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

时间:2022-06-01 01:11:14

高校课堂教学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

【摘要】本文从阐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批判性思维对高校课堂教学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苏格拉底对话法来植入批判性思维的建议,以期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苏格拉底对话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最佳培养方案之一。

一、何谓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

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他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

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也包括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它包含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和尊重他人。

二、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1.教学目的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目的大多是把知识和技能更好更多的传授给学生。可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面对无数的信息,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就可能被信息的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有立足之地。在这个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对大学生而言,形成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比单纯获取某些知识更为重要,而批判性思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高校教学方向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中之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拥有知识并不是终点,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方法更加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智慧。正如,歌德所言,“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因此,高校课堂教学目的,并不仅在于教得好,更在于学生是否学会思考?学生是否会批判性思维?,这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坚守学生立场的一个重要体现。

2.教学方法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现行的高校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与遵从意识,忽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灌输、掌握、积累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这种扼杀个性、强调标准式培养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是对学生思考权利的一种抹杀,而且导致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死记硬背;在思维方式上求同不求异;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听讲,不习惯于主动提问。它不仅束缚着学生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沉闷的课堂中受到压抑。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植入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正是对现有知识里的结论进行重新检查的过程,对前提及预设进行批判性检查的过程,对论证过程和形式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检查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合理反省上,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价值等进行评价。如果我们希望从我们高校走出去的大学生都能成为博学勇敢的公民,都有能力且已准备好去考察明天那纷繁杂乱的环境,都确定能为我们社会做出卓越贡献,那么,我们必须优先考虑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教学方法。

3.大学教师自身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活动完全是教师单个人的活动,在讲台上教师一味地教、讲、选择、思考;而学生则是课堂里的存储器,他们只需要被动接收老师教的知识,只需要听、服从、遵守和适应,不需要思考。他们很少怀疑书本知识的正确性、真实性和价值观。教师如果不改变自身角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惟命是从、唯唯诺诺、更谈不上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所以大学教师的职责应从讲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想要教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高校教师必须首先学会批判性思维,成为一个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拥有扎实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知识。

植入批判性思维的高校教师不再是学生的权威,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对话的平等伙伴,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而且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就课程内容自由地、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提问、质疑,共同探索,通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澄清辩证过程,去批判谬误、发现真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形成了终生受益的批判性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体系。

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是大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应当覆盖整个大学的教学。

三、高校课堂教学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

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才库,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是通过教学表现出来的。既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大学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怎样植入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质疑技能。在批判性思维中,一切假设敞开质疑,积极地寻求分歧观点,探查并不偏向于某个特定的结果。批判性思维者的特点是善于追根究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探究问题罢了!”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是好的提问者。批判性思维是提问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依赖于教师的事先充分的问题设计。

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既包括对新概念进行辨识和描述的低层次问题,也包括通过比较、推断、评估、预测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高层次问题;既有聚合性问题,也有发散性问题。这些提问不但要满足在认知能力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师生间的互动,而且需帮助学生跳出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教师提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生设计提问做示范。在学生交互阶段,学习伙伴模仿教师的提问策略,设计多层次、高水平问题,相互提问和回答。学生们在运用多种思维策略设计问答中,学会在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这里不妨借借鉴“苏格拉底对话法”来设计问题。苏格拉底在与学生对话时,首先表现自己一无所知,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维逻辑一步步地追问,当学生思维逻辑混乱或者知识不足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混乱中理出清晰的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辩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苏格拉底对话法实际上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整个诘问的过程,教师一直追问,寻找学生回答中的逻辑错误和关于提问知识的逻辑链条,让学生在一筹莫展的“思”的痛苦中,产生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因此,苏格拉底对话法本质上契合了批判性思维。苏格拉底对话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定义与澄清语意

在学生的某种想法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语意笼统不明的语意,而为了能够确实地分析、了解学生想法的根源,苏格拉底对话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针对想法中模糊不清的部份,尤其是关键字词加以厘清,即是要求学生对所说的字词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以澄清概念。

澄清语意的提问设计方式主要有:你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你可以作详细说明吗?

2.了解思考规则

在定义都清楚了之后,便可以着手来了解学生这个想法内隐的思考规则。每个人内心都存在很多的内隐思考规则,并依据这些规则来了解、诠释和评判外在的事物,而透过对这想法的前提的澄清,规则便自然会浮现出来。

了解思考规则的提问设计方式主要有: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的?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别人说的?你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吗?你的观点是否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影响?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3.找出证据

了解思考规则后,与学生一起检验他使用的思考规则是否合理可靠。如果学生无法提出具体明确的有利证据,则学生作为人的理性思维就开始修正不良的思考规则,使其更合乎逻辑或现实。修正后的思考规则就会引导学生出现新的想法。

找出证据的提问设计方式主要有:你依据什么来判断的?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能解释一下原因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是否有理由怀疑这一结果?是什么让你相信的?

苏格拉底对话法的基本原则是,一个想法如果有某种正确性,那么它不应该只是在此时此刻正确,而应该是永远站得稳的。就是说,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强调:你要讨论一个想法,那么你要使这个想法不仅在此时此刻说明它有道理,而且能在设想的任何情况之下,它都应该站得稳。否则,该想法不成立,需要修正和更新。

总之,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精神气质。它既能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把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气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而拥有这种能力和气质的公民即为合格的公民,这正是今日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2004(4).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3]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分析和投资策略选择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