胎儿及羊水的影响,胎儿双耳同时显示率低或只显示一只,故极有漏诊的可能,胎儿耳廓发育15%开自第一鳃弓,85%来自第二鳃弓,胎儿第一、二鳃弓发育障碍可导致耳廓畸形。减少漏诊的方法:在行胎儿检查时,如果观察不到胎儿的两耳,可转换孕妇或活动后再次观察。

3.4 指弯曲

本研究中胎儿足内翻并两手指弯曲是一组复杂畸形,漏诊其中的两手指弯曲,漏诊原因:只观察胎儿有无手的存在,而忽略了手指的观察。减少漏诊的方法:在遇到胎儿某个肢体畸形时,要多考虑有无其他肢体或系统异常,如足的异常,要想到手有无畸形。

3.5 小下颌畸形

本研究中胎儿畸形漏诊,主要由于检查者对胎儿颜面部检查时,只关注口、眼、鼻等器官的检查,而对下颌畸形的检查没有实践经验,经过查询资料,明显的小下颌畸形,主要在胎儿面部正中矢状切面上,通过主观目测,颏小且后缩,下唇较上唇明显后移来诊断,轻度小下颌畸形应根据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参数来判断,临床上可大致根据下颌骨的长度和双顶颈的比较进行初步估计,正常下颌骨长度约等于双顶径的一半,而小下颌畸形明显低于此值[4]。

3.6 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约为700例分娩中有1例[5],本研究中胎儿生后才被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超声表现:胎儿双侧肾盂轻度分离,左心室内点状强回声,肠管回声增强,胎儿眼距增宽。由于上述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胎儿区别不明显,很难作为21-三体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进行准确的产前诊断,此例漏诊提醒检查者,要联合考虑一些微小的异常超声征象,诊断21-三体综合征敏感性将明显提高。

3.7 帆状胎盘

本研究中胎儿畸形属于非胎儿性异常,由于检查者缺乏临床经验所致,帆状胎盘的发生是脐带附着部位一侧及附着部位下面的胎盘组织萎缩,致使胎盘萎缩后遗留下来的脐带血管暴露在胎膜下面,并通过胎膜附着在胎盘。脐带帆状附着的特点是脐带血管先在胎膜下走行一段距离,再附着在胎盘的边缘,可有脐带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在实时筛查中应尽量用彩色多普勒追踪观察脐带的全程走形。

3.8 腭裂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颜面部畸形,以往胎儿唇腭部畸形主要采用鼻唇冠状切面[6],无唇裂的单纯腭裂超声通常难以显示直接征象,因为腭的走向为横向走形,其前方与两侧均有上颌骨牙槽突遮挡了超声声束,软腭及硬腭处于声影区内,经胎儿颌下三角探查则能清楚显示软腭及硬腭及腭裂的直接声像,但这在产前宫内超声难以获得,只有胎儿面部朝前且过度仰伸时,产前超声才有可能获得该切面。有资料报道[7]:发现唇部异常胎儿,要增加特殊切面进行筛查,如经下颌或下唇斜冠状切面,经梨状孔硬腭斜冠状切面和经面颊部斜横切面,多切面联合检查能有效降低腭裂漏诊率,因此检查者在平时工作时要熟练颌下三角的正常切面。

3.9 左手六指畸形

此类多指畸形可单发或是某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此类胎儿畸形的诊断有赖于胎儿手指张开。如果孕妇有多指畸形的家族史,则需要检查者反复检查,直到胎儿达到满意,方可确诊。

建立简便、廉价、无创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已成为产前筛查领域的研究热点[8],而超声筛查是目前检测胎儿畸形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基层医院所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孕产妇,往往也是孕妇首诊的医疗机构,通过筛查医生的诊断,畸形胎儿可以及时发现并得到进一步诊治,所以这一关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与胎儿、孕妇过胖、羊水关系、超声医生的经验及仪器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产前超声筛查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及误诊[10],尤其胎儿心脏畸形的漏诊率高。产前超声检查筛查较易发现的心脏畸形是单腔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和明显的复杂畸形,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法洛氏四联症等畸形在产前不易被筛查出来[11],对一些异常、可疑及切面显示不满意或合并其他畸形的病例应及时转至上一级诊断机构,有针对性地行胎儿心脏的检查,以免贻误病情。从胎儿的畸形类型中可以得出:因为超声诊断属于形态学范畴,胎儿需要有被超声图像所分辨的形态结构才能够做出分析诊断,而且,胎儿畸形往往是多系统复杂畸形,因此产筛医生一旦发现胎儿某一处畸形,要细致观察胎儿其他组织器官,以免漏诊。有相关学者提出,应用规范化标准切面,可大大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12]。

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接受相对应的产筛医院转诊的孕妇,应与基层产筛机构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定期总结所对应的基层医院出现的问题,并定期培训产前筛查的超声医生,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理论与实践,对一些高漏诊率的胎儿畸形重点讲解培训,提高基层产科超声医生的诊断水平。由于一些胎儿心脏畸形复杂罕见,是二级预防中比较容易漏诊及误诊的区域,希望得到三级超声诊断机构的帮助,丁文虹、金梅等[13,14]亦提出3+1复合超声切面作为主要培训内容,结合先心病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向超声医师介绍相应切面的诊断方法和意义,以期筛查出大部分心脏畸形,由于转到上级诊断机构的孕妇常常出现失联现象,基层筛查医院应和上级诊断机构建立信息平台,使基层医生及时了解转出患者的诊治情况,并严格遵循:产前筛查-发现或胎儿畸形转诊-上一级确诊-随访这个模式,使孕期检查有序进行。而现实状况是,三级诊断机构能够看到产前筛查医师的诊断结果,而二级筛查机构因为患者失联,却不能知晓最终正确的诊断结果,不进行后续诊断的盲目筛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15],希望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模式达到信息互通,逐步提高筛查者的技术水平,从而减少新生儿畸形出生率。

[参考文献]

[1] 魏亮瑜,栾晓林,孙鹏程. 新生儿出生缺陷类型医疗纠纷的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6):444-446.

