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培养英语语感

时间:2022-06-01 11:11:46

在诵读中培养英语语感

摘 要:文章从诵读的理论基础着手肯定了诵读策略的可行性,从三个方面论述诵读对语感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诵读;理论;语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107-02

在21世纪的今天,当众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着教学的时候,诵读这种传统的教学策略是否依然可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一策略?诵读和语感的培养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诵读策略的理论探究

“诵读”指背诵和朗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凭借记忆把材料(包括句子、段落、篇章)逐字逐句的表述出来和带有感彩的反复念出材料。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诵读这一模式对外语学习是无益的;但Pennycook和Parry认为该策略在中国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记住其优美的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输入假说则为诵读策略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他提出语言习得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③从“输入- 记忆- 输出”的信息加工模式也可得知:输入与输出是以记忆为中心的,输入是为了记忆,记忆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说,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习得,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而最佳的语言输入中关键是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诵读正符合这一条件。诵读的材料丰富多彩,经过教师或学生精心挑选的材料是可理解的。通过诵读能强化语言输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增强语言积累,因而有利于语言输出。语言学家Sinclar认为语言既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即短语化)系统。诵读无疑有利于熟记“公式化短语”,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二、诵读策略与语感的形成

语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语感的概念一直都比较模糊。有“语言直觉论”也有“三要素论”所谓“语言直觉论”是说语感是对语言结构的直觉认识,是一种语言知觉或感性认识,是人直觉感受、运用语言的能力;所谓“三要素论”是说语感包括直觉成分、言语的心理定势成分和言语行为成分。这两种说法体现了共同的语感起源-语言直觉和语言实践。

Bialystok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存在于学习者意识层中,学习者可以清晰的将它们表达出来所有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就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就是存在于学习者潜意识层中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但能不加思索的流利使用语言,这就是语感。诵读对语感培养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诵读有利于语言习惯的形成,从而刺激语感的形成

英国外语教育专家H.E.Palmer 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培养一套习惯,习惯的养成一般不靠智力和逻辑,而靠反复重复,反复运用。Nick Ellis也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凭借储存在记忆中的大量语言范例。由读而诵,由诵而背,经过多次的重复,语言材料深深植入脑海,久而久之,“无心造句,句子自成”,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写作和口头表达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已经熟记在心的大量短语、句型、习语等。在语言的频繁使用中,语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2.诵读通过语言实践为语感的形成提供基础

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诵读实际就是一个有意识地使学生受到反复的语言信息刺激,从而获得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诵读增加英语的语言输入,注意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着重听、读、背训练,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为语感的形成提供必要的直觉知识和必备的知识基础。听、读、背这些接受性语言技能加强了,并由此导向“说、译、写”产出性语言技能。在这一过程中,语感完成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3.诵读通过积累语言知识增强和促进语感

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已有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并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题海战术”就是通过大量地做练习来增加隐性知识的积累,学生经常能凭直觉正确解答问题。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也常会听到学身生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直觉。诵读记忆的大量语言材料融合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共同作用于大脑,产生感觉、知觉、思维、判断、分析等一系列反应,将原本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从而形成语感。随着诵读式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英语的语言现象的敏感度渐渐增强,语感也将得到增强。

三、诵读策略的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诵读增加语言输入,开展以课文为中心诵读教学,首先应该确保学生的具有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朗读的基础,只有建立在正确语音、语调基础上的诵读才有意义。其次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诵读材料,保持学生的兴趣。除教材,还可以挑选诗歌、优美的散文、名人札记、精彩的演讲文稿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可让学生自选材料。最后要注意不断变换诵读方式,结合其他教学手段促进诵读效果。单调乏味的方法会让学生反感,通过文章复述、讲演比赛、戏剧表演等改革创新诵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诵读效果,最终达到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ennycookA. Borrowing Other`s Words: Text, owenership, memory and plagiarism [J].TESL Quarterly, 1996(30):201-230.

[2]Parry K.(Ed) Culture, Literacy,and Learning English:Voices from the Chinese classroom[M].C.Portsmouth, NH: Heinemann,1998.

[3]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Hertfordshre: Prenl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87:21-25.

[4]Sinclair JM. Corpus,Concorlance,Collo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Bialystok,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ing [J].Language Learning, 1978 (28).

[6]马广惠.“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1997.

[7]刘绍龙.外语语感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育1996(7):27 - 28.

[8]王才仁.英语学习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9]董卫,付黎旭.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 (4).责任编辑:刘雨凡

上一篇:阅读,背诵与英美文学教学 下一篇:体校生走入学习困境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