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时间:2022-05-31 04:45:11

【摘 要】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为“迁移”。本文分析比较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用,并以理论和实证阐述这一观点。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1、引言

“迁移”一词原为教育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消极影响称为“负向迁移”,积极影响称为“正向迁移”。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母语对二语习得既存在着促进作用,又存在着干扰作用。

2、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客观存在

母语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是在没有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二语是习得者的第二语言系统, 是在母语系统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已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所以二语习得的途径和方法自然和习得母语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母语思维模式或习惯已经内化,并已具相当母语交际能力之后才开始外语学习的。因此,二语习得者在学习外语时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并利用学习母语时获得的经验来指导自己掌握的新语言。

3、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3.1 母语知识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各语言虽然千差万别,但语言本身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同一的,即可以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同一性”的存在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提供了可能,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

3.1.1 母语在语音学习中的正迁移

中文拼音系统和英文音标系统之间存在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这就意味着中国学生能轻易发好相关的英语发音,而将节省的时间与精力去学好相对陌生的音标。由此可见,与目的语相似或相同的母语发音加快了目的语的发音学习进程。

3.1.2 母语在词汇学习中的正迁移

中英词汇的共同点表现在词性与词义上。这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可分为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等。而且很多词汇在词性上是对应的, 这样在词性或词语搭配上便可利用汉语中的词汇知识。在词义上, 英汉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对应的, 如 tree(树)、book(书)、sun(太阳)等等。因此,在记英语单词时联系汉语相应知识就会迅速而又准确的记住这些单词。

3.1.3 母语在语法学习中的正迁移

中英语言在句法上也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都有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之分。其中,中英简单陈述句中基本句子成分――主、动、宾的放置基本一致, 都属于主――动――宾型。

3.2 母语文化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母语文化能促进二语文化习得和理解。目前, 很多大学生甚至普通大众对一些外国节日,比如母亲节、情人节等非常青睐,其实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母语文化向英语国家文化迁移或共享的例子。很显然,在中国文化里面, 自古以来,母爱都被讴歌赞美成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正是这种深厚的母爱文化情结发生迁移,并在二语文化习得过程中产生共鸣。

4、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

母语迁移出现在二语习得的各个时期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母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上。

4.1 词汇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英汉语的词汇项目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英语中存在汉语中没有的词汇现象,对中国学生而言即是新项;同样, 汉语的某些词汇在英语中难以体现,对中国学生来说就是缺项。(李元春, 李潞2002)

英语的词汇丰富,一词多义和同义词现象颇多,词语还包括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及搭配意义等。因此,学生在选择词汇时如果机械地用汉语的思维逐字翻译成英语就会经常出错。除此之外词汇的选择还体现在搭配上。搭配往往是一门语言所特有的。要想正确使用英语词语的搭配组合,学习者就要了解所组合的单词在形态、句法以及情景语境方面的限制。受汉语的干扰,学习者会将汉语的搭配机械地译成英语以达到英语的搭配。其实,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搭配在很多方面是不重合的。

4.2 句法负迁移

句法迁移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也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英语的谓语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语气等形式标记。汉语的谓语动词没有任何形态标记; 英语的非谓语动词有不定式、-ing分词和-ed分词三种形式,汉语的非谓语动词都用原形;汉语中有语气助词, 英语中没有语气助词等。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英语则要丰富很多。所以中国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英语语法知识时, 很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

4.3 语篇负迁移

语篇上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写作上。汉语的螺旋型思维与英语的直线型思维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英文写作的语篇结构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些思维模式差异是导致不同语言语篇结构不同的根源。

4.4 语用负迁移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如果仅仅将母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那就会发生母语文化干扰现象,也就是语用负迁移现象。贾玉新(1997)曾举例: 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常用“你吃饭了吗?”( Have you eaten?) , “你上哪去?” (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到哪去了?”(where have you been?)等言语行为来做问候语, 这些问候语对说英语的人来讲,不但不构成问候之力,反而会起反作用。

5、结论

总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细心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相似点,借助我们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及积累的汉语学习经验,充分发挥汉语的正迁移,竭力防止汉语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E l l 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9-38.

[2]Little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析中小学师生冲突的类型及影响 下一篇:人民法庭司法权威树立路径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