[2]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7):574-580.

[3] 吴雅峰. 胎儿心血管超声诊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

[4] 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7.

[5] Peter M. Donubilet,Carol B. Benson 编著,陈铁福,孙倩,刘迪雯,译. Atias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妇产科超声图谱)[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1.

[6] 樊建群. 二维超声成像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相结合对唇腭裂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7):14-15.

[7] 梁柏松,龚元淑,刘玲,等. 常规三切面法与特殊切面法在产前筛查胎儿唇腭裂畸形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4):292.

[8] 陈瑶,张波.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及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35-837.

[9] 宋莉,汤北平,李娇,等. 胎儿先天畸形的产前超声规范化检查与超声监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09-410.

[10] 李莉,何冰,罗琳,等. 致新生儿结构异常出生缺陷的产前超声漏诊原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3(3):22-25.

[11] 杨太珠. 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7):483.

[12] 王瑞玲,寇世和. 超声规范化标准切面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10,6(18):2618.

[13] 丁文虹,金梅,张桂芝,等. “3+1”复合超声切面培训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中的作用[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266-269.

[14] 金梅,韩玲,丁文虹,等.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疗、监测网络建设体会[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398-400.

[15] 吴清明,周瑾. 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29.

正畸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麻风存活病人畸残因素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2年现况调查。

1.2调查方法:所有调查均由经过贵州省疾控中心艾防所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县级麻风防治专兼职人员进行,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采取现场入户调查方式,调查结果统一录入麻风数据库。诊断、分析和畸残分级标准按执行。

1.2统计分析: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SPSS17软件统计分析,评估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累计发现的7008例病人中共调查6771人,调查率为96.6%。调查的6771例病人中存活2198例,死亡3258例,外迁714例,失访601例。在存活的2198例病人,男1724例,女474例,男女之比为3.64:1;年龄最小13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60.62岁; MB1598例,PB609例,MB与PB之比为2.6:1;在婚1537人,未婚252人,离婚40人,分居62人,丧偶307人;独居471人,夫妻单独居住654人,与 子女同住1015人,其它58人;劳动能力正常1130人,部分丧失875人,全部丧失193人;1级畸残717人,2级畸残973人,总畸残率为76.9%。

2.2经济收入与畸残2198例病人中,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151例,2000-5000元668例,2000元以下1379例。1级畸残中,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畸残率(60.3%)高于无畸残者(23.1%);2级畸残中,年收入2000元以下的畸残率(54.1%)大于2000-5000元(30.9%)5000元以上 (13.2%),有显著的差异(x2=174.09, P<0.01。

2.3 婚姻状况与畸残 在婚的1537人,2级畸残率为(38.7%),未婚252人,2级畸残率为(56.3%),离婚40人,2级畸残率为(57.5%),分居62 人,2级畸残率为(59.6%),丧偶307人,2级畸残率为(57.3%)。在婚与未婚、离婚、分居、丧偶有显著的差异(x2=64.95,P<0.01)。未婚、离婚、分居、丧偶无差异,见表2。

表2 婚姻状况与畸残

婚姻状况 例数 0级(%)1级(%) 2级(%)总畸残率(%)

在婚 1537399(26.0) 543(35.3)595(38.7)74.0

未婚252 45(17.9)65(25.8)142(56.3)82.1

离婚 405(12.5)12(30.0) 23(57.5)87.5

分居 625(8.1) 20(32.3) 37(59.6)91.9

丧偶307 54(17.6)77(25.1)176(57.3)82.4

合计 2198508(23.1) 717(32.6)973(44.3)76.9

表3畸残与居住状况

居 住 状 况例数0级(%) 1级(%)2级(%)总畸残率(%)

独 居 471 72(15.3) 114(24.2)285(60.5)84.7

夫妻单独居住654172(26.3) 216(33.0)266(40.7)73.7

与 子女同住1015234(23.1) 372(36.7)409(40.2)76.9

其 它58 30(51.7)15(25.9) 13(22.4)48.3

合 计2198508(23.1) 717(32.6)973(44.3)76.9

2.4 畸残与居住状况独居病人471例,占21.4%,独居病人2级畸残(60.5%)与夫妻单独居住(40.7%)、与子女同住(40.2%)有显著的差异(x2=70.24,P<0.01)。夫妻单独居住、与子女同住无差异,见表3。

2.5劳动能力与畸残劳动能力丧失的1068例,占48.6%,2级畸残中,经换算劳动能力完全丧失(88.6%)大于部分丧失(67.8%)大于正常(18.4%)均有显著的差异(x2=664.47,P<0.01)。

3.讨论

经济是决定健康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生病就医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在调查的麻风病人中,经济收入越低,病人的畸残逐步加重,具有显著的差异(x2=174.09, P<0.01),说明麻风病人是因病致穷,因穷致病,导致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造成患者经济困难,畸残加重。麻风病人的经济收入明显的低于正常人,帮助麻风病人发展经济,通过经济康复,改善病人的经济条件,提高就医和抗病能力,可作为麻风康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麻风康复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病人及家属宣传教育,以经济康复为起点,配合肢体的医疗康复,才能达到减少畸残,减轻社会负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毕节地区统计局编,毕节地区统计年鉴.2008.13

2.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8.

