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有道德,是因为受的诱惑太少?

时间:2022-06-02 01:41:42

评:有道德,是因为受的诱惑太少?

改革开放初期,我认识的一位当地名演员被一家酒店“诚聘”去做“形象大使”,全部工作就是陪酒店老总请政府官员和客户头头儿吃饭喝酒。开头效果似乎不错,当地媒体大肆鼓噪了一阵,各方都觉得颇有面子。但时间一长,各方就有了不爽:演员固然是名演员,毕竟是老男人了,官员和富翁见识一回也就足够了,再来若还是见到这样一张旧菜单似的老男人脸,食欲即便不受影响恐怕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演员本人则忽然发现,除了性别、年龄的不同之外,自己跟“小姐”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酒店老总也渐渐觉得,名演员越来越难伺候,不像开始那样随叫随到。有了开张初期的新闻效果,酒店的名声早已远播,早没有名演员什么事了。

离开酒店后的名演员很痛心,把这次“自取其辱”的经历当做一个深刻的人生教训教育我这一类年轻人:一个人要保持尊严就千万不要受金钱的诱惑。

我当时很认可他的话,暗自下定决心,这辈子绝不要被工资和稿费之外的“聘金”之类左右自己的活法。但没想到,等到有一天,有个财政很富裕的文化单位主动提出让我挂个名,他们支付相应的津贴,我还是动了心。若不是当地的财政部门认为那名义找不到相关制度的依据无法付款,我也许就重蹈那位名演员的覆辙了――虽然我不是他那样的名人。

听过一个笑话,说是有位哲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问两个男人,如果有人出100元买你们的爱妻,你们是否愿意,两个人都摇头。他又问,如果出100万呢?其中有一个点了头。他继续问道,100亿呢?结果另一个人也点了头。

上面说的是一个笑话,但英国哲学家罗素好像还真是这样想的,他说: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的诱惑太少。要是有致命的诱惑向某个人的命门发起攻击,没有人能够幸免。

当然现实中没人出100亿去买一样喜欢的东西,也不太可能拿100万去买别人的老婆,但现实中大大小小的诱惑却是无处不在,可以说人有多少欲望,这个世界就有多少诱惑,一个人一生中谁都预料不到会遇到多少诱惑。

不久前,得到通知,让我忝列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我最不希望的是接到我曾敬仰的作家或很熟悉的朋友为自己申报评奖的作品打招呼的电话。我始终觉得,一个真正的作家所专注的只会是自己的创作,在各种诱惑面前应该是很淡定的――他会尊重荣誉,但不会对名利太过在意。我希望最终作出的投票决定完全是我自己独立的决定,不受丝毫来自外部的任何影响。我最害怕的是我对那些我一向仰之弥高的大作家的敬仰受到哪怕那么一丁点儿的损害。使我欣慰的是,我没有失望。

当然,诱惑并不绝对是坏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诱惑可以引发人的激情,或使人产生一种持久的动力,坚定地走向一个既定的目标。诱惑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更多的时候,诱惑使人迷乱彷徨,失去人生方向,甚至失去自我。如何面对诱惑,真是人生的一个大课题。

有人总结了对待诱惑的三个办法,我觉得有一些参考的价值:一是保持平常心,不做白日梦;二是提高对诱惑的临界点,定得越高越好;三是多交几个思想和品位有高度的朋友,以便关键时刻有人提醒自己。

郑文龙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不乏戏谑地道出了面对无坚不摧的诱惑来袭时人性堡垒望风而降、一触即溃的败北之势。其实,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而人性堡垒中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便是我们的欲望。需要源于缺乏,欲望则基于比较。苏轼道“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正视并追求真正的需要,则面对再多梦幻泡影、徒乱人意的诱惑,我们也会泰然处之,淡然一笑。

上一篇:地气 第2期 下一篇:我所知道的民国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