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诗之舞动的精灵

时间:2022-06-01 01:49:13

诗是人的内在心灵的象征,是表达人的情绪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在一切的文类中,诗是最直接地向人们开放自己心灵和情怀的。无论是对生命的感悟,对灵魂的省问,还是心灵的密语,梦幻的飘游,都是诗人借助语言面向世人的真诚倾诉。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诗是借助意象及其组合来抒情写生,衍生诗美效果。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小形象单位,它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学趣味等的重新处理过的感觉。意象化合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含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意象也就是托意于象,以象言意。

本文要赏析的《春江花月夜》,即是诗人紧扣春、江、花、月、夜这些诗歌传统中极具丰富美学内涵的意象,以“月”为思情的生发中心,在意象的相应相和中既展现了自然境界的恬美迷人,又将情感、哲理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真实而深沉的诗意世界。

首先,诗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都是中国诗歌中传统意象的母题,每个意象都含有极其丰富的涵蕴;而将它们同时并陈,更是荟萃了人世间的至美;春的和谐曼妙,江的宛转神秘,花的隐约清幽,月的明朗澄澈,夜的静谧夜恬――斯时斯景,怎不叫人心醉神迷,如入梦境!

诗的开篇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月夜春江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诗人立足江边,想象却驰骋于海天之间,眼前的江潮在头脑中与想象中浩瀚的大海相连接,在海的广阔背景之上一轮明月随潮涌生。“生”使所有的意象立时活动起来,鲜明起来,这“生”诉诸我们感觉的不是一点一点缓慢上升,而是刹那间的跃出。在我们的想象随作者笔触展开时,我们脑中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平面的,而是动态的、立体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闪耀,千里万里同沐银辉,哪一处春江不覆明月,哪一处明月不照春江!这是想象的飞翔,这是思绪的发散。

景象引动了情思,情思点化着景致。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和情都梦幻般轻轻展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流曲曲折折,绕着花草茂密的原野,月光泻在葱茏的花树之上,宛如覆一层纤薄的白雪。月华溶溶,仿佛那细雪的粉末自高天飘落,却只是沉静,只是安宁,绝无不安的飞舞与震颤。那么细腻柔美的景致;素净的月光如仙子般动人情景,营造出一个既明澈又空朦,既纯净又迷离的艺术氛围。和起始四句相映照可见出,明月初升时,诗人的心由纷扰转为空明纯净,而当诗人举目四望,江流宛转,花林似霰,意绪纷起,那些不可捉摸的隐微的思绪开始慢慢萌生,让诗人陷入幻想与沉思。开首八句,由远及近,由显至隐,虚实相生,情景交织,笔触所及,处处生花,好一个“春江花月夜”。

接着是作者视觉的凝定和思绪向无限的延伸:“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动极而静的夜色中,明月高照,江天一色,清幽纯净,空灵澄澈。而此时,月上高天,月和人的距离也开始拉开,当诗人的视线最终定格在清空之上的这轮孤月,则诸多情思纷至沓来。诸多感情立时和随历史长河逝去的先人相互应和。“月”在中国本是一个意蕴繁富的意象,登高望月、望月怀远,“月”寄托着人们的离愁别绪、爱恨情仇,甚至也凝结着人们对本体生命形式及至自然宇宙的观照和体悟。此刻诗人笔下的月却多了一个“孤”。这一“孤”字,首先表明中天之月和江、树、花、人的距离的增大,也映照出作者心绪的寂寥,是何人像我这样第一次驻足江边望月伤怀,江月又是何时开始映照这微渺易逝的芸芸众生?前面我们提及江、月、春三组意象的对比和共融,而此刻,作为自然宇宙之精灵的江月又和“人”形成比照;江水悠悠,向东逝去,明月皎皎,渐西渐斜,人不也如这江这月,一去无返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是将自我融入人类,人的存在得以与宇宙自然同样的永恒,“代代无穷”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二者达或了终极的统一。“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明月高悬,仿佛仍在等什么人,默默的江水兀自流着,似乎毫无感觉,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此时的江月既似有意,又似无情,诗人在意象的流转中思绪飞腾,感慨万千。

以上是诗的上半部分,即写景为主。诗人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形成巨大的审美空间。写景的同时融入丰富的审美情绪。使春、江、花、月、夜这些现实意象在传统意蕴之外又带上诗人的个性和情趣,显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下半部分紧承上面,是作者由宇宙人生念及世间别离相思,即春江月夜思妇与游子的离愁别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春江无月明?”“白云”飘忽不定,象征“扁舟子”的浪迹天涯。在如此美妙的良辰好景,游子浪迹天涯,思妇闺中辗转,一轮明月映照两地愁绪,叫人如何不唏嘘?接着八句“可怜楼上――”是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是以“月”这个意象为中心,在月与思妇的映射和对照中抒写的,不见悲哀,悲泪自出,极为传神。

最后八句是写游人的思归之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梦起兴,将梦与眼前实境相交错,落花、闲潭、斜月、流水,这一组意象所指向的情感都对青春易逝、良辰难再的感叹,幽潭入梦,花落缤纷,春光已半、断肠人仍在天涯――此景何堪,此情何堪!

总之,意象之间的互动,使诗歌的审美空间大为拓展,增强了诗的审美效果。同时,中心意象的导引,又使意象组合错落有致,繁多而不芜杂,变幻多姿而秩序井然,它更像一个精灵,使诗呈现出回味完穷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上一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论 下一篇:从功臣被杀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