正畸培训总结篇4

一、控制现状

麻风病在**流行已有很长的历史,我省原属麻风病中等流行区,防治初期,全省有*个县市为高流行区,28个中流行区,38个低流行区及4个非流行区,患病率最高为19**年的0.2775‰,全省的病人集中分布在杭、嘉、湖和宁、绍平原,浙南和浙西病人较少。到19*年底全省患病率降至0.0099‰,19**年为0.0032‰,在全省实现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并全部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19*年12月通过卫生部审核予以确认,是全国第4个“达标”省份。至20**年底,全省共累计发现病人*例,尚有现症病人**例(其中外省流动病人21例),较20**年(**3例)下降5.83%,

患病率为0.0**1‰,其中35个县(市)已无现症病人。近年来,由于部分县(市)在外省流动人口中发现麻风新病例较多,个别县(市)疫情出现了波动,超过以县(市、区)为单位基本消灭的部颁标准。

全省近5年新病人的发现方式以报病、皮肤科及专业机构门诊居多,而主动发现者较少,20**和20**年各发现一例儿童病例,麻风新发现病人中每年仍有25%左右存在II级或II级以上可见性畸残,大多数麻风病人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也有个别发现较迟的,年平均病期为3年左右。

目前,我省有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约7000余名,其中约50%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约近500名治愈残老者滞留在全省13所麻风院(村)内,麻风院(村)的建设和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的医疗、康复、生活等问题,迫切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二、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合理使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保持麻风病防治事业持续、健康的发

展,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三、规划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规划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坚持不懈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巩固和发展防治成果;加强康复工作力度,增加康复资金投入,扩大健教范围,提高健教效果,探索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到社区医疗服务的新路子。新的五年规划期间(20**—20**年),要求全省现症病人减少20%以上,年递减3%以上,到20**年底力争把麻风现症病人控制在80名以内。巩固防治成果,提高病例发现、畸残预防等防治工作水平,探索适合当地的麻风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出现疫情反复的个别地区,要在规划期间重新达标。

(二)工作指标

1.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0%;

2.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95%以上;

3.麻风病联合化疗治愈率达到95%以上;

4.新发现麻风病人中Ⅱ级畸残率控制在20%以内;

5.现症病人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率控制在**%以内;

6.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

7.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

8.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90%以上;

9.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80%以上;

**.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11.完成麻风院(村)的改造建设任务,并投入正常运转。

四、任务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麻风病防治工作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控制流行和解决麻风病的社会问题,制定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不断改善麻风病人及麻风病休养员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要把麻风病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整个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去,做到防治与康复并重,切实帮助和解决一些麻风病残疾者的实际问题,让麻风病引起的残疾者与其他残疾者一样,都能得到残联的帮助。各级卫生部门对麻风病防治应实行宏观调控和目标管理,以减少患病率、提高存活病人生活质量为中心,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抓好督促检查。

(二)健全防治体系,落实各级职责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要将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改革和调整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

强化和健全麻风病防治体系,明确各级防治业务负责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县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是麻风病健康教育、病例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病人畸残预防等工作的基本单位,负责督导检查乡镇级麻风病防治情况。市(地)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负责对所辖县(市、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工作。省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负责组织协调麻风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督导监测、健康教育、规划评估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有麻风病疫情的县级及以上地区,要明确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配备与防治任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应设兼职人员,负责落实病例发现、随访等具体防治措施。

建立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明晰、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逐步提高麻风病人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水平。要积极发挥综合性或皮肤病专科医疗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开展疫情监测、疑难病例诊断、合并症治疗、神经炎和麻风反应处理等工作,为畸残病人提供医疗及康复的规范服务。

(三)完善监测系统,准确掌握疫情

按照《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县(市、区)为基本登记报告单位的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做到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掌握全省麻风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分析流行因素。及早发现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病例,减少畸残的发生。做好麻风病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四)加大培训力度,重视防治队伍的建设

继续重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充,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要发挥业务指导的骨干作用,根据需要制定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计划,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利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麻风病防治策略、技术、方法等培训,突出重点、保证效果,努力培养一批防治骨干,从整体上提高我省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各地要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全省性的培训,同时,要承担起培训当地兼职医生的重任,为提高当地医护人员麻风病防治的业务水平开展短训和复训。要特别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麻风病症状的认识,促进及早发现病人,开展积极的治疗。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努力稳定和发展防治队伍,充分调动防治人员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三级防治网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保证各项防治

措施的落实。

(五)早期发现病人,及时进行规则治疗

最大限度地及早发现病人是防治麻风病成功的关键。通过健康教育、报病奖励等措施,促进报病工作的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要提高对麻风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推动各级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参与麻风病诊断,把好日常门诊发现和报告关;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疫点调查、接触者检查、线索调查等工作。及时发现新发病人,并把新发现病人中的可见畸残率至少控制在20%以下。

根据不同地区流动人群的特点,强化麻风病人发现和治疗的属地管理。对新发现的麻风病人,要在一周内按照国家统一的联合化疗方案免费给予全程、规则的治疗,并及时做好麻风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尽力查清失访者,做好拒治者的工作,使联合化疗覆盖率达到98%以上,规则治疗率达到95%以上。同时,要加强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按临床治愈标准及时做好判愈。并按照《麻风联合化疗后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完成规定疗程病例的监测与愈后随访,及时发现复发病例和神经损害,并给予治疗和处理。

