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征信牌照难产催生灰色业务

时间:2022-05-31 04:33:16

第三方征信牌照难产催生灰色业务

大陆首批第三方征信牌照发放时间已推迟近5个月。

2015年7月底,首批8家获准的个人征信机构就已经通过央行的正式验收,但到目前为止,发牌之事却一直杳无音讯。《凤凰周刊》致电央行相关负责人,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没有更新消息”。

此前,一家获准机构的相关人员也表达了不解,“我们也等得很辛苦,牌照迟迟不下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表示,目前各家都很低调,公测跟得到牌照毕竟有很大的不同。

拉卡拉信用相关负责人回复本刊称,预计牌照下来的时间将延后,原因出在国家部门方面,资格已批,但是牌照还在相关部门流程中,目前并无变数。

然而在官方允许的第三方征信机构牌照迟迟未能下发的情况下,央行征信系统的独大功能难以被分担,才会让一种隐性行业悄然蔓延,他们的噱头就是,消除个人不良记录。

催生灰色业务

大飞(音)金融公司是一家地级市的小额贷款公司,除了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商品小额分期付款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日常业务以外,他们还有一项隐藏的业务,洗白不良记录。

“除农行、建行、中行、工行外!其他银行征信不良、信用差、有逾期的一律抹平,删除!让您从此贷款无忧!”李超(化名)是这家公司的职员,近期,他在各个微信群、QQ群里,这样的消息。

据李超称,除了四大行以外,如果在当地其他银行办了信用卡,出现逾期等各种情况导致个人征信中有不良记录,都可以通过该公司的“运作”来消除。

如果一个客户有一张一万元额度的信用卡出现不良记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客户向信用卡内存入不低于其额度,即1万元的现金,然后在该金融公司“运作”期间,保持卡内金额不变,不超过10天即可办理完毕。

至于费用,李超说,前期先交50元,通过查询央行记录,如果不良记录得以消除,另付600元。

“这个业务主要是针对我们公司自己的客户。因为跟很多中小银行都有长期合作的关系,如果客户由于不良记录无法向银行贷款,我们就会通过合作银行,与央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联系,最终消除不良记录。”李超说。“现在我们把这个业务推广,主要也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客户。”

前期50元的预付款,简单的方法,消除记录后付全款,在普通客户看来十分简单也没有过大风险。而如果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中显示不良记录,则会面临无法向银行申请房贷、车贷的结果。两者相比,很多人愿意试一试。

但官方却是另外一套说法。

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称,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客户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不良记录,如认为情况特殊,可以向银行申请,再由总行交由各地分支行处理,但绝大多数不会被允许。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银行系统,比如没有录入记录等非客户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向银行申请,通过的几率大很多,但过程非常繁杂。

“但每家银行评估的标准不同,所以是否能消除记录还需视情况而定。”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凤凰周刊》,“如市面上所说可以消除不良记录的情况,大多是骗局,即便真可以操作成功,也是有个别工作人员违反工作条例操作的个别行为。”

央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解释称,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征信异议处理业务规程》的规定:个人认为信息错误、遗漏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异议受理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处理。如经金融机构确认,确为金融机构在数据采集、录入等环节出现错误导致的不良信用信息,金融机构应予以消除。

一位央行分支机构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通过企业的这种“运作”消除不良记录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消除不良记录的过程很复杂,比如一家银行的分支行要消除一位客户的不良记录,首先要将申请报到这家银行的总行,再由总行报到人民银行总行,而如李超所说通过央行地方分支机构消除征信记录,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正规牌照为何迟迟不发

长久以来,央行的征信中心,几乎是所有金融机构评价和判断个人信用情况的唯一渠道。但是对比发达国家80%以上的个人信用体系覆盖率,中国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8.64亿自然人中,仅3.61亿人有信贷记录,占所有人口的比例不到27%,大多数没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信用记录几乎为零。不仅如此,另有将近5亿人群是没有被收录在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内的。

也正是由于个人征信来源的单一,且覆盖程度不高,许多人的真实信用状况并不能被确切体现。所以才会出现原本信用比较好的自然人,可能会因为一次偶然或意外的逾期还款,而导致个人信用错判,进而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情况。 2015年10月15日,上海,2015中国国际金融展现场,参观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展台前咨询。

于是,类似于大飞(音)公司的灰色生意,无论是否是骗术,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大陆监管层显然早已开始酝酿改变。

2015年1月5日,央行《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和北京华道征信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距离市场推测发牌的时间已经超过4个月,但央行至今并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与此同时,在7、8月份大家预测即将发牌的时点,十分活跃的8家获准机构目前也少有消息。

“各家在最近都比较低调。”首批获准的一家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也很着急,因为毕竟现在都是公测阶段,跟持牌经营还是有很大差别。”

至于迟迟未能发牌的原因,并未有机构给出官方回复。而此前业内就有猜测称,监管层没有在6个月准备期结束后立刻发牌,原因就在于监管层和业界对第三方个人征信机构在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仍存担忧,因此更为谨慎。

也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征信局近期将对征信业务的一项监管指引,包括对个人信息如何采集、授权、使用用途等作出规范要求,预计在牌照下发时一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发表文章称,在现有的制度与政策设计中,对于互联网征信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问题与挑战,还未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同时相关概念还需要进一步阐释。

这或许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个人征信牌照推迟的原因。

竞逐千亿征信市场

虽然首批8家发牌时间一再推迟,但这并没有阻挡大陆征信市场对于机构的吸引力。有消息称,目前已有三十多家企业有意申请第二批征信牌照,包括百度、京东、快钱、小米金融等公司。

不止一家机构和个人提出对未来征信市场规模的预测。

平安证券发表的征信行业专题报告《计算机行业征信市场系列研究》预计,中国征信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其中企业征信市场规模有百亿元,个人征信市场规模有千亿元。

安信证券报告预计,按征信市场规模测算,短期超过300亿元,长期超过1500亿元。

中诚信征信董事长孔令强在公开场合表示,整个征信市场规模难以预估。他指出,美国除去三大征信中心以外,有400到500家数据公司,如果按照征信机构所做的市场计算,一万亿元也不为过。

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并不那么乐观,他认为,征信服务只是为信息使用者管理和决策提供外部信息参考,只是在主体决策中起辅助作用,征信市场的容量有限。

即便是前景广阔,在众多机构参与的竞争中存活也并非易事。

从目前获准的首批8家个人征信机构来看,以鹏元、中诚信、中智诚为代表的传统征信企业已经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多年,并拥有坚实的地域和行业背景。

而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在此前并未过多涉及个人征信领域,但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提供了大数据、多场景等优势,也难以小觑。

即便如此,征信机构要跨越个人征信业务在个人数据采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障碍,并非易事,更何况还有不断涌入的不同背景的竞争者。

11月末,大陆一家媒体报道称,央行征信中心以及其控股的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均有望取得个人征信机构的牌照。此前的官办机构市场化,机构称,将使得征信市场格局更加清晰。

根据征信行业的产业链,平安证券总结出个人征信公司经营成功的关键:一是数据来源的范围和准确性;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三是数据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要求、是否具有多样性。

当然,所有基于目前市场的推测和判断似乎都为时尚早,首批8家牌照发放和细则出台后的方向,可能更具参考价值。

一家首批获准的机构相关负责人对《凤凰周刊》称,很可能如同互联网世界一样,先入者比后来者的优势要大得多,一旦占据某一细分的优势领域,其他的竞争者将很难参与进来。

上一篇:桌面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机房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女人“焦”,男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