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

时间:2022-06-01 07:38:30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77-01

摘要:以国有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下为出发点, 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现状,指出行政政断是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根源所在, 其弊端已阻碍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应以对银行业消费者的保护为切入口,从完善内部治理和加强外部监管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抑制国有商业银行断。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收费;垄断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

自2002 年起, 中国银行业服务的收费项目开始不断增多。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业服务收费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借记卡年费、跨行取款费、密码重置费、零钞清点费等等不一而足,银行收取的服务费似乎无穷无尽,如中国工商银行,此次公布的收费项目已然高达409项。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抱怨并非无病,而是植根于银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服务价格的不相称。社会各界关于银行收费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这让人们不得不怀疑,是否银行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商业风险与成本转嫁到广大普通消费者身上。中国银行业乱收费的现状应该归咎于对市场的垄断。

二、银行垄断效应分析

政府保护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不但会产生一般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 还会带来其他社会成本,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这些银行自身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垄断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低效运行。垄断是我国金融竞争不充分和竞争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增机构、拼数量、不计成本拉存款, 在服务的质量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业务领域的拓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却无大的作为。银行员工也缺少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内在压力。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垄断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低与国外银行相差甚远; 成本率远远高于国外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人员众多, 致使在人均利润、人均资本与人均资产的衡量上无法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低效率可见一斑。

2.垄断造成信用体系的缺失及金融风险的积聚。在垄断状态下, 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去建立信用评估和监督体系, 其他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状况下, 欲建立成本相当高的信用评估和监督 体系, 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两难困境下, 信用服务网络无法建立, 信用体系的缺失在所难免。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格局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十分单一, 在居民高储蓄、国有商 业银行为国有企业高贷款及国有企业的低效益约束下,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运行出现了高储蓄―高贷款―高 积压―高拖欠―高亏损―低效益的不良循环, 资产质量难以明显提高, 使国有商业银行陷于流动性风险、信用 风险、市场风险的包围之中。

3.垄断造成现金经济、非法金融的不断扩张。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造成的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及信用体系的 缺失, 导致了经济生活中现金的大量使用。我国国民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的比例即现金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6 年的127% 上升到 1999 年的16% , 远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平均4% 的水平。同时, 国家强力控制 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 使国有企业严重缺乏硬约束的贷款需求得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支持最终导 致了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甚至无效, 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经营 资金却借贷无门, 被迫纷纷转向民间金融,由此导致民间的高利率, 非法集资盛行。

4.垄断形成规模不经济。国家控制下的银行垄断, 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人员及机构网点扩张的 同时, 缺乏成本及利益约束, 结果导致单位营运成本上升、单位收益下降, 出现规模不经济。

5.垄断造成信贷配给的歧视。在现实生活中,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 商业银行缺少 价格调整的主动权, 影响商业银行承担贷款风险的积极性,国有商业银行除了必须履行“隐含的契约”将资金贷放给国有企业之外, 充满活力的非国有企业所获得的信贷支持微乎其微。

三、银行业垄断改革――效率与对策

伴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任何“垄断有理”的解释都显得非常乏力, 垄断已带来了许多非效率因素。银行业效率能否提高事关我国银行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以及能否融入国际金融领域 以参与国际竞争。实行银行业垄断改革, 提高银行业效率, 已刻不容缓。

1.开放市场, 营造多元竞争主体。尽管我国已有一批新兴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成立及外资银行分支 机构设立, 但在设立分支机构和业务开展方面受到严格限制,民营银行的进入和发展则受控更严。因此, 对内、对外开放银行业, 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 进一步充实现有银行体系是克服现有银行业垄断不利 影响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 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 必须排除对民营银行的歧视性限制, 因为在允许外资银行 它们显然都是非国有的 进入的同时却对本国的非国有银行进行限制是不公平的。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需 要民营银行的建立。

2.放松价格管制, 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 是银行业开展竞争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竞争手段, 放开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 是打破国家商业银行垄断地位, 实现银行业的有效竞争, 避免价格管制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银行经营行为扭曲的有效手段。

3.放松分业经营管制, 提高行业绩效。按照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水平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现状, 采取分业经营无疑是正确的, 但从国际银行业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看, 金融业的日渐融合已成主流发展趋势, 全能模式 将是中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 为此, 我们应根据市场体系的发展状况和宏观监管水平在适当时机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 从而弱化垄断, 提高市场竞争效率。

4.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长期的垄断使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利益激励约束机制, 商业化进程缓慢, 效率低下。因此, 必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进行产权改革, 理清产权关系, 建立起既有科学合理的风险约束, 又受利益机制调节的商业化经营机制, 进行机构调整、人员裁减, 转变业务发展方式,以提高经 营效率。

5.加强金融监管, 完善信用体系。毫无疑问, 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并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的重要前提, 为此, 必须构筑完善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银行经营状况与信用状况的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银行经营评价体系及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功能,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劲楠,由银行收费问题引发的中国银行业反垄断思考,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5。

[2] 姚军营,丁春华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浅析,财政金融研究 2010.6。

上一篇:英文就职演讲稿中副词修饰语的研究 下一篇: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