(六)广泛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要把麻风病防治知识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健康教育计划。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普及麻风病防治科学知识,宣传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消除群众对麻风病的误解、歧视等不良现象,增进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患者自我发现,鼓励人们提供可疑线索。要使麻风病健康教育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做到有计划,有评估,不断提高其效益,并充分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等活动形式,促进观念的转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医务人员等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社会公众转变观念,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弘扬尊重和关爱麻风病人的社会风尚,为病人主动就医、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七)积极开展畸残预防和康复医疗

畸残预防的重点是保护神经功能和视力,对有神经损害的病人要予以安全生活训练,防治足底溃疡和指导穿着防护鞋,这对患者个体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各地要将麻风病畸残预防和基本的康复医疗作为麻风病防治日常工作的内容,并协调各级有关部门,纳入到残联康复的总体规划中。康复对象的重点是现症病人和中青年患者,要创造条件开展整复外科,帮助他们恢复或补偿功能。通过对病人预防畸残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眼、手、足自我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加强对麻风病人的周围神经炎及眼部损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处理。要密切关注现症病人和青壮年病人,保护劳动力,提高其生命质量。

(八)改造建设麻风院(村),加强规范管理

对全省麻风院(村)现状进行调查,重点研究解决麻风院(村)的功能定位、日常管理、经费保障等问题,制定可行的改造建设规划,争取以中央专项投入为主,重点加强省武康疗养院的建设和对绍兴、桐乡、慈溪、金东等麻风院(村)的改建,使生活在麻风院(村)休养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各级卫生部门要协调发改、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统一规划,制定可行的配套政策,确保麻风院(村)正常运转,提高现有麻风院(村)残老病人的医疗、生活和康复质量。

(九)健全防治资料的统计和管理

健全防治资料的统计和管理是制订计划、评估绩效、改进策略和措施的依据。我省各级卫生部门应将其列入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好报病、确诊、登记、统计和管理工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应做好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的应用、总结和分析,更好地为决策、防治和科研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密切部门合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将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改、财政、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的职责,建立防治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共同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

(二)加大政府投入,确保规划实施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麻风病防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方筹集资金的经费投入机制。根据麻风病防治工作形势与任务,统筹规划、合理使用,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要求执行。卫生部门应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防治工作重点和优先领域,发改、财政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工作要与落实配套政策和加强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改建和调整后麻风病院村的作用。

(三)稳定防治队伍,提高人员待遇

高水平的防治队伍是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有力保证。我省麻风病防治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面临人才断层、人员流失和转岗等严峻形势。各地要提高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待遇,积极落实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等国家有关工资、职称晋升政策,建立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高麻风病防治骨干的比例,建设一支精干的防治队伍。

(四)开展科学研究,增进国际合作

围绕我省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

新理论,以发现病人、规则治疗、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社会医学等应用性研究为主,解决好本地区的防治技术问题。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横向联系,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麻风病防治科研,及时推广先进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省麻风病防治协会的作用,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改革和加强对国外援助物资和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最大限度地使麻风病患者(包括现症病人和治愈者)获益。

六、监督检查

正畸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护士;职业损害;组织环境;护理管理

[中图分号] R9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038-04

[Abstract] Anti-tumor drugs can exert suppressive and cytotoxic effect on both human tumor and normal tissu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tumor drugs, the risk of the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the drug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nd the issues about drug-associated occupational hazard require more attention. Heretofore, we reviewed recent documents about the hazard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of the nurse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the anti-tumor drug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isk of the drug contac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It would also help to establish and administrate a mor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otectiv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against anti-tumor drug contact in hopes of ensuring the group safety and health of the nurse population.

[Key words] Anti-tumor drugs; Nurse; Occupational damage; Tissue environment; Nursing management

从1940年后期抗肿瘤药物问世以来,已有50多种抗肿瘤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细胞毒性剂具有致突变、致癌及致畸作用[1]。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通常可通过多途径将药物吸收进入体内,成为潜在的身体损害因素。我国目前80%的医院未达标,导致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长期暴露于抗肿瘤药物的威胁中,多数医院并没有采取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及教育,暴露结果严重,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处于高危,对群体健康造成威胁[2]。现将近年来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损害和防护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1 抗肿瘤药物造成护士职业损害的原因

药物可通过多途径进入护士体内:①运输配置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针剂或安瓿瓶被撞碎、稀释时人工振荡使药物在稀释瓶内压力增高及排气不规范等导致药液喷洒,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污染似乎看不见,但时常发生(>30%),其通过皮肤、口及呼吸道进入人体[3]。②在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静脉推注前的排空气体、针头在推注时连接不紧、在输液时药物从输液管道连接处外漏等,室内配药空气中所测的抗肿瘤药物浓度是510 ng/m3,以上均可使药物由呼吸道、皮肤吸收入体内[4]。③护理抗肿瘤药物治疗患者的护士接触到抗肿瘤药物治疗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时,等于接触到含有低浓度的抗肿瘤药物[5]。

2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健康损害特点

2.1 临床学特点表现为多系统损伤

抗肿瘤药物威胁着配置和执行操作的护士健康,护士在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后会产生部分早期不良反应及急性反应症状。早期急性反应是一种机体自身的防御反应,常表现为疲劳、头痛、脱发及焦虑等现象,变态反应、眼睛不适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6-7]。抗肿瘤药物侵入人体后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常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增高、血清肌肝、尿素氮升高或轻度蛋白尿等。抗肿瘤药物还会引起心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胃肠道的毒性反应[8-9]。对综合医院的418名肿瘤相关科室的护士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示,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的护士自身健康状况存在差异[10],主要表现在精神异常、外周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及妊娠异常方面。薛岚等[11]在类似的抗肿瘤药物接触前瞻试验研究中证实,接触抗癌药组护士的淋巴细胞DNA断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接触组),且DNA断裂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研究结论是长期接触抗癌药的护士有潜在的淋巴细胞DNA损害危险。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血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害的发生率及DNA损害的程度远高于正常值[12]。通过抗肿瘤药物对正常人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致畸变效应实验研究,从细胞水平认识及证实其损害DNA、抑制RNA、蛋白质合成的遗传毒性及致癌性[13-14]。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测定证实,接触组的微核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和异常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工龄呈正相关[15]。

