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授秘歌》释疑(下)

时间:2022-05-31 12:21:56

(接上期)

(4)西山悬磬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将人的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方位、天干等相配合;脏腑互为表里,其中大肠与肺分属阳阴和天干的庚辛,又同属于瓦行的金和方位的西,所以肺可称为阴金、金脏或;汉语自古以来都有借代修辞,如以“西湖”代“杭州”,以“巾帼”代“妇女”,以“秋波”代“美女的目光”等等,歌中“西山”中的“西”即肺脏,“山”即借代指人的胸部。因为传统认为金藏于山中,胸中正容纳金脏肺,山为高地,胸部正为躯体之上部。

古时“磬”、“罄”两字通用,罄是古代一种像寺院里悬挂着的直钟那样的敲击乐器,中部全空,有句成语日“室如悬罄”,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其意就是室内徒存四壁,所以“悬罄”可形容空荡虚无。道家内功和太极拳,要求人体达到虚空的最大部位就是胸部,所以,“西山悬磬”指的就是太极拳修炼达到高度人静的某层次时,胸中无比空旷舒畅的感觉。

此句的注义,于、炎两本均是“海阔天空”,岂非十分合适。

(5)虎吼猿鸣

虎吼震耳,猿呜清越,都是“响亮”之借代词。气功修炼入静到一定高层次,运用收视返听,可响亮地听到自己深长细匀的呼吸气息的出入之声,虎吼属低音,猿鸣属高音,“虎吼猿鸣”也就包括了所有的音频,这其实也是与“西山悬磬”之空谷传音有关的;虎猿均是强劲、充满活力的生物,系暗喻肺功能之强健。

中医认为,气之主为肺,气之根为肾,肾虽为水火之宅,但属阴脏,所以肾精为。太极拳的内气与内劲均属人之气,均为肾精所化。生理探研证明:肺呼吸对内气运行、内劲培养和应用关系重大,张三丰歌诀中的“哼哈二气妙无穷”,就提示了肺呼吸对所化之内气内劲作用发挥的重要性,而肺功能培养的根本又在于的培养,肺功能的培养也有助于的培养。所以,于、炎两本中此句的注文“锻炼”,可谓是窥得了其中的奥秘。

(6)水清河静

于、炎两本均为“泉清河静”,将“水”改为“泉”,应是出于修辞考虑,是为了使“泉”与“河”对仗更为恰当。因此,于、炎两本中的“泉”应理解为“水”。“水清河静”为互文,并有倒序修辞,应理解为“河水清静”,其中“河”字有三层含义,其一,表示“河车”,即古人对锻炼外丹的原料铅的称呼,内丹家延用了外丹术的术语,将锻炼内丹的原料内气也称为“河车”,它有多种概念,有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之分。其二,河为有相当宽度之水流,暗喻气行宽畅。其三,河必有源头和出处,暗喻内气是流动的,“河水清静”即表示包括真气、元气等的内气在体内的运行是清澈而宁静如水的,有相当内视功夫的人能看到体内随气运行的内丹,也说明运行中的内气是如清静之水流的。

该句的注文,于本是“心沉神活”,炎本是“心死神活”,其中“心”,明显是指“心猿意马”之“心”,亦即杂念;“沉”有灭绝、消失之义,如《西游记》八十八回:“众鸟高楼万籁沉”;“死”有熄灭、止息之意,如宋・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诗:“破驿梦回灯欲死”,《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所以注文中的“沉”与“死”之意相同,都是指消失。“神”是指精神之虚灵,“活”,意为有生气、灵活,暗喻清醒。所以,“心死神活”和“心沉神活”,均是指心理杂念消除而头脑精神十分清醒,是太极拳和气功高度入静、内气畅行时的精神状态,即“心死神活”是“河水清静”的基本条件并互为因果,这两句注文也可谓触及到了内气畅行的根本。

(7)翻江播海

于、炎两本此句为“翻江闹海”。“翻”有趋向上之义,“播”有分流之义,而“闹”有旺盛之义,如唐・严武《题巴州光福寺楠木》云:“高枝闹叶鸟不度”。“翻江播海”与“翻江闹海”都是互文,指的是奔腾旺盛、川流不息的江海,人体中最具有这种有形有色之水特征的莫过于循环中的血液了。中医认为,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的运行靠心的搏动,所以心主血脉;而血非气的推动则不运行,所以气血必同行;而气为肺所主,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血行与心、肺、脾关系密切,精与血又同源,血藏于肝,精血同源,所以血行又与肝肾有关;脏与腑互为表里,所以,人体的血循环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翻”、“播”、“闹”均寓含充满生机,有相当内视返听功夫的人能在高度入静中听到全身血液旺盛流动的声音,这既反映了功夫的境界,也反映了五脏的健全,尤其是反映了心功能的强健,这应是“翻江播海”和“翻江闹海”的寓意。

