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蜕变

时间:2022-06-02 10:38:42

今年9月份开始,学校根据上级精神举行了课内比教学的“大比武”活动。学校的宗旨很明确:在每一次听、评课活动中,希望大家能“取人之长,补己不足”!我没有放弃每个听课的机会,节节必到。在这期间,我不仅听到了许多的优秀课例,也从中学习了老师们课中展露的精华,试着将他们的精华用于自己平日的教学中,果然课堂不再老于俗套,不再是一副“陈芝麻烂谷子”的模式,学生比以前上课活跃多了,讨论也显得积极起来。

我想: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学校组织的这次“大比武”活动,因为它既让我拓宽了视野,又让我增长了见识。

一、新课导入方式新颖、有趣

1、九(4)班孙老师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观看四幅图片,即:⑴北京申奥图⑵航天飞行图⑶藏民表现图⑷申奥成功图导入。

2、九(3)班韩老师讲《杨修之死》一文时,播放流行歌曲《曹操》导入。

3、九(2)班宋老师讲《事物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采用观看小品《卖拐》导入。

当时听课的学生一下子就被他们的导入形式吸引,非常投入的去看、去听。这样不仅调动了广大师生听课的积极性,随后,师生的双边活动非常活跃,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互评课上老师们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形式使我明白:这样的导入不仅为这堂课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别是电教资源配置的运用及时把学生引入到课本中来,让学生走进文本,同文本交流。我在后来讲《音乐巨人贝多芬》《黄河颂》时就借鉴韩老师的模式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黄河大合唱》,学生聆听音乐的表情让我看到了我朝成功迈近了一步。之后的教学导入中,我又选用其它形式,收获不少。

二、课堂教学内容精彩纷呈

1、八(1)班陈老师讲《奇妙的克隆》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围绕“克隆的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辩论。

她在课堂上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赞成各自观点的学生都纷纷查找资料,讨论十分热烈,有的争得面红耳赤,他们把老师甩在一边,回答时都据理力争,活动掀起了一个个高潮。评课时,她设计的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肯定。于是,我在教学《伤仲永》这课时运用了这种方法,把课文后面“研讨与练习”第4题改动了一下,将“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发言,改为“先天聪明和后天学习哪更重要”的辩论,把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方面来组织材料,那些平常不愿开口、不愿讨论的学生,那天,都争相阐述自己的想法。此情此景,让我真正体会这段话的内涵:平凡的教学中自有着不平凡之处,归根到底,人的价值存在于平凡事业中,而且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升华。

2、七(1)班孙老师讲《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用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七(2)班杨老师讲《孙权劝学》一文时,选择用语文科代表检查预习的方法:查字、查词、查课文概述,面面俱到,学生的激情很高,都纷纷举手一试高低,老师已然成了旁观者,看者学生们自导自演的这场戏,教师适时点评,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学会了!

回想我讲文言文时总是逐字逐句为学生翻译文章,害怕出现疏漏,影响学生的学习。几位老师的教学让我看到:放飞学生,只做学生的领航人,至于学生的步调是否一致,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踏的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步伐!

三、以艺术的形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在这次听、评课活动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七(4)班陈老师讲的《观舞记》,她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课分为“观赏美――感受美――寻找美――创造美”四个环节,把一节普通的语文课上得具有欣赏性、创新性。她的课由感知到体会、由体会到感悟、由感悟到生成,环环相扣,不仅上课的学生吸收了课堂的精美,就连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深感收获颇丰。此时我感受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颗发现美的心灵!

――罗曼・罗兰

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才能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法・斯丹达尔

是的,我虽然不能把语文教学的所有精华都有集于一身,但从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整理、运用中,我犹如一只蚕蛹得到蜕变,刹那间想飞起来,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更要感谢所有讲课的老师给予了我宝贵的学习机会!

上一篇:“找个理由爱上它” 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