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时间:2022-06-01 03:49:08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摘要]当前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如何才能做好素质教育,本文从改革的切入点,把握突破口,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前提下,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几个方面阐述了作者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为历史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当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势下,怎样才能做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要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把握突破口,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前提下,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本人观点.

1.与时俱进,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1.1与时俱进,优化更新历史知识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历史研究新成果也不断出现,历史教材变动较大且较快,历史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满足现状,”吃老本”,不注意汲取专业知识的新营养,则必然被历史和时代所淘汰.因此,历史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经常了解史学动态和史家新观点,刻苦钻研,深化自己的历史知识及历史理论水平.扩大视野,广征博引,增加历史教学的信息量.这样历史教学的内容才能常讲常新,使课本知识系统完整又富有时代感及丰富内涵,更好地推进历史课改.

1.2开阔视野,博学广求

中学历史学科体系庞大,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学、艺术、科技、政治、经济、地理、军事等多学科知识,加上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知识的综合性明显增强,历史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方法,现代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下载教学图片和课件,能够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尽量多地掌握各种本学科之外的知识,达到”一专多能”.事实上,只有具备了广博的学识,历史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才能”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3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唐朝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教师所应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我想这里的”道”,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而且他把”传道”放在了教师教授学生的第一位.历史是一门重要的道德教育学科,历史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素质直接制约着学生的素质.所以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1创设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2.2丰富教学内容

中学学生的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学习兴趣高.要从课堂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等各方面的兴趣,就必须让精彩纷呈的历史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多开展实物写生和户外写生采风,同样对提高学生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其实,新教材中有许多的地方”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象以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将课堂变为”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

3.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

创新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培养中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地位,让中学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

3.1角度创新

对历史教科书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绝对不能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应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去看待某一历史现象,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

3.2理论创新

如果我们的学生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那么这样的学生就是具有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因此,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推理出来的,这个结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出路在于改革,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只要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合学生的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等方面找出素质教育,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性和时代性.

上一篇:论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下一篇: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