2.2 影响妊娠及胎儿发育

根据赵树芬等[16]对京津地区五所医院590名有生育史或已婚护士的715次妊娠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报告,证明护士在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组,足月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而早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子代先天缺陷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子代先天缺陷率与接触抗癌药的频次、剂量呈正相关。有研究对北京、天津、包头24所公立医院873名护士的1021次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群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接触抗癌药可导致护士妊娠剧吐、妊娠贫血、自然流产、先天畸形等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其不良妊娠结局与接触抗癌药水平呈正相关[17-19]。

2.3 全面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李茂莲等[20]研究中,选择接触抗肿瘤药物5种以上的护士为接触组,无抗肿瘤药物接触史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常规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证实,接触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免疫球蛋白IgA、IgM也有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护士在工作中缺乏防护意识或防护不当,抗肿瘤药物长期多途径进入人体内,从而导致一系列毒性反应,类同抗肿瘤治疗时的毒副作用,如脱发、白细胞降低等。徐世杰等[21]、张连珍等[22]用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胞质阻断微核试验来评价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导致的遗传毒性风险程度,结果证实,接触组护士的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且工龄与染色体畸变率相关,证实接触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类似的研究检测结果也显示,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科室护理人员的实验组与不接触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含量明显降低[23]。

3 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

3.1 我国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防护现状

管理落后、防护设施配备不足是我国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防护的突出表现。调查结果示,国外在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研究方面比国内起步早,国内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及资格认证机构[24]。邓亚琴等[25]、刘瑞芝等[26]、周芳芳等[27]研究发现的问题:①领导对特殊职业损害相关问题的重视不足;②特殊岗位资金投入缺乏;③特殊职业防护管理系统不健全;④特殊安全防护用具方面指南有待完善;⑤化疗防护设备匮乏等。其次是护士岗前及在岗培训少,继续教育缺乏动力。研究表明,护理培训资料不足、培训师资缺乏,职业中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安全防护指引总量仅5.7%,二级医院占7.9%,三级医院占22.0%[28-29]。职业防护中普遍存在操作细节不到位,人为增加暴露风险的问题。

3.2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对策

3.2.1 正确管理引导、加强干预措施 研究表明,在工作岗位、工作经验、分工类型、继续教育和意识水平、护理操作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呈正相P。因此,护士应接受抗肿瘤相关的继续教育来提高依从安全条例的执行水平,从而降低抗肿瘤药物潜在危害[30-31]。徐波等[32]研究结果表明,岗前培训结合使用生物安全柜配制抗肿瘤药物可很好地预防护士毒副作用的发生,这与提前进行干预模式设计密切相关,经过培训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护士尿液里未发现抗肿瘤药物。同时做好全程污染水平监测,实验证实,选择氟尿嘧啶作为标准药物,通过取样法来监测其污染水平,被认为是有效评估预防污染和污染过程的方法[33]。

3.2.2 规范护士岗前及在岗培训,加强防护意识 为了使护士减少认知误区而导致侥幸心理,应当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加强学习接触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知识,培养慎独精神,促使其主动认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执行防护操作手册,主动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健康教育。作为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应予系统、完整的岗前及在岗培训,必要时可通过开设专项护理学习班;请有关专家及防护专管员传授抗肿瘤药物用药知识;纠正对防护用具使用仅了解不全的问题[34-35]。

3.2.3 强调和操作规章流程,注重防护细节 护士暴露在较为复杂、变动的多种类、多形式的接触抗肿瘤药物环境工作流程中,首先要求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熟悉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措施,具有防护意识,操作谨慎,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在工作各环节均可造成职业暴露,多篇文献分析总结对策如下[36-37]:①加强对药物引发的自身不良反应无意识;②正确选择或使用防护用具;③严格按规章流程执行操作;④正确处理意外事故;⑤不遵守规章制度。

3.2.4 正确选择干预对象,建立护士体检档案 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接触化疗用药3~6个月的护士都必须尽早建立个人健康体检档案,而且12个月内再次体检一次,每次的存档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一般情况和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情况。一般情况指血液常规项目检查及临床体征的不良反应情况的检查,如刺激性咳嗽、眼睛黏膜不适等症状;消化道症状;口腔炎、溃疡症状;皮疹及皮肤反应;脱发、轻度头痛以及月经紊乱症状等。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情况:接触药物种类、输药次数、配药次数、处理化疗药物溢出次数和剂量、处理化疗污染物及排泄物次数和剂量、使用防护用具情况、化疗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安全柜类型和保养情况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需要我们更多了解抗肿瘤药物对护士职业的危害因素及危害现状,及时制订有效的接触抗肿瘤药物防护干预对策,提高管理、认识水平,增进接触抗肿瘤药物防护的规范性和自觉性,才能提高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健康水平,把职业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玉玲.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护理杂志,2013,30(14):46-48.

[2] 张丽芹.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41.

[3] Rioufol C,Ranchon F,Schwiertz V,et 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cancer drugs:exposure in hospital nurses [J]. Clin Ther,2014,36(3):401-407.

[4] 黄晓林.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全科护理,2015,13(12):1121-1123.

[5] 丁建玲,张诚,曹晓林.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11):24-26.

[6] 石爱兰,任建兵,张秀兵,等.品管圈活动在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05-107.

