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

时间:2022-06-02 04:33:40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

摘要: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对风险自身的特点以及它的类型进行了解,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体制,进而达到降低企业损失的目的,使企业收益最大化。本文针对企业财务的内部风险控制做出了深入研究以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杠杆;危机预警;内部风险管理

在如今这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环境中,各企业所要面对的风险随处可见,其中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本着经济风险的本质贯穿于企业财务环节的始终,它属于多种风险集中在财务上加以实现。从狭义上对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理解,即为通过对财务杠杆的使用引发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普通股收益的增益以及破产风险的变动的内部风险。从广义上理解则是指在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不同因素造成的对企业盈利、存在和发展层面的重要影响。企业经营者以及内部财务人员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以及内部风险管理。

一、实施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建立科学又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已经成为如今实现企业的管理与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并不太重视关于财务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很多企业机制不够健全甚至存在部分内容不合理现象,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遵循已有章程,只做表面功夫,将制定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的体制印于纸上然后挂在墙上,只是用来对付上级相关部门的审查,真正的执行情况却很糟糕,只注重灵活面对所出现的问题,导致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表面化和形式化。引起这种现状的因素众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各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并不健全或者说并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目前,就经济管理现有状况以及企业内部进行的会计活动和外界客观环境状态来说,各个单位都急需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体制。

为抵制会计造假的行为、增强会计核算以及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必须要实施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受利益追求影响,在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多种多样。若想对各种造假或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控制,不仅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各企业内部更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体制。结合国内外各种会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制定并实施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体制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要求。国内目前的企业要实现内部管理以及达到效益增益的目的都要考虑到内部风险控制体制的实施。它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成分,能够保证企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又提高管理效率。

二、财务风险类型以及成因

1、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化

所谓资本结构就是权益资本与借入的资金所成的比例。资本结构合理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整体资本的成本率,还能增加企业财务杠杆的利益收益。然而就现状而言,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是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对于企业资本整体来说,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过多,若不能按时完成债务偿还,将会导致企业整体面临重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当下国内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市场机制,造成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的根源就是传统国有产权制度。同时由于管理经营不得当,负债率高的内部根源就是经济效益差。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负债组成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较高的流动负债。很多企业由于现成的资金不够充足,往往都会利用大量短期债务维持企业运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总资本中,存在过高比重的权益资本,很容易导致权益资本过高的企业错误运营结构。

2、投资决策缺少必要的科学性

因企业没有科学性的财务决策,决策投资人没有完备的投资风险认知,从而进行盲目的投资,致使投资得到的收益比率比企业筹资的成本还要低,逐渐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恶化。相当一部分企业目前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研究与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主观决策存在于整个投资决策进程中,与此同时并没有真实且全面的经济信息作为决策所需的依据,这就导致大量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很多投资项目没有得到预想中的良好收益且不能够如期回收投资,这就致使企业内部存在很严重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适宜且内部人员财务风险意识不够完备

企业内部财务活动源于资金垫支,止于获得增加价值的本金回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贯穿于资金运动的始终。若企业存在不适当的资金回收策略,极有可能造成应收的部分款项不能收回以及阻滞资产流动,现金流不足的现象,种种原因都很容易造成企业潜在风险转为现实,导致企业的最终经营失败。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法律与文化的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对这些大环境进行充分的应对,对于大量的存在在企业外部的因素,企业无法准确对其进行把握,一旦宏观的环境有不利的改变,定会带来企业的财务内部风险。而且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于风险的预见性程度对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有直接性影响,企业内部人员淡薄的风险意识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优化企业财务结构,这其中包括资本结构的优化,负债结构的优化以及股权结构的优化。其次就是要实行科学化的企业投资决策,确立投资风险的责任约束体制,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规范的评估,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然后就是要保证投资资金安全性与流动性,用来应对企业突况以及正常的运营需求。最后还要建立一套财务风险危机预警系统,使财务信息处理更加健全,同时完善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体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健全风险发生处理的机制并且确立财务危机预警的责任机制。及时有效地对预测及已发生风险进行预防控制与风险处理,将风险责任具体到个人,如若发生任何问题,都要确保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找到相应责任人,制定奖惩机制,督促各责任人提高自身对风险的警惕性。

总而言之,对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与防范,是企业走向成功所必须树立的意识,利用科学的控制体制,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把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限度,是一个成功企业必备的管理意识与运营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建;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5期

[2]孙寒;孙宝珩;完善国有企业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J];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03期

[3]谢华东;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孙沛赟(197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单位: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一篇:企业预算及成本控制方法 下一篇: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