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时间:2022-06-01 05:22:26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会使他们学到真正的知识,也才能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做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关键词:兴趣;效率;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10-02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会使他们学到真正的知识,也才能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做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呢?这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熟悉的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我们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要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来导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堂上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不仅眼看、手动、口讲、脑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而且还能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效率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比如在教学“比例尺”的内容时,我先设问:“在一张纸上能绘出中国行政区划图吗?大家想知道怎么绘吗?”在这种情境下,全班学生马上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态,有了这种欲望,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研讨。

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并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源。教学时,若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平等的对待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学生便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师加以鼓励、启发、诱导,细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利于创造,而勇敢、自信的性格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说自己所想到的,说自己所看到的,允许他们说错了可以自己纠正,说不完整还可以补充,允许他们提出质疑。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鼓励并大加赞赏。如我在教学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后,有学生问:“加法、乘法都有交换律、结合律,为什么除法没有呢?”我首先肯定学生问得好,并启发他:“你能自己演算试一试吗?”学生通过一翻努力得出了其中的道理。学生由敢想到敢疑、敢说,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形成新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让学生主动学习,交给他们如何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已是21世纪人们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学生所面对的未来,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会学生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问题、提问题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为此,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总结学法。

由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疏漏不加注意,我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强化自查自评。如教“倒数”时,有个学生回答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之后这位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他们的倒数都小于1。”我接着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位学生顿时醒悟了:“我讲得不完整,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这样,通过教师长期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逐步得以提高了。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对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