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

时间:2022-05-31 08:42:19

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

摘 要:刘国正是当代著名语文教材改革家和语文教育理论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国正“实”与“活”的思想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启示意义,语文生活观能够帮助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材观对教材编者也有一定的启示,他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以及通俗易懂的表述也值得学习。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论文通俗易懂,但是理论深度似嫌不够;部分论文缺乏严谨的学理基础,逻辑论证不够严密。

关键词:刘国正 语文教育 现实意义

刘国正是当代著名语文教材改革家和语文教育理论家,在语文教育界有重要影响。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对语文教材有精深的研究,对语文教育的其他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他继承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他重视宏观研究,而又不忽视微观研究,主张二者要并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比如他提出语文训练要实与活相结合,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等思想,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教材领域长期实行“一纲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作为主要教材,被全国的学校使用。刘国正作为人教社的编辑,他的思想不可避免要通过所编教材体现出来,这样便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国的语文教育。而对这样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界的研究是比较少的。理论界对“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和于漪、钱梦龙等特级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比较多,而对作为教材编者的刘国正研究得比较少。如果说“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语文教育的状况,那么刘国正的语文教育思想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语文教育的新发展。研究刘国正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国正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的思想植根于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沃土,根深而叶茂,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以后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实”与“活”的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训练,追求“活”而忽视了“实”。如果我们温习一下刘国正的论述,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刘国正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工具性意味着要重视语文实践,要多进行语文训练,而思想教育是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进行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训练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有些老师不敢谈训练,以为谈训练就是走老路,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训练,就好比赛跑运动员离不了跑步训练一样。要正确理解“训练”的含义,它不仅包括做习题、试卷,而且包括一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练习。

进行语文训练要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实和活的关系是辨证的,只有实没有活是不够的,只有活而没有实也是行不通的。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活,课堂安排很多讨论、表演,却没有进行最基本的语文训练,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根基的。教学必须在“实”的基础上求“活”。当然,有些老师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坚持传统的“五段式”教学方法,语言训练机械呆板,这也是不行的,必须使训练方法灵活起来。总之,要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二)语文生活观对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启示

刘国正倡导语文教育要与生活相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无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说: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和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的精神是相通的。

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区的语文教学仍然局限于课堂、教材,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课改精神,更好地展开教学。刘国正说:“联系生活指的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之中,课堂方寸之地联系着大千世界。”联系生活并不是要求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要与生活相联系,而是要求教师有这样的意识:语文课程教学与生活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中要设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联系生活的空间是广阔的,方式是多样的,特别是一些绝好的契机,是难以预计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处处留心。

语文新课程增加了一项新的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对于理解和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启示意义。刘国正认为,学习语文的天地除了课堂,还有校园、家庭和社会,后三个场所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语文活动,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这些观点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精神是相通的。通过学习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综合性学习。

(三)语文教材观对教材编者的启示

刘国正长期从事语文教材的编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他的语文教材思想,对于现在的语文教材编撰,有莫大的益处。

关于语文教材的编排,刘国正及其同事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们曾尝试分编型教材,将阅读、写作、语文知识编于一书而又互相独立,既便于建立一定的体系,又便于互相照应。1993年,他们又尝试以联系学生生活为原则,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以后一些教材也采用了这种编排方法。刘国正及其同事的实践,可为以后教材编排体系的设计提供经验。

上一篇:留白,打开美术教学的灿烂新时空 下一篇:集团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的财务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