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探究法的运用策略探索

时间:2022-06-02 10:11:43

政治教学探究法的运用策略探索

摘要:探究法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起到两次作用:产生认知和升华认知,其总体的教学过程如下: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认知产生探究得出结论认知升华探究。

关键词:探究法 策略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55-01

根据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认识规律,探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起到两次作用:产生认知和升华认知。产生认知阶段,通过探究法让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中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类似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认知升华阶段,通过探究法使学生由已经掌握的某种知识,运用到实际事例当中进行分析、实践,从而加深和巩固某种知识,达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即一些学者所称的“实践探究法”。其总体的教学过程为设置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探究实践得出结论认知、升华探究。

1 科学设计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营造自主探索“磁场”

高中政治的时代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如果脱离时代内容和特征,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物质媒介,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音乐等背景,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以最佳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凭借有渗透力的艺术感染力,把时事热点、现实生活和历史场景投射到课堂中,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亲临其境。针对不同的知识领域, 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景。

首先,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和新闻信息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创设活生生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比如,在讲解价值规律时,可以模拟出菜场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菜农的各种“吆喝”和讨价还价的场景,从而设计出“反季节菜”、“薄利多销”、“相互竞争”等多种环境,从而让学生讨论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菜市价格大涨”等新闻场景来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

其次,可以通过文献如历史资料或文学素材创设情境。特定的历史情节,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比较容易进入讨论。同样是讲解价值规律,可以运用一段历史资料设计情境,比如设计出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设宴的场景,用“来客们用的是银碗,唯独皇帝本人用铝碗”这一史实,让学生推导价值的决定因素。也可以通过“洛阳纸贵”这一传说引出话题。

2 合理引导探究学习,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

在引出话题之后,围绕问题,剖析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师的引导对于结论的得出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保证探究学习的秩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互动交流空间。探究学习是重在过程,教师要保证过程的正常进行,一是要求学生不打断主题、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保持正常的秩序;二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问答、展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避免拔苗助长直接道破。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思考的即时情况,随时对已经给予的场景进行补充说明和提示,控制学生议题。场景的创设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的给予过程,学生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时很有可能产生信息“乱码”,从而对场景产生了误解,这时老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更正,减少学生做无用功。同时,教师要据同学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引导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3 认真总结探讨结论,让结果水落石出

教师在认知产生探究中把握合适的时机,及时、自然地结束探究过程,总结成果,得出结论。

首先,探究的结束要等待成熟的时机。等到学生已经对探究的结论趋于一致、问题的分析已经水落石出时,或者等到学生各持己见、但已经坚定了自己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自然地结束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成熟的时机是指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某一种认识,对某种观点形成了坚定的支持或反对态度,不能由于赶时间人为结束了探究的过程,使得探究教学草草收尾,也不能在一个学生刚刚提出正确观点之后,立即加以肯定,使学生来不及消化成果。

其次,探究的总结不能忽略其他的观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探究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开放课堂,使异性思维与单一性思考相结合,使学生们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使其集思广益,自主交流,大胆思考,不断创新。因此,探究的总结要抛弃单元化价值观念,多维度、多视角地思考问题,得出丰富的结论。多条结论保留了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共同探究的成果,从而保护了学生今后继续探究的积极性。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不能视而不见,应分析其中的合理之处、产生原因,从而巩固认识。教师通过错误结论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解到易错之处,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效果。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

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是马克思对实践在认识世界过程中重要作用的精辟论述。要获得客观的真理性认识,就要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直接的社会实践,如社会服务、调查研究、视察学习等。在实践性探究中,利用学生亲身体验来完成探索层次,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在教师的诱导下,总结归纳知识点,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实践性探究,学生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和品质的内化。

上一篇:浅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 下一篇: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