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实施完美人格教育

时间:2022-05-31 12:53:11

论在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实施完美人格教育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育的目标是“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因此,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文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论述美术教育培养完美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论述在四大领域中怎样实施人格教育。从不同渠道阐述美术教育承担着完善学生完美人格的必要性和有效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育;完美人格;四大领域;艺术素质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促进气质、性格、品德、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教育。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形象世界,能使得他们能从造型、设计、欣赏、探索中获取乐趣,得到人格素质的熏陶和洗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是实施完美人格教育的重要教育。

1初中阶段在美术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1.1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美育是育人的初始和终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是以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美术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自信、谦虚、敬业、责任感以及真善美的追求。因此,美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人格修养达到成熟的、完美的境界。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传授绘画技能技巧外,同时还注意帮助他们 “先贵立品”,渗透人格美的教育,使“知、情、意”三方面高度平衡发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向趋向完整性,在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和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得人格得到综合发展。

1.2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包含丰富的人格内容。美术教材内容浩瀚丰富,在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中,蕴含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价值、道德、智慧、美等人文特征。如在教学中对祖国山河自然美作品的欣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油画《父亲》的欣赏,能洗涤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对亲情渴望。同时,美术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这正是人格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得就认为 “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创造艺术中的属性,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美术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刺激学生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条件。

1.3初中是进行人格教育最关键时期。初中是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重要时期。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很多学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缺乏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出现个人主义等缺憾的人格。另一方面,受 “商业文化”包围和冲击,很多学生被束缚在网络和电视文化里,身心协调活动面临着丧失的危险,使他们失去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据统计,有30%的中学生心理不同程度存在障碍,如冲动、孤僻、自卑、固执等,这样的学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初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素质良好人才的任务,美术教育是完成这个任务的重要途径,如野外写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把情感表现在绘画作品上,既可掌握技能,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智慧。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美术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实现完美的自我,促进身心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1.4美术教育进行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育是完美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目标明确美术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特有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理想的现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教育自身的根本要求,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2在四个学习领域中培养完美人格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以培养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美术教师就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四大领域中塑造完美人格,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的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2.1在“造型·表现”这个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既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让学生体验到表现美的乐趣。对于美术的学习,首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充分享受过程的快乐而不是系统、完整的绘画技能训练,充分认识到能力比知识重要,兴趣比技能重要。首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比如把生活用具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具再到表现塑造;又比如从表现性比较强的动物、风景入手,表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回归大自然,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着学生,来到野外,风景区农舍……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率真的童心用画笔表现出来,摆脱室内指导时机械化的技巧和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感受——理解——内化——表现的过程中,顺利地掌握知识、技能,也为整个人格和谐运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三,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脑设计、电脑绘图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

2.2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独立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加以表现改造,让学生在作品中显现学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首先,美术教学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充许学生运用横向思维,推崇标新立异。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现的作品,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就可以使其从小奠定创造观念的心理基础。其次,设计主题宣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作品中展示大地之间和谐;展示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展示未来世界的美好;展示劳动之后的快乐;展示感人肺腑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珍惜亲情,让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好,这样对学生健康人格的构造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其三,设计也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意识是当前中国美术设计行业目标之一,当前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极度缺乏设计人才,市场的紧缺使得美术设计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设计作为一种生存的技能能让学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充实的学习生活能让学生摆脱“空中楼阁”的幻想以及心灵的空虚,利于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以及健康健全的人格。

2.3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欣赏在培养完美人格具有重要性。审美思维的建立,主要来源于人们对美的鉴赏,而不是单纯的某种艺术技巧的实践。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见识,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审美能力,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修养。其次,初中生具备欣赏的心理和知识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的逐步丰富,初中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情感更加丰富,为在美术鉴赏课中渗透人格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在鉴赏客体中,教科书多选取主流美术题材作品进行欣赏。如在美术大师作品中就蕴含的高尚理想、高级的审美趣味;在民间艺术,民俗节庆题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初中美术教材是挖掘学生完美人格的矿藏。最后,鉴赏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情境教学的方式,能调动相近的联想和情感体验,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的效果;体验式教学方式,则运用比较、寻找参照的方法,是引起学生体验,加深理解作品的方法;而动用鉴赏和表现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结实际,让学生是在实践中理解作品蕴含的内涵。

2.4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唤起学生对美术外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从美术学科内容切入,寻找本学科内外或者与现实社会的各种连接点,展开学科内或者跨学科的学习,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和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各种体验,提高多种素质。首先、通过人物传记,感受美术家的人格魅力,锤炼学生思想品质。中外美术家身上所呈现出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体现的是不懈的人文精神。徐悲鸿、毕加索、齐白石等著名的画家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其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精神宝矿。因此,教师应该以这些名人为载体,培养学生勇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教育学生克服困难、敢于探索;树立起为祖国的发展和富强做贡献的爱国之志和献身精神。其次,通过语文等文科知识,渗透美术的情感性。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性是文科的特征之一,也是美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术中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实践证明,以图画激起人的简单想象也能使心情“更健康”。比如小孩由于性格、情绪和阅历等原因,从而造成与人沟通的障碍,老师就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交流,如个别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我们能挖掘这些孩子身上挖掘艺术的潜质,进行培养,就有可能使其找到自信,从而促进其它方面的发展。

美术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渗透人格教育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知、情、意三方面得到高度统一,从而实现人格的完整性。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明确四大学习领域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国民.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

[2]郑雪.人格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刚要》.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下一篇:生活需要相信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