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01 04:04:19

基于行动导向的《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网络组建与维护》是高职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的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文章论述了如何基于行动导向展开本课程的教学,引入了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对本专业其它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力本位;学习情境;网络组建

1 课程性质研究

《网络组建与维护》是高职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与应用;掌握基本网络服务器的搭建与维护。本课程主要侧重网络技术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个外来词汇,直译为“行动动向的学与教”,该教学法更加强调的是学习和学生的重要地位,教学的活动要服从的是学习的要求。在西方,尤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大力倡导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该教学法不限于某些特定的教学法,因此它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特征的、为(教育心理学、社会化过程)理论所证明、可以在多种教学情境中得到实现的教学原则”。

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黑板、多媒体课件等,对学生做细致、系统的讲述,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形式往往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一般都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导向教学法正与该理念相吻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所以该教学法彻底的颠覆了传统教学法。

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水土不服”,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经历的都是传统教学法。突然面临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会一下无法接受,不知道应该干什么、讨论什么、做什么。所以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布置明确的任务,如:学习地图、任务指导书等,让学生慢慢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分配每个学习小组清晰明确的任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在该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必须对其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方法内涵和教学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必须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来重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侧重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团队能力得到提高,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真实的任务中让学生探索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愿意学,喜欢学”的良好循环。教师通过“地图教学法”“卡片法”“角色扮演法”“分组教学法”等学习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主角,负责某一个学习环节,学习活动环环相扣。教学活动有任务引入,有任务分配,有分组讨论,有协作完成,有演讲总结,有教师点评。因此本教学方法注重高职学生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能及时掌握和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而且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学生也提高了职业教育中最强调的“能力”。

4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学院通过企业专家论证和企业调研,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设计本课程为9个典型的企业工作任务:①学会绘制拓扑图;②学会制作网线;③掌握组建小型企业局域网的方法;④掌握管理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⑤掌握管理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⑥掌握Internet的接入方法;⑦掌握Internet技术及应用;⑧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方法;⑨掌握网络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与排除方法。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计本课程为如下9个学习情境。

课程学习情境1:掌握网络拓扑图的绘制方法。工作任务包括:掌握基本网络的组成结构;掌握绘制网络拓扑结构。

课程学习情境2:掌握如何制作网线以及其连通性的测试方法。工作任务包括:了解常见局域网4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用途;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特点及功能,了解最基本的配置方法;掌握常见的2种双绞线的制作方法;掌握双绞线连通性的测试方法和排错方法。

课程学习情境3:掌握小型企业局域网的组建方法。工作任务包含:掌握局域网协议配置、地址配置方法;掌握搭建与检测简单对等网的方法;掌握网络协议的安装配置方法;学会无线网络的基本配置方法。

课程学习情境4:掌握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环境的构建和服务。工作任务包含:了解windows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分别掌握IIS服务器、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域控制器的安装方法,基本配置与维护。

课程学习情境5:掌握Linux网络操作系统环境的构建和服务。工作任务包含:了解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掌握linux3;用户与组的添加,删除与管理;掌握linux下网络的配置方法;掌握linux防火墙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掌握Telnet服务器与DHCP服务器的安装方法,基本配置与维护方法。

课程学习情境6:掌握Internet的接入方法。工作任务包含:掌握广域网的相关技术、网络互连知识;掌握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掌握Internet的基本运用知识。

课程学习情境7:掌握Internet技术及应用。工作任务包含:了解IE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掌握Cuteftp上传和下载文件的方法;掌握电子邮箱的申请方法以及收发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方法;掌握及时通信软件MSN的使用方法。

课程学习情境8: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方法。工作任务包含;了解网络安全与网络攻击的原理;掌握数据加密;掌握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使用方法;掌握防范黑客入侵的措施;掌握防病毒技术。

课程学习情境9:掌握网络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与排除方法。工作任务包含:了解网络故障的分类掌握网络故障的诊断步骤和网络故障的诊断方法;掌握解决网卡故障,双绞线故障的方法。

5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基于行动导向的《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每个教学情境的教学设计都采用了基于行动导向的六步法(见图1)。

(1)咨询阶段,该阶段在教师分发的学习地图的引导下,首先自我学习课本的理论教学部分,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该阶段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演讲法。(2)计划、决策阶段,该阶段由老师使用学习卡片来讲述本部分的学习内容,即把本部分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学习卡片来一一讲述,对每个学习卡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一一提问,重点学习,做到学习有的放矢。该阶段的教学方法:卡片教学法、演讲法。(3)实施阶段,该阶段教师把班级做团队分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组成员根据学习地图,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力较强的组员带动能力较弱的组员,每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完善理论部分的学习,完成网络组建的具体工作任务。该阶段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地图教学法。(4)检查阶段,该阶段在小组中由组长和成员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没能完成任务的小组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做部分小组的抽查。该阶段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抽查法。(5)评估阶段,该阶段由教师抽查一二个小组,由组员按分工合作的顺序向全班讲述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要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最后教师对本次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鼓励表现较差的小组。该阶段的教学方法:点评法。

6 结语

基于行动导向的《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更加注意学生的能力本位的提高。学生除了必须学到了《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的“专业能力”外,还学到了“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行为能力”等。

(1)该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进行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管理维护,能够安装调试网络的节点设备和服务器。即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行为能力”。

(2)该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感,培养学生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小组的分工合作,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为团队争取荣誉,实现自己的价值。即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该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的企业工作环境,综合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从企业网络环境的需求、信息系统运行的需求等方面着手,找到最适合工程项目的解决方案。即提高了学生的“方法能力”。

上一篇: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索 下一篇:公路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