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

时间:2022-06-01 04:57:48

如何抓好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

青少年训练中必须有长远的观点,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素质基础,另一个是专项技术基础,这两点不能取-舍-有所偏废。如何抓好全面身体训练,专项素质训练,以及它们之间有机的结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运动员提高健康水平、机体能力和掌握合理技术的基础。要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必须有高度的身体训练水平作为基础,身体训练要全面。

在全面身体训练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使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增强人体的活动能力,同时要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有利于专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发育阶段,着重解决各项身体素质功能。反复去练习专项运动技能。这样能使神经肌肉的反应更快,功能更协调。少年时期的运动员模仿能力强,易于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因此,青少年时期进行多项运动训练,对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是有帮助的。例如:滚翻与翻腾动作对提高平衡能力有着极好的作用,同时又可提高协调性,跨栏可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培养勇敢精神,各种跑跳训练,可提高踝关节力量与下肢反应等等。

二、速度训练

速度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如:人体某部分动作速度、短距离移动速度、最高跑速等等。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速度快,表示其他速度也快。除了要提高跑速以提高下肢反应外,短距离的移动速度及人体某部分的动作速度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不同年龄速度素质的变化,在10~13岁时期增长率最大,假如不从事训练的话,14岁以后肌肉的收缩速度就逐渐缓慢下来。16~18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在速度训练中,应注意反应的训练,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男女之间的差异是男稍快与女。根据速度素质年龄变化的特点,在12、13岁以前训练中,可采用一些要求动作频率和反应速度快的项目进行练习,如乒乓球、羽毛球、各种跑跳练习等等。在儿童时期。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和神经过程灵活性高,所以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13~14岁时,可安排长跑和球类运动等练习,以便发展速度耐力。

三、弹跳力的训练

弹跳力的增长,对很多项目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的生物学条件和发育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运动水平和负荷能力。训练儿童、少年的弹跳力时,尤其应该重视这一原则,不然就会助长缺点,引起器官受伤。10~12岁儿童有很好的神经生理学条件,这对发展速度力量是很有利的。在发展弹跳力时,一定要与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弹跳能力特别是速度力量得以顺利地提高。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可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弹跳力练习,在训练方法上可先采用单个双足跳、原地双换跳、单个单足跳、逐步过渡到双足连续跳、双换跳、带助跑的单足跳、连续单足跳、跳深或负重跳等,以上练习可发展双腿、单腿的爆发性弹跳能力,提高协调性,下肢反应能力和节奏感。

四、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的大小,是随着年龄增长力量也相应增长的。力量训练如果违背青少年的年龄生理特点是不行的。另外认为力量的增长会导致肌肉僵硬,妨碍速度和灵活性的发展,从而忽略儿童少年力量训练的必要性,这也是不符和实际情况的。对他们的力量训练应注意方法手段的适宜,多做一些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或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以此来提高关节力量与肌肉的协调性,并注意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安排。力量训练后的柔韧性练习,对恢复肌肉疲劳与提高力量训练效果有着极大的作用。根据力量素质年龄变化的特点,在力量训练中应首先考虑以下几点:中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具有适应运动活动的能力,各年龄阶段都可以进行力量练习。但要正确掌握所给予的负荷和身体可以承受负荷之间的关系,要量力而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年有区别。在身高加速生长期,可采用伸展肢体、弹跳、支撑自己体重和中小重量的力量练习,这对促进身体发育及增长力量素质是有益的。少年时期肌肉主要往纵向生长,固定关节的力量还很弱,骨骼还处于迅速生长时期,过大的负重练习容易引起关节受伤,抑制骨骼的生长。青春发育后期,性别差异显著,女子肌力较小,因此在安排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底肌的力量练习,以适应性别差异的不同需要与特点。

上一篇:素质教育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短跑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