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护患沟通技巧

时间:2022-05-31 08:20:46

浅谈精神科护患沟通技巧

【摘要】精神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认知、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顾及患者日常生活和治疗活动,还需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学会利用语言交流和非语言性沟通等手段,抓住患者心理特点,与患者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及整体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护患 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56-01

要及时熟悉和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理动态才能有的放矢,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可以通过收集入院病历资料、早晚交接班、同室病友以及患者家属、单位、街道反映的情况;也可以利用护理查房,进行各项常规和基础护理,各种治疗检查以及一些特殊护理如自杀、自伤等接触病人,来收集信息。

1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最密切的。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与病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病人的服务的精神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因素,护士应当在工作中把病人当亲人,安抚创伤,用宽厚、体贴和爱心给病人带来舒适,同时通过不断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以熟练过硬的技术技能来减轻患者病痛,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 语言交流是护患沟通的必备条件

沟通大多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护士和病人的交流需要在信任的氛围中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病人的交流欲望,才能了解病人的困难、忧虑和需要。首先护士语言要规范,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要,言语应简洁,音调适中,语气温和;其次护士语言要有科学性,对待患者,语言上要严谨科学,又要通俗易懂,对医学术语,应采取日常用语或亲自示范准确表达,让病人理解;再次护士语言要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了解医学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适当用医学术语,对不懂医学、学识不高的病人应采用浅显易懂的交谈方式,给予更多的尊重平等相处;最后护理人员要善于使用正面语言,护患交谈时,应体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安慰以及鼓励,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让患者将内心的痛苦情绪发泄出来,使病人在心理上缩短护患距离,更乐意与护士沟通,更好的配合治疗。

3 非语言性沟通也是护患沟通不可或缺的条件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是通过目光、仪表、姿态、表情、动作、态度、等无声的体态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情绪状态向外呈现的过程[1]。它可以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有利于护患间的人际关系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注意体态语的表达:护士服饰要求合身得体、朴素大方、和谐自然、精神饱满,会使患者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及受尊敬的感觉;举止行为上,站、坐、行、走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应有的文明,能有效地提升气质,优化护士形象,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接纳程度;护士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目光充满亲切、关爱、希望、自信,使患者受到鼓励和支持,还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面部表情,注意保持和工作环境的协调性和应变性;态度上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礼貌、谦恭、耐心,一视同仁,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形成密切的护患关系,加深护患间心理的互动与交流;学会采取触摸和暗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情绪不稳、老人等患者轻轻的抚摸肩膀,或者和患者握手、拥抱,患者会感受到心理安抚和力量支持,可以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治疗效果。

作为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患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能力和技巧,更是护患交流中的行为艺术。护患的沟通能够为病人创造一个完美的心理和生理环境,从而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减轻痛苦,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有利于整体医疗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

上一篇: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139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