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午节申遗”说起

时间:2022-05-31 06:50:51

从“端午节申遗”说起

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人轰轰烈烈地讨论了近半年的“端午节申遗”事件,算是有了一个结果。失望也好,愤慨也罢,这样的一个事实摆在眼前,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子孙后代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一直以来,韩国在世人的眼中都是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度。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完好的古代建筑:既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时尚“韩流”,也保存着千年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追寻这样一个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平衡的支点,既能享受和创造现代文明,又能让本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大放异彩。真正能做到如此的国家并不多,韩国就是一个典型。

韩国人十分注重对儒家文化的教育推广,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即使是外表看上去新潮前卫的年轻人,也很讲究长幼尊卑,对孔子更是推崇倍至。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祭祀孔子的大型活动都会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不仅如此,韩国民俗文化也非常兴盛,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是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每逢盛大节日,人们穿上韩服,到处张灯结彩,举国欢庆,’很有节日的气氛。

韩国的流行文化一直走在东亚各国的前头,其穿衣打扮一直引领风潮。但是,传统的韩服并没有被淘汰。每天在韩国的大街上地铁里都可以看到身穿韩服的人群,更不用说逢年过节或是什么重大场合。这也许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足以反映一个民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自我文化的一种高度的自豪感。

英国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英国的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主要特征是古典主义与绅士遗风。英国人相当注重历史人文的积淀与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传统,弘扬宗教文化,形成,全国保留相当多的教堂、古迹、传统文物及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从绅士遗风而言,强调培养贵族,传播绅士文化,使英国人的含蓄、内敛、从容、平和、守信、礼貌、公正等特征得以充分显现。

受英国古典主义与绅士遗风的影响,英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注重宗教的熏陶与绅士风格的延承,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将“绅士”的内涵确定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观念,即理解与宽容、平等与关爱、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与守信。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社会、乃至自然的关系。

新加坡的传统文化也对学校德育有深厚的影响。新加坡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家族观念、奋斗历史、音乐、戏曲、神话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吸收蕴含在课文中的孝亲、守时、礼让、睦邻、公德心等价值观念。新加坡政府还非常重视增强国家意识和继承传统优良美德的教育,坚持常年开展面向国民的大规模的“礼貌运动”。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学校都开始重视起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从人大遴选的58名学生成为国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将接受为期6年的本硕连读。国学班的课程,重点以国学为主,此外还将开设西域学、敦煌学、汉画、简帛学等。这些都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接续文脉,重振国学”的缩影。

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有人认为,应加强汉字的书写训练。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我们的文化特征之一,它以规范、形象、美观著称,也是中华民族之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写好汉字非常重要,应该把规范汉字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完成。更有人提出,女性应身着旗袍过春节。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是国内倡导“发掘、复原和保护中国民族节日”呼声最高的高校代表,春节前夕发出倡议,号召女大学生穿旗袍过新年。

上一篇:七种情形护照不签发 下一篇:澳洲“大号”蔬菜之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