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时间:2022-06-01 07:41:14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最核心的一点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也就是现在说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层次的目标都达到了,才算是高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

高效性进入新课改以来,“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程序预设的高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提高课前预习的高效性,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二是有针对性地提高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壮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

二、精于设问,增强教学问题的高效性。

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一个教学问题至少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答案上。

三、动静结合,提高教学环节的高效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活动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才是一些堂好课!

四、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高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老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其次,老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老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教学结构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彻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校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即“学生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高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面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高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高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追求的。

上一篇: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生活语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