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时间:2022-06-01 08:25:11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传统的学内容转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早已成为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一、对初中生进行分层,进而充分发挥分层递进教学法

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我们可以首先对初中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初中生实际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此时我们多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的办法。其中,显性分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选、师生共同协商的方法,可以说显性分层是一种动态的分层模式;而隐性分层则主要是通过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生进行座位编排,划分合作的学习小组,使实施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目前我们将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划分到 A 层中;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划分到 B 层中;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则划分到 C 层中。以此详细的学生划分,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做到相互帮助,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辅导,以便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

二、依据分层理念,实施分层备课

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扎实的工作。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 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 :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 :理解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 ,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问题;

C层 :了解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 ,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 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梯度: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阶,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梯阶,使B层学生“吃得透”;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阶,使A层学生“吃得饱”。

三、根据课程难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作为分层递进教学中最为关键,也是最难操作最具创造性的环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在数学知识分层中,其具体教学手段如下:第一,针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应用概念、 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适合全体初中生学习。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第二,多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同时在课题提问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提问的技巧,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 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 B 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 C层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习积极性;第三,针对初中生的数学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应为初中生分层次,选编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这样不仅解决了以往统一练习、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 ”、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还进一步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四、测评内容要有层次性

(一)分层考查

过关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的命题,实行分类考查。 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中档题和较难题三大类。 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中档题供C层学生选做,A、B层学生必做;较难题供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必做。 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中档题占10%,较难题占5%。 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 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二)分层评价

考查之后,要对学生适当地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

总之,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于我们去研究、解决,但我们一定会持之以恒。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成功的路就在脚下。

上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下一篇: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