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5-30 02:50:1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的研究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的使用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做了简要阐述,描述了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说明了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引起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管理上的不足,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致使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从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及工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将参与我国的市场竞争,而高事故发生率将削弱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是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建筑安全与工人健康水平在管理上、技术上的提高,可使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建筑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建筑业避免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经济损失,使成千上万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少遭受一些伤害和痛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日等国在职业安全与工人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筑业的伤亡率持续下降。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筑业的因工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

2.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场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对安全管理条例不明确,针对项目班组长和项目经理的安全教育和培圳时间不足,导致他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重视安全工作或者不懂得如何将安全管理工作与项目的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针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主要是由项目部依照规章制度执行的,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因此,很多项目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减少安全培训的时间和强度,导致很多的施工人员从进入现场开始就成为“危险源”。这些都是今后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被削弱

一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原来的机构人员被重新调整,出现了撤销或兼并安全管理机构,甚至出现了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这些举措都会削弱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的力度,导致安全滑坡,造成事故频发。

2.2 重效益、轻安全的恶性思想膨胀

随着企业自的不断扩大,企业支配国家财产、追求自己独立经济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考虑得较多的是生产、经营、效益、利益、利润等硬性指标,而对安全效益的隐形性不甚了解,致使不能正确对待“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二者的关系,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不力,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造成管理不严,责任不到位。承包者钻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空子,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近期利润,舍不得在安全上投资,重效益、轻安全的恶性思想膨胀。

3.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的建筑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加以解决。

3.1 必须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实施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依法查处责任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清理不适用的法规,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监察,减少效果不大的大检查。

3.2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部门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的规定追究责任。

3.3 必须理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体制保证。全国应建立一支统一的能独立行使监察职能的安全生产监督队伍,保证政令畅通,利于协调;应将多个部门负责监督一个对象的现象改为一个部门监督一个对象,使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统一、高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3.4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3.5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向“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方向转变。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

4.结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含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和基本国情,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所有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人员,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和谐的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国莹.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2]张伟,秦金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0).

[3]张炜.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J].科学之友.2012(04).

[4]范建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1(20).

[5]刘任.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11).

上一篇:城区园林绿化工作经验及创新研究 下一篇:浅谈建筑材料检验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