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时间:2022-06-01 02:32:22

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摘要:能力决定效率,获得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业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教育原理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入手,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素质;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28-01

教育理论中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大多都是能够高屋建瓴般地从素质教育的目标高度来审视教育状况的人。当一个学生在素质与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会得到提升。无疑,好的教育方法、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学地确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措施。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搞好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

1.明确高中阶段所要培养的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意义和内容

1.1数学学习要具备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规律为基础,从数学演练出发,寻找规律,再用规律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数学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很多的举例内容,这些例题的解题步骤都需要学生具备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才能够完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细节,要求学生在思考、解题、验算的过程中都做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有半点的省略和虚假。

1.2数学学习以实践为主,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数学内容都能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践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3数学是一门知识与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认真观察的习惯。在数学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树立大数学观,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将来是都会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目前用于归纳数学规律的大量练习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

1.4数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需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这种猜测也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应该看到,好多的数学原理都是建立在科学家们大胆创新的思维模式之上的。从我国古代的"勾股定理"到今天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建立在前人一次次的假设、推断、论证,发现的基础之上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原则所贯彻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育学生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结合教学实际来制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阶段及目标

2.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集合、函数、函数与方程"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基本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能力要求。

2.3提高阶段。学业水平测试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数学高考,而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又都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围绕高考必考点进行训练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2.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数学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

总之,数学是一门内容涵盖很广的自然科学,里面充满了科学严谨的规律和现象,要想搞好数学学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下大工夫,打造高效课堂之外,还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素质教育所贯彻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高中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2]《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刘红娟

上一篇:城乡小学英语现状调查与均衡发展的策略 下一篇: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