[7] 马平.化疗药物对肿瘤护士的危害及职业防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47-248.

[8] 宋晴.浅谈细胞毒性药物在PIVAS调配的管理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94-295.

[9] 王爽.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745-746.

[10] 丁建玲,张诚,曹晓玲.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5):1576-1577.

[11] 薛岚,徐波,谢金辉.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 损伤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5(36):359-360.

[12] 关晶,高立.3种抗肿瘤抗生素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致畸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93-1095.

[13] Musak L,Smerhovsky Z,Halasova E,et al. Chromosomal damage among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volatile anesthetics,antineoplastic drugs,and formaldehyde [J].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2013,39(6):618-630.

[14] El-Ebiary AA,Abuelfadl AA,Sarhan NI,et al. Evaluation of genotoxicity induced by exposure to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lymphocytes of oncology nurses and pharmacists [J]. Appl Toxicol,2013,33(3):196-201.

[15] Buschini A,Villarini M,Feretti D,et al. Multicentre stud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utagenic/carcinogenic risk in nurses exposed to antineoplastic drugs:assessment of DNA damage [J]. Occup Environ Med,2013,70(11):789-794.

[16] 赵树芬,保毓书,张秀池.护士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3,11(3):139-142.

[17] 谢金辉,王建瓴,李海燕,等.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对护士的生殖结局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2):87-90.

[18] 樊佳昱.孕期护士的职业健康危险因素及其防护[J].上海护理,2010,10(1):69-71.

[19] 曾秀群,S耀球,陈秋芳,等.妇科护士对配制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知识及行为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6-7.

[20] 李茂莲,张月英,王清馨,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J].护理研究,2004,18(5):909-910.

[21] 徐世杰,王建新,杨东平.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的护士染色体损伤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119-120.

[22] 张连珍,陈保文,孟紫强.放射科和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99,22(1):84-86.

[23] Ladeira C,Viegas S,Pádua M,et al. Assessment of genotoxic effects in nurses handling cytostatic drugs [J].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2014,77(14-16):879-887.

[24] 杨智慧,张立力.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55-57.

[25] 邓亚琴,张娟.护理人员对化疗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5(4):92-93.

[26] 刘瑞芝,谢立琼,陈建芳.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29-130.

[27] 周芳芳,范植蓉,向永玉.综合医院不同专科护士对抗肿瘤治疗防护的认知与执行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36-138.

[28] 罗淑兰,龚丽燕.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46-149.

[29] Kudo Y,Hayashi S,Yoshimura E,et al. Fiv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nurs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public health [J]. Tohoku J Exp Med,2013,231(3):179-186.

[30] 贺连芳,郭红艳,王黎,等.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 13(5):336-338.

[31] 郝军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的职业防护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374-375.

[32] 徐波,黎贵,张淑香.规范化疗职业防护保障护士自身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569-572.

[33] Rioufol C,Ranchon F,Schwiertz V,et 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cancer drugs:exposure in hospital nurses [J]. Clin Ther,2014,36(3):401-407.

[34] 陈晶,吴贤翠.化疗药物使用中的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95-396.

[35] 徐春燕.南昌市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情况的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51-152.

[36] 黄梅芳,柯锦秀,吴德红.护士化疗防护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66-267.

正畸培训总结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5~66岁,平均(30.8±1.3)岁,合并有胸完全截瘫患者,腰椎后凸骨折11例,不完全截瘫54例,其中43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7例,C级18例,D级16例,E级3例。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面对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不期而至,最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恐惧,焦虑,悲伤,抑郁,孤独,无助感和其他消极情绪,严重的导致自杀等恶性事件。护士应加强巡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亲戚朋友的帮助,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将有助于减少压力和紧张,并介绍了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使其协调处理[1-2]。术前下肢感觉理解疼痛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观察提供依据。同时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尿中需要培训的床。术前粪便1次,个人脊髓损伤导致排便困难的患者,医生可以给予灌肠,灌肠肛管或徒手挖掘方法帮助排便。诱导排尿不成功,可以留置导尿管,每4 h定时开。除了备皮和皮试,准备相关的辅助检查。掌握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与术前训练和各种准备工作,积极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详细讲述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肺功能锻炼,肺组织受压移位,小气道和肺毛细血管床被扭曲,并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和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呼吸功能障碍[3-4]。因此,术前常规肺功能测定,说明患者肺功能锻炼及营运事宜,让他们理解重要性和积极配合。

1.2.2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术后2 h监测血压30 min/次,脉搏氧饱和度后观察,时间无异常变化的1 h/次,直到光滑,并观察神志,尿量,有无发绀,苍白的皮肤和粘膜,水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本组有1例2 d的意识差,嗜睡,贫血,脉率>100/min,尿少色深,考虑血容量不足的贫血,给予复方氯化钠,2 U的红血细胞,症状逐渐改善。术后躺4 h,容易止血,减少渗血,4 h后的管理,每1~2 h翻身,切口良好的护理,患者出血导管处理,观察伤口,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是否折叠,扭曲,阻塞,脱落,和引流液量的颜色变化,密切观察。24 h密切观察神经功能,远端血运重建手术,如温度,感觉,颜色,患肢足背动脉和背屈,跖屈运动[5-6]。通过观察和护理,肢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障碍及时检测。这种手术创面渗血渗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术后伤口持续负压引流,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避免伤口渗出,切口的伤口敷料感染引起的积血,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观察引流量颜色,速度,24 h超过2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向医生处理报告。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术后3个月行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轻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