此句的注文,于本是“气血流动”,炎本是“元气流动”,似以于本之注文较为恰当。

(8)尽性立命

“尽性立命”为古汉语之互文,应理解为“尽立性命”,其中,“尽”之意为完全,“立”之意为成功,可见这“立”字为使动词,所以,该句之意为:使性命双修达到完全成功。“尽性立命”将歌诀前七句的内容悉尽包融其中,因此,是全首歌诀的命题和总结。

“性命”一词原为先秦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晚唐后,道教用作内丹学中的一个纲要性概念称谓,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性功是有关心(即精神)方面的功,以炼神为主;命功则是人实体方面的功,以炼肾精为本。内丹诸家都强调性命二者不可分离,如《玄肤论》指出:“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意为性是命的主宰,命是性的载体。“虚灵”是性功的主要内容,无论从太极拳经典拳理,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太极拳益寿延年的健身功效和从心所欲的武术功夫,其源或称最基本关键的条件莫不是虚灵。如杨氏古谱《张三丰承留》所言,“……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人的健康和武术功夫都属于“气形”。杨氏古谱认为,“气形”源于理,理则源于德明,而德明则须“虚灵”,可见“虚灵”之重要。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上古时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真人和中古时高寿的至人、圣人、贤人,莫不遵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概言之,就是“虚灵”。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中枢神经能对自身进行良性调整和修复以及开发激活各种超常的功能,但莫不是以高度入静为必须的基本条件,太极拳所有宗师和泰斗无不十分重视“虚灵”,如李雅轩先生说:“虚灵为功夫第一要诀。”(见陈龙骧等《杨式太极拳法精解》)冯志强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中说:“心神虚静贯始终,是习拳练功之首要,亦可称之为‘总纲’。”“虚静的程度反映了习练者太极功夫的程度,太极功夫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入”。而另一方面,太极拳经典拳理也十分重视包括武术功夫

在内的命功,如杨氏古谱《太极分文武三成解》,强调只文不武,或只武不文,最终只能达到下乘或小成。只有性命双修,文武兼修,最终才可能达到上乘或大成。杨氏古谱既然将包括八五十三势长拳在内的武事称为下乘,又在《太极体用解》中指出性命双修的武事,“不得独以末技云尔”。因为性命双修的结果可达到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中所说的“静坐亦如此,练拳亦如此,到此方知拳术与丹道一理也”的景况。即到此境界,练拳如静坐,静坐如练拳,文中寓武,武中寓文。太极拳必须坚持性命双修,这无疑是末句“尽性立命”的含义。

此句的注文,于本是“神气充足”,炎本是“神定气足”。于本之注文为互文,应理解为“神气充足”。其中,“神”显然是广义的,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外在表现,即《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神”;而“气”则是指人所有组织实体的生理状态,“神气充足”指的就是生命力旺盛,这是性命双修的一个重要目的。炎本注文之“神”显然是狭义的,指中医所说的“心主神志”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定”是道释两家对高度入静的共同称谓词,而“气”则显然是指人的生命力,“神定气足”反映了性命双修各自的侧重追求达到了高层次,这两句注文均语中肯綮。

三、结语

《授秘歌》或《太极拳真义》,给现代太极拳继承者至少有两个重要启示:其一,现在,有不少人误解了太极拳,把肢体活动当作了太极拳锻炼的全部内容,太极拳的评判几乎全盘参照西方自由体操的竞技规则,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分析与舞蹈体操等活动的健身机理分析毫无区别,可相互悉数搬用,国外有人称太极拳为“东方芭蕾”,有的人听了居然还沾沾自喜;另一方面,有些人则片面强调“太极拳的灵魂是技击”,否认“益寿延年”是太极拳的创始初衷、宗旨和生命线,热衷于与一般武术无异的擒拿跌摔踢打,致力于透支消耗体力的发劲,背离了杨氏古谱所反复强调的从沾粘连随到懂劲的武事修炼,当然想获得太极拳从心所欲的武术功夫实属缘木求鱼了。这些事实反映了太极拳的真义正在遭受到令人担忧的歪曲、误导和抹杀。其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唐豪先生,由于误解了《陈氏家乘》中“造”字的古义,否定此前所有太极拳宗师和陈氏先人的拳史观,提出陈王廷创太极拳说,顾留馨先生还断言:张三丰创太极拳说是始于1921年出版的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一书中的附会臆说(见唐、顾《太极拳研究》),唐、顾之说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极不严谨慎重的错误武断。然而,现在仍有人企图凭借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竭力营造“三人成虎”的效果,妄图扑灭总是压不垮的传统太极拳史观,扶持错误的、毫无根据的陈王廷创太极拳说,试图东山再起而至一统天下。这是所有维护历史真实的正直人士所不能容忍的。

太极拳是中国之国粹,世界文化遗产之宝,太极拳的真面目和真实历史应该昭彰于世界,太极拳的真义应该被人类继承,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和继续,似乎并不太难,但显然需要许多明智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太极拳复兴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阴符经》诠释(上) 下一篇:游身八卦连环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