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预应力平板结构布筋的施工技术方法

时间:2022-05-31 08:07:08

浅析预应力平板结构布筋的施工技术方法

摘要: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施工中,预应力筋的铺放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无梁双向平板结构,双向均布预应力筋相互交叉影响,错综复杂,本文主要分析预应力平板结构布筋的施工技术方法。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施工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由于具有工序少、施工速度快且建筑布置灵活、可减少楼层高度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建筑结构。但是,如果不处理好预应力筋放置的上下位置关系和顺序,施工时将会眼花缭乱,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做错,导致返工而影响工期,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阐述了预应力楼板结构中,预应力板筋铺放施工容易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减少施工难度的方法。

1.一般的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预应力筋布置的先后顺序有很大意义。如果能把处于下方的预应力筋先铺下去,再铺上方的,那就可以保证预应力筋的上下位置不会放错,且避免预应力筋穿束象织布一样穿上穿下极为麻烦,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以往我们对于平板结构的双向均布预应力筋的施工方法大致如下:首先根据图纸上的数据确定两个抛物线方程,然后确定两个方向预应力筋的交叉点位置(横座标),计算在该位置上预应力筋高度(竖坐标),最后将同一位置的两个高度进行比较,每一个交叉点都要进行计算比较,确定预应力筋的上下关系。当上述工作完成后,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所得数据,决定预应力筋何处在下方,何处在上方。

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准确施工,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1)计算工作量较大,且如果抛物线不同就要进行重新计算。

(2)结果不直观,不利于一般施工人员尽快掌握。

(3)不便于工人施工,容易出错。

当然第(1)点可以通过编制程序,由电脑完成,但第(2)、(3)点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一些施工经验,在这里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

2.简便的施工方法

对于双向均布预应力筋,如果X、Y方向的跨度相近(双向板),配筋相近,且预应力筋抛物线的矢高相同(一般都相同),则可以遵照以下的操作顺序进行施工。首先,在模板上确定每条预应力筋的水平位置,最好是一前一后都定好位,以免偏差过大。当纵横两个方向都定位了,则先在板纵向(或横向)的两边最边缘位置各布置一条预应力筋。这两条筋是所有预应力筋中位置最低的,故而一定要先放。接着,在板横向(或纵向)的两边又布置两条筋,这两条横向筋压在纵向筋的上方。(如果保护层小于40mm时,纵横向的预应力筋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要根据板底普通钢筋的纵横走向来确定,与板底上排钢筋同向的预应力筋应先铺放,与板底下排钢筋同向的须应力筋应后铺放。这样布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保证矢高。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大于40mm时,这个问题也可以忽略)。然后,又在纵向(或横向)布置两条预应力筋,这两条筋又压在两条横向(或纵向)筋上,依次重复布置,就可以完成布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预应力筋都是以“放”的方式进行安置的,既不用去比较哪个点高,哪个点低,也不用把预应力筋穿上穿下,施工速度很快,且不易弄错。当然,施工员在确定横纵向铺放的先后次序的确定也是必要的,但一且次序确定了,以后的施工过程都很容易掌握,工人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

我们先按图纸要求安置固定架,然后把开好料的不同长度的预应力筋分开堆放,避免混淆。安排甲乙两组工人,甲组取长的预应力筋。乙组取短的预应力筋。先由乙组工人在最靠近两条短边的位置各布置一条短筋,再由甲组工人在最靠近两条长边的位置各放一条长筋,然后又轮到乙组在靠短边第二条筋的位置备放一条短筋,如此交叉进行,由板边向板中间逐步靠拢布置,有条理的顺利完成了这块大板的编网布筋,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错误,且施工速度相当快。

布置完毕之后,通常还要进行预应力筋高度调整、固定,这时就更加体现出这种方法的优点:无论任何一条筋向正确的方向调整,都不会受到别的预应力筋所阻碍,上下两条筋都可以达到其正确的位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担心有哪个点的高度得不到保证,也无需边铺放边就位(太早就位会受到以后工作的干扰,如管线、板面钢筋等),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铺放完毕,待板面普通钢筋绑扎后,再进行一次调整、固定就可以。

3.应用范围的推广

这种布置双向预应力筋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单块近似正方形的板,而且对于单块矩形板(长短边相差较大,X、Y方向预应力筋相差较多)和多块连续板同样适用,只需根据“由边至中,交叉进行”的原则,稍加变化即可。

对于单向板,两个方向的跨度相差较大,如果两个方向的矢高一样高时,考虑到在跨中有部分须应力筋会在最低点交叠,至少一个方向的预应力筋会放得高些。根据单向板的受力特性、应把短跨方向的预应力筋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最后一条预应力筋放在上面。由于长短方向的预应力筋的数量通常是不同的,长方向的少,短方向的多。若是按上面的方法长短方向一条一条间隔放置,则长方向的预应力筋全部放置完毕后,短方向的还剩许多未安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确的方法是先算出长短方向的跨度比n=L长/L短(当预应力筋间距不等时应用预应力筋数量比n=N短/N长代替),然后在两个方向的板边各放置一条预应力筋。长方向每放置两条预应力筋,短方向应放置完2n条筋。如果n不是接近一个整数,则把1/n化为最小的整数比十(a、b都是整数),然后两个方向布置预应力筋的速度按长方向每布置a条筋、短方向则布置b条筋进行,这样做就可以保证预应力筋各就其位,不会互相影响摆放高度。长跨方向的中间那条筋等所有筋都铺好了才铺上,对于多跨连续平板,且板的两个跨度大小相差不大时,预应力筋的铺放顺序则显得尤其重要。多跨连续平板相对于单块板来说,有更多的板边,且有的预应力筋跨越几块板,不相连的板的预应力筋也互相影响,只要有一条筋提前铺放下去,就会造成许多交叉的筋要穿其下而过,不然就不能各就其位了,严重影响了施工速度。但只要加以全盘考虑,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同样可以做到快速正确地施工。整个布筋施工过程无需进行预应力筋高度的比较计算。我们先在模板上定出预应力筋间距,在各高度控制点(如最高点、最低点、反弯点)烧焊同定架,然后在图纸上按此布置原则标出布筋顺序,就可由工人按照布筋顺序号,选取相应规格的预应力筋进行铺,完全避免了工人引着预应力筋穿上穿下的麻烦和由此极易造成的错误,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加快施工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施工完毕,施工员、质检员还可利用这一原则进行检查判断,看工人有否做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文所阐述的施工方法,经过在现场的试用、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施工员对工人进行短期培训,使工人能够掌握,遇到较为复杂的楼面形状,施工员可根据此布置原则进行分析、确定布筋顺序后再放手让工人操作。总之,此方法虽然方便,但仍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指导才可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俊国.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施工与经济分析[J].城建档案.2011(07).

[2] 邓伟林.快速铺放预应力板筋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2.

[3] 周威,郑文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封洞与开洞改造设计[J].工业建筑.2011(04).

[4] 赵凤青.如何快速铺放预应力板筋[J].工程质量.2011(06).

[5] 左咏梅.谈预应力平板结构铺筋的施工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06).

上一篇:建筑物砌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下一篇: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