2结果

65例患者术后3月疗效评定:优31例,良20例,可11例,差3例,总有效率95.4%。

3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减少,做肢体运动,避免身体的扭转,弯曲,侧弯运动。要求患者避免吃得太饱,适当的功能锻炼,一步一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过多的体重和身体弯曲动作,为了防止脊柱内固定钉骨折。穿6个月~1年的支撑,除了洗澡和睡觉外,其他时间都穿。除保持正确的姿势,还要加强营养和腹部肌肉,背部肌肉的锻炼,加强肩部和胸部运动指导,以平衡的力量,从医院出院后12个月内复查。

4讨论

胸腰椎骨折,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时,往往导致僵硬后凸畸形。重力线移位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不稳,可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存在局部后凸畸形和神经压迫,后路椎体截骨内固定相比,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获得较大的矫正后凸畸形。陈旧性胸腰段僵硬和更大角度的后凸椎体楔形截骨骨折,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期护理在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截骨术结合,并提供指导对胸腰椎骨折的护理畸形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未来联合[8]。在围手术期护理畸形后路脊柱截骨联合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研究。胸腰段骨折患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防止术后压疮护理是关键。传统的对患者的气垫床,6 h操作开始卧位更换后,做地面观测,经常按摩,定时改变姿势。神经损伤的厕所训练是受伤的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项目[9],往往不能自行排尿,应留置导管。神经原性膀胱痉挛,让患者喝下定时定量,使膀胱储尿,定期导管夹引流尿液在膀胱。手术后,导尿管的放置时间长,有尿路感染的风险,应保持导管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日冲洗膀胱。同时尽快开始训练膀胱收缩反射,术后的第2 d,每2~4 h尿1次,在拔管后2~3 w,鼓励患者感到膀胱充盈情况,用手按排尿。由于术后恢复时间长,肠蠕动减弱,风险便秘。应加强饮食护理,为患者排便的护理。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的塞开塞露。大便失禁的患者,对高纤维的饮食和足够的水,晚饭后,给患者造成排便训练腹部压力,每天固定时间,避免患者超过3 d不解大便。肢体功能障碍在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10],因此,应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保持关节活动,促进人体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第一天医院的患者,应指导的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关节。术后应早期运动,鼓励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稳定的状态,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的运动功能,促进复位后脊柱的稳定性,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而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慢性腰痛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苏再发,贾连顺.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治疗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4,(5):33-35.

[2]王迎松,解京明,张颖,等.脊柱侧后凸伴有显著通气功能障碍的围手术期处理[J].脊柱外科杂志,2006,(2):103-104.

[3]熊志农,熬晓铃,蓝素缎.一例脊柱后凸矫正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8):556.

[4]冯乐玲,刘观炎炎,马维虎.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7,(5):183-184.

[5]Zhu ZZ,Qiu Y.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following scoliosis,surgery:its risk indicators and treatment strategy[J].J World Gastroenterol,2005,11(21):3307-3310.

[6]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协和)分型系统[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9.

[7]郑曼,张嫒,崔苏扬.术前肺功能评估对脊柱侧弯患者围术期处理的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2004,23(6):401-403.

[8]邱勇.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J].中国骨伤,2008,21(4):243.

[9]A.R. Mar tineau,S.M. newton,K.a. Wilkinson,et al. Wilkinson,neutrophilmediatedinnate immune resistance to mycobacteria[J].J Clin invest,2007,(117):1988-1994.

正畸培训总结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56年1月1日至2012年底发现登记的北流市辖区内所有麻风病患者(含复发患者)。

12 调查方法 按照北流市麻风病患者登记卡记载人数,采用广西区皮研所统一制定的麻风治愈存活生活状况调查表,由本院派出专业调查人员亲自上门采用现场调查方式,逐个询问、查体并按统一麻风治愈标准,畸残分级方法、生活情况、健康状况、医疗需求等项填写调查表,最后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登记麻风病患者367例,治愈存活115例,其中现症患者6例,Ⅱ级以上畸残30例。有效统计115例,其中男81例(7043%),女34例(2957%),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65岁,发病时平均年龄28岁。文化程度:文盲89例(7739%),初中以下36例(2261%);,职业分布:农民106例 (9217%),其他9例(783%);婚姻状况:已婚82例(7130%),未婚33例(2870%)。

22 发现方式 线索调查发现36例(3130%),疫源地调查发现23例(20%),密切接触者发现13例(1130%),家属检查随访发现11例(957%),皮肤专科门诊发现32例(2783%)。

23 健康状况 治愈者存活者大部份年事已高,除原有的麻风畸残外,大部份患者均患有多种疾病,其中高血压25例(2174%),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1565%),胃溃疡13例(113%),贫血12例(1043%),风湿性关节炎12例(1043%),慢支、肺气肿6例(522%)其他病5例(435%),总患病率为7652%。

24 劳动能力和收入情况 115治治愈者中65人因年事已高及患有残疾无劳动能力外,其余50人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其中身体条件好一些的25人则外出打工,人均月收入大约800元左右;身体弱的25人则在家务农,做些力所能及工作,尚能维持生活。

25 生活状况 107名治愈者从麻风村回到家乡,其中81人得到家人或亲属的照顾,而26人无家人照顾的,身体有残疾,要自食其力,生活十分艰苦,好在当地政府及群众给予帮助和照顾,勉强度过那艰难的岁月。近年来当地政府把他们列入低保对象,政府为他们缴交参加新农合费用,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8名治愈者留在麻风村居住,市民政发给每人每月生活费220元,市财政每人每月补助医药费50元,市皮防院从门诊业务收入中给予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并为他们缴交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

