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探讨

时间:2022-06-01 02:28:11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60例和稳定期组(B组)42例;另选取我院普通肺炎患者9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血液,进行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氧饱和度(SO2%)水平的检测,常规留取痰液做痰培养培养;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病情发作频率及最终转归。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WBC、S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07-0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且病情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肺部疾病[1-2]。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感染是诱发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因素,而降钙素原(PCT)则是细菌性感染的一种特异性指标[3]。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COPD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年龄52~80岁,平均(66.2±9.8)岁,并将102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60例和稳定期组(B组)42例。另选取我院普通肺炎患者99例为对照组,年龄范围在54~76岁,平均年龄(67.4±8.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血液,进行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氧饱和度(SO2%)水平的检测,常规留取痰液做痰培养培养;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病情发作频率及最终转归。降钙素原检测采用罗氏ECL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0.05ng/mL为异常[4]。

1.3 诊断依据及疗效评价标准

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均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相关诊断[5]。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遵照《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施行[6]:患者仅在费力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mMRC 0级;患者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气短,1级;患者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2级;患者在平地行走100m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3级;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以至于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现呼吸困难,4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WBC、PCT、CRP及SO2比较

2.2 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患者PCT、WBC、CRP及SO2比较

2.3 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PCT水平以及预后指标的比较

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mMRC、2年内发作频率与入院次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降钙素原的分泌主要受感染因素的影响,在健康人群中含量很少,约为0.1μg/L,一般不易检测出,但是当人体机体存在感染灶时PCT则会明显增高,其中以细菌感染增高最为异常,细菌内毒素抑制PCT分解,导致血清中PCT含量增高,最高甚至可以高达1万倍[1-3,6-8]。因此近年来多将PCT作为感染性疾病急性时相蛋白,是用于评估机体感染的良好指标[9-10]。降钙素原水平的高低与感染程度关系密切,随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患者感染后2h降钙素原水平开始增高,在感染后6~12h范围内降钙素原水平为异常,于感染后24h降钙素原水平达高蜂,因此降钙素原水平是早期感染评估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WBC、CRP及SO2检验结果显示,PCT、WBC、S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PCT、WBC、CRP及SO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对于感染诱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PCT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大海.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价值的探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8.

[2] 陈社安,李炜煊,麦爱芬,等.定量检测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16-417.

[3] 洪燕,胡志雄,周海英.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1,10(5):52-53.

[4] 刘巧灵,许百专.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3):52-5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 龙威,邓星奇.降钙素原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4,25(1):216-219.

[7] 黎艳聪,舒啸.血清降钙素原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意义[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5):77-78.

[8] 刘敏,黄杰,杨菊燕,等.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3):66-67.

[9] 龙威,邓星奇,陆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5):342-345.

[10] 呼新建,李红霞,常晓悦.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前景[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 (19):66-67.

[11] Christ-Crain M,Müller B.Biomarkers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diagnostic guides to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prognostic markers and mediators[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7,(3):556-573.

[12] 黄瑜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4(2):247.

(收稿日期:2014-04-22)

上一篇:微型钛板治疗口腔颌面骨折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