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库会计电子化监督系统实现国库资金“零风险”

时间:2022-06-02 01:08:02

构建国库会计电子化监督系统实现国库资金“零风险”

摘要:近年来,国库监督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改善,但内、外部监管工作仍然滞后于国库业务的发展。构建国库电子化监督系统是实现国库资金“零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大监督体制下完善非现场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弥补现行监督体制下国库事中监督薄弱、监督面窄和缺乏预警机制的不足的途径。

关键词:国库会计;电子化;监督;资金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近年来,国库监督工作呈现出由单项业务向全面业务延伸,由查错纠弊向整体防范推进,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辐射的特点,但就现实情况来看,距离有效监督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快建立与国库会计核算电子化相匹配的国库电子化监督系统已是进一步强化国库监督的当务之急,也是有效解决国库监督过程中的难点和切实实现国库资金“零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国库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手段落后,监督结果缺乏科学性。目前国库会计核算均已实现了电子化,事后监督虽然使用了“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但也只是国库业务信息导入系统,再由人为手工全面复核各项业务,国库监督手段仍停留在手工账项式的检查监督,不能利用计算机抽样技术和非现场监管软件提取和分析数据,导致监督结果缺乏科学性。传统的事后监督方法只能做到“亡羊补牢”,而理想的监督模式是要将国库资金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有效的电子化监督手段,实现国库资金的“零风险”,这种监督目标是现行监督体制无法达到的。

(二)重事后监督轻事前预警,缺乏国库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现行的大监督体系下的国库监督主要集中在事后监督,即使发现问题也是在案件发生之后,财政资金的损失很难全部追回。事前监督一直是国库监督的难点和弱点,虽然国库内控制度规定了一部分国库业务审核要素,但都是人为参与控制,道德风险很难规避,国库监督缺乏科学的电子化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来有效抑制国库案件的发生。

(三)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独立于商业银行核算系统,国库监督力度大大减弱。目前商业银行支库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是独立于商业银行核算系统运行的,除了资金的进出口,国库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并不纳入商业银行核算系统进行监控,目前,人民银行国库机构实现了数据集中,也将使用统一的国库监管系统,但商业银行支库仍然使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这种与商业银行核算系统相独立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支库国库监督的开展。

二、完善现行国库监督体制,构建国库电子化监督系统

(一)人民银行国库电子化监督子系统。通过与TCBS、TIPS、TMIS系统以及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相关系统的逐步对接,使国库电子化监督系统自动地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全过程进行电子化跟踪,对违规的业务拒绝处理后登记监督记录,从而实现对国库会计核算全程自动监管。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国库监督要素体系,对国库业务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将国库TCBS、TIPS、TMIS系统业务数据特别是办理收入、支出、退库业务时需要审核的要素按照标准分类纳入国库监督要素体系,根据设定的标准由系统自动或手动进行校验和比对,同时量化评定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快速发现并纠正管理缺陷。

二是建立国库资金风险联防机制,通过电子化监督系统与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的对接,及时采集财税部门的收支退信息,通过与国库TCBS、TIPS系统的国库收支退信息进行比对,监督国库资金的流转过程,有效堵塞国库资金漏洞。

(二)商业银行支库电子化监督子系统。首先,改变目前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与商业银行核算系统相分离的现状,将支库国库会计核算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纳入商业银行核算系统,消除现行管理方式中业务处理过程缺少有效监管的现状。其次是将人民银行国库电子化监督系统与商业银行核算系统、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系统对接,时时反馈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过程,对国库业务各环节进行非现场监管和风险预警。

(三)国库风险评估和预警子系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人民银行国库电子化监督系统和支库电子化监督系统的实时监督信息反馈结果,对国库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对象、监督流程、监督处理结果、监管处罚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预设的标准自动或手动进行校验和比对,同时量化评定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

三、政策建议

(一)拓展国库监督范围和手段,逐步实现国库业务的全面监督。一是充实国库监督内容,扩大国库电子化监督范围。国库监督不仅对国库会计进行监管,还应将统计分析管理、国债管理、现金管理、内控等内容逐步纳入监督系统,通过监督系统对国库业务实行有效全面监督。二是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及时发现和防范操作、管理的漏洞。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辅,规范国库业务操作管理流程。通过国库监督系统的监督情况对发现问题的环节进行现场检查,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及时对发现问题的部门责令整改,并对处理结果记录归档。

(二)整合监督资源,提高国库监管效率。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库部门与内审、事后监督中心、监察等监督部门的联系,形成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的内部监督格局。做到监督检查前相互协商,监督检查中相互沟通,监督检查后相互通报。避免检查监督的盲目性,对检查监督的重点环节、主要风险点进行有效监督。二是与会计、科技、支付结算等相关部门建立监督联防机制,共享行内业务系统的资源,共同研究、分析和查找风险隐患,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防范措施。三是与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等部门联合监督,从源头上制止国库案件的发生。

(三)充分利用监督信息,进一步加强对支库的考核评价。适时出台《商业银行国库业务评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根据监督系统对支库国库会计核算的实时监督信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分析评价,按照不同类型的国库业务出现差错的频率和差错程度,把行的国库业务分为优秀、良、中、差四个等级,并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奖优罚劣。对等级为“优秀”的行通报表扬;对等级为“良”的银行提出整改建议;对等级为“中”银行,约见其负责人谈话,通知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对等级为“差”,以及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或出现重大责任事件的银行,取消其资格。

作者简介:马玉珊(1980-),女,河北人,经济师,从事金融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在调账过程中的运用 下一篇:转变政府职能防范基层财政风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