26 居住条件 回归故里的107名治愈者,有65人住上钢筋水泥楼房(6075%),42人仍住在破烂土木结构泥砖房(3925%);留村8名治愈者已于2010年10月住上了新建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27 医疗需求 有60%以上治愈者希望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5%希望增加检查次数; 20%希望得到康复指导及知识培训。

28 社会认可情况 有80%治愈者不愿意去市麻风村康复居住;有75%的人认可同家人一起生活;70%否认家人排斥;60%否认村组邻居歧视排斥。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治愈者一般情况为男性较多,占7043%,文化程度以文盲为主,占773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217%,提示我们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和较为偏僻地区,关注的对象为农民。

32 从这次调查治愈者原患病发现方式结果来看,线索调查发现占第一位,为3130%,其次为专科门诊和疫源地调查,分别为2783%和20%,密切接触者和家属检查分别为113%和957%,提示在以后的麻风防治工作中,患者的早期及时发现还是依靠线索调查、皮肤专科门诊、疫源地普查三大发现途径,特别是皮肤科专科门诊这个省人力、省物力的发现方式,值得今后推广和加强。要注重皮肤科、外科、防疫、妇幼等医务人员麻防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

33 有80%治愈者不愿意去市麻风村康复居住,有75%的人认可同家人一起生活,70%否认家人排斥和60%否认村组邻居排斥歧视。说明经过多年麻防知识的宣传普及,消除社会人群恐麻、歧麻心理,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则联合化疗治愈后已经融入社会、融入家庭,过着普通人群正常生活。

34 健康状况显示,70%以上治愈者患有各种慢性病,其中高血压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浅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还有贫血和风湿性关节炎,说明治愈者年龄增大后患病率也随之增大,同时也与营养、居住条件及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示民政、卫生、皮防等部门今后更要关心患者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5 劳动能力和收入情况显示,治愈者因年老体弱及残疾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部份治愈者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因体弱多病,劳动收入远低于正常劳动者收入。因此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一定支持和更多的关爱。

36 生活及居住状况显示,治愈回原籍居住者,大部份有亲属照顾,近年来当地政府把他们列入低保对象,并帮助缴交新农合费用,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留在麻风村治愈者,有320元生活费和50元的医药费,生活也都有一定的保障。大部份治治愈者近年还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居住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正畸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出生缺陷;围产儿;发生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2-02

出生缺陷指胚胎或胎儿发育紊乱引起,出生后即存在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据调查资料显示,先天畸形(出生缺陷)占总出生率的2%-7%,而且占婴儿死亡的首位[1]。存活儿不仅本人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了解本县出生缺陷发生动态,调查相关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本文对禄丰县4所监测医院2010――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0――2012年禄丰县4所监测医院内孕28周至产后1周内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12监测方法对各监测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数季报表”进行审核、汇总,采用构成比及χ2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

2010――2012年禄丰县共监测围产儿9299例,出生缺陷84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914‰。其中,2010年监测围生儿3155例,出生缺陷27例(856‰),2011年监测围生儿3006例,出生缺陷20例(665‰),2012年监测围生儿3138例,出生缺陷38例(1211‰)。2010――2012年比较,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由低到高分别是2011年、2010年、2012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9,p>005)。

22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原因顺位及分布见表2。

2010――2012年禄丰县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分布前3位顺位为:多指(趾)、并指(趾)25例(2941%),唇裂与腭裂18例(2118%),先天性脑积水11例(1294%)。

23围产儿出生缺陷的转归见表3。

2010――2012年禄丰县监测点围产儿出生缺陷85例,其中活产(产后诊断)52例,占6118%,治疗性引产(产前诊断)33例,占3882%。

3讨论

31出生缺陷发生率2010――2012年禄丰县监测点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表明,出生缺陷总发生率914‰,三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各监测地报道不同,根据顾维红[2]报道,上海市奉贤区2008――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7‰;根据石永丽[3]报道,2001――2007年大庆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6‰;根据罗宇迪[4]报道,2006――2008年玉林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30‰。

32出生缺陷的原因分布此次调查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分布前3位顺位为:多指(趾)、并指(趾)25例(2941%),唇裂与腭裂18例(2118%),先天性脑积水11例(1294%)。多指(趾)、并指(趾)、唇裂和/或腭裂43例占5059%,且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据报道,多指(趾)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母亲低龄、围产儿性别、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有关,与母亲户籍地、胎儿出生季节等无关[5];环境和遗传因素是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主要发病因素,而腭裂则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6]。目前,国家取消强制婚前医学检查这一级预防措施,缺少婚前健康咨询和指导,使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失去了第一道屏障。因此,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同时,要建立规范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孕妇的孕期保健,在早孕建册时进行有效的指导,特别是孕妇与环境的关系如:放射线检查、电脑和电视机、电热毯(极低频电磁场)、噪声、化妆品、农药、吸烟和酗酒、喝茶或咖啡对胎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宣教,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33出生缺陷的转归2010――2012年禄丰县监测点围产儿出生缺陷85例,其中产后诊断有缺陷的活产婴儿52例,占6118%,产前诊断有缺陷而治疗性引产33例,占3882%。近年来,对先天缺陷进行产前筛查越来越受重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已经成为实现优生的重要途径。要认真做好二级预防,提高产前检查质量。通过加强B超等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修学习等各种途径,尽早发现先天畸形,以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提高我县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先天畸形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

[2]顾维红奉贤区1326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15-2617

[3]石永丽,肖岷,武云飞,等2001――2007年大庆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5-2626

[4]罗宇迪,梁宏焕2006――2008年玉林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6-2627

[5]于莹,刘凯波,龚泉,等北京市5年围产儿多指(趾)畸形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4):509-511

上一篇:培训过后总结范文 下一篇:主播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