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6-02 10:43:14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

“治未病”一词最早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皇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重视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思维模式。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四个方面。

【关键词】中医的“未病”;预防;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216-02

1中医“未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其“未病”之人可归纳为:一是身体健康,并想预防疾病之人;二是体质先天虚弱、是疾病易患者;三是自觉不适症状明显,但生化指标无异常者;四是生化指标处于疾病诊断的临界值,也可认为是疾病的前期或潜伏期;五是慢性疾病稳定期,希望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者;六是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

众所周知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状态”:虽然机体无明确的疾病,但在机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机体的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亚健康表现。中华中医协会将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其中,一类人群表现为各种不同的躯体、心理、社会交往方面的主观感觉上的不适应或能力减退,但现代仪器检查未发现阳性指标;另一类则表现在体检化验中发现一些生物参数偏高,但够不上疾病诊断的标准,临床上也无明显不适等。所以亚健康人员也应归属于中医的“未病”之人。

2我们国家的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的节奏加快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亚健康状态人员的剧增,导致疾病谱的改变:现代文明病、生活方式病、精神心理疾病、诸多慢性病、营养过剩及代谢紊乱等疾患已在源源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机体,加上环境污染以及新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如:艾滋病、非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等;以及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使人们不能很好的享受健康的快乐,同时给家庭经济和国家财政支出造成了想当大的负担。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控中心联合的《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1991年的70%上升到2000年的81%。城市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比农村略高。而医疗卫生资源以及卫生资源的消耗城市是大高于农村的;这一现象说明以上的结果均与环境污染、快节奏生活、心理压力过大、用药频率高、身体缺乏锻炼、营养过剩及代谢紊乱等成正比。以上不良因素很多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

政府拨款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难题,即便是号称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因不堪年增长率过快的医疗费用便开展了类似于中医“治未病”学说的内容以“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并且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同一时期医疗费用的1/10。可见以上现象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利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治未病”的超前先进的思维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减少医疗费用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项大工程。九五“期间”,卫生部曾做过这样一个课题,研究社区防治和预防投资效益比,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一元钱的预防,可以节省医疗费用八元五角钱[1]。故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学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况且现在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并将相对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对穷国办大卫生”,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治病贵”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困扰老百姓、困扰医院、困扰卫生管理部门。“上工治未病”是解决医学发展困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3如何预防中医的“未病”

首先要认识“未病”也就是认识疾病的前期或潜伏期,就需要加强医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积极改善体质虚弱的疾病易患者,增强其自身抵抗力,防止相关的疾病发生。对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的前兆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要了如指掌。并将其控制在疾病发作之前也就是疾病的萌芽期。如遇流感或麻疹流行之前还可预防接种相关疫苗。对高危人群和有亚健康表现的人员可进行生化、B超、X线、心电图、甚至CT等相关检查后,对确诊患有疾病的人员,给予尽早治疗,对排除疾病的亚健康人员,给予饮食起居的指导,心理疏导,体能锻炼,并可适当理疗。对于检查结果,属于疾病前的临界值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体质者,可指导其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果,减肥、戒酒,定期复查。对于慢性疾病的稳定期:如冠心病、肺心病、风湿关节炎、慢性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给予相应的降血脂,预防心肌梗死的口服药物,并可参加“个体化”的体能锻炼,预防感冒,戒烟、戒酒,防止受潮,补充益生菌、牵引、补钙等预防性支持治疗。以延缓疾病加重,减少并发症。再对手术后痊愈的病员,给予补充营养,心理开导,指导其加强功能锻炼,预防疾病的复发。

4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医学的首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和提高健康”这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皇帝内径》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得病的医学。治未病以及控制亚健康的发生和阻断亚健康的发展,其核心问题是预防。中医学这种以治未病为基础的防重于治的预防观,符合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方向。” [2]就是说要将医学研究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调控亚健康状态至健康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实现人类健康无疾的梦想,并可减轻国家经济投入及家庭经济支出,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以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琦 《中医治未病解读》2007年6月

[2] 肖燕.提高“治未病”科研水平能有效提升中医学社会价值《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2009年11月

上一篇:浅谈关于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病员早期心脏康复的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