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诵读\朗读与背诵

时间:2022-06-01 06:15:28

谈初中英语诵读\朗读与背诵

摘要:朗读、背诵是每个老师都会用的方法之一,那么简单的诵读还用得费心辅导吗?我认为针对性的辅导是必要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意识到诵读中更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仅把诵读当作机械的记忆,那么诵读的意义起码失去了一半。

关键词;朗读 背诵 诵读

一、精心指导诵读

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初一的时候,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一小段当天讲过的对话或一小段课文。这段课文内容中包含着很多语言信息,但每个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是单词,有的有变化,有的就不变,同样是动词,后边跟了不同的介词,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两句话差不多意思,只是时态不同,谓语部分就有不同的结构……在诵读课文的时候,就应提醒学生,应该特别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单词,含有语法意义的语言点和使用率高的词组,这些重点在讲课时都应标注在书上,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指点,简单机械、有口无心的朗诵就成了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和复习,与老师讲语法相比较,这种边读边学语法的教学方法,更有趣味性,学生不会感到枯燥,而且在同样的时间学完课文,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教会学生朗读、背读的方法

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快,背得也快,做题时灵活性也强,这些学生可以很自如地运用通过背读而储存在大脑里的语言信息。可对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所读的内容要困难得多。给这部分学生以必要的辅导,是保证他们能长期通过诵读法并从中受益的关键,也是避免班里出现两级分化的关键。可以提醒这部分学生语言现象可以是变化万千的,但语言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当我们记住一个句子的时候,记住的不仅仅应该是它的意思,还应该有它的结构,而运用这个结构,就可以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句子。在教学中老师应举各种各样例子来说明句子可变而句子结构不变的道理,强化学生在背诵中记住句子结构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在他们积累了一些常用基本句型之后,老师就可以教他们提高理解课文,诵读课文的速度。每天需要朗读背诵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不过几句话而已,对于任何一个初中生来说,都有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背下它的中文意思。因为头脑中已有了基本句型的印象,在诵读前重点放在生词和记语法点上,改下这些新内容,再按着动词发生的顺序,用基本句型把中文句子再译成英文,这样反复几次,学生不但能很快学会读,而且能很快的背,用这种方法,既可以省时间,又可巩固句子结构的概念。

三、对诵读朗读背诵的检查

检查学生诵读首先应检查语音。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做到发音正确。如果语音上出现了问题,本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语言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中常犯的语音错误是元音读不准,忽略特殊发音,重读和次重读,非重读,升降调等。如果检查出语音错误要及时纠正,并在书上注明,在适当的时候再重新检查一遍。第二项是检查诵读的流利程度和速度。有些学生比较懒,勉强会读会背,这样的诵读,还达不到真正的储存语言信息的目的,不要说记几天,几个星期,恐怕检查后的几分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一定要通过控制诵读课文的速度来检查学生用功程度。一篇课文,两分钟背读完和一分半钟背读完相差大约十五分钟的用功量,对于不用功而诵读速度过慢的学生,应要求他们重读,再花 5到10分钟,达到流利的程度。

当然检查诵读的工作量很大,靠老师一个检查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师可以从班里挑一些发音好,对工作负责的学生帮助检查(课前课后),并要做好背书成绩的详细记录。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或不用功的学生则由老师亲自检查,及时纠正他们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检查诵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课堂,老师可以用抽查,汉译英,英译汉,默写等方法,内容选自头一天诵读的课文(一般三、四句重点句),凡是检查不合格的,由老师补查诵读。

四、正确处理诵读与书写的关系

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强调学生诵读,减少学生抄写,学生们能记住单词的正确拼写形成吗?强调了诵读,减少老师讲授语法机会,这会脱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实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

和汉语方块字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拼写和发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单词都符合发音规律,读得出来就应该能正确地拼写出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拼写和发音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按照发音规律去记单词的意识,把简单枯燥的机械记忆变成有意识的发音规律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学英语时的正确思维方式,对个别发音不规律的词,在教学中给予特别的提示,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生诵读的同时,讲解必要的语法现象,避免华而不实现象。由于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形成了较好的语言感觉,他们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可能无需思考)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课内外的书面作业了,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诵读和书写之间的关系。

“诵读”不仅要朗读--训练语音,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背诵--积累大量的语音材料。对初中生来说,诵读课文是第一位,解释语法是第二位,如果“说”是口语,“写”是书面语,那么,前者则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基础,因为根据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先有口头语,后有书面语。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第八中学)

上一篇: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下一篇:激活学生自主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