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商:左右逢源牛气冲天

时间:2022-05-31 04:02:12

家电制造商们很痛苦,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栽在了“亲子”手里。他们努力地劳作,把劳动成果通过“亲子”体现给外人看。

可是,“亲子”不以为然,他们上有富裕的老爹,下有买账的老娘。同时,不忘结交天下挚友,一起逍遥快活。

直到有一天,老爹发现“亲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也曾哀叹,也曾失落。

为什么这样?恐怕“亲子”本身也不晓得。

都是老爹惹的祸!

目前,中国家电产量出现了饱满状态。洗衣机、空调、冰箱的生产数量均已超过市场所需容量,且还在“招兵买马”扩大规模。

这么多的东西,总要卖出去,那就降价,给“亲子”说好话,“借”他一块地方使使。

现状:大搞“三圈”运动

近几年,家电连锁业迅速圈地圈钱圈人,目的是为了抢占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像一个人吃饭,只是为了身体发胖,而不是为了健康。

青岛所有常驻人口有730多万,而国美、苏宁、三联、五星、大中、利群等下设的门店数量足以让青岛市民“货比百家”,再加上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巨头自营的家电网络、销售公司,家电连锁商场几乎遍布了青岛的大街小巷。同样在家电连锁战火不断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这种“三圈”运动更是如火如荼。

2005年国内5大连锁家电企业通过新开或合并等形式增加销售网点超过300家。连锁家电企业竞争开始表面化,每个重点销售区域或重点城市,甚至相关三四级城市都能够看到几个大型连锁企业同场竞争的激烈场面,主要连锁企业或利用股市资金或采取融资方式加大了全国市场的布局工作力度。

看来,中国家电连锁该“圈”的都圈了,却忘了圈“市场规则”。

连锁商:“逼宫”家电企业

市场上的电视机、电冰箱太多了。

可是,家电制造商们还在前赴后继地搞生产,即使生产线上的家电销量让他们很愁。

家电制造商就这样让自己信奉的“产能豪赌”慢慢消耗了内力,连锁商们的“逼宫”则更让他们腹背受敌,尴尬不已。家电连锁业热衷于

“三圈”运动的同时,也向其上游供应商发出了一次次的通牒:低价!低价!再低价!数字表明,这几年经过家电连锁业的持续打压,中国家电产品的价格平均下降了50%以上,而同期原材料却平均上涨了50%。这种打压的结果就是家电厂家的利润率持续下滑,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日渐捉襟见肘,已经有不少厂家走技术“拿来主义”的产品“开发”路子了,目的就是为了压缩成本,降低投入,维持生存。而实际上,理性的消费者明白:只有低成本,才有低价格,没有低成本的低价格,长期下来那是自取灭亡。目前全球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都在涨,而家电价格却持续走低,这样的反常逻辑究竟还有多少道理可言?!

家电连锁业一边打压厂家,榨取更多的利润空间,争夺更多的“发号施令”,一边用低层次的促销讨好消费者,充当大众利益的“代言人”,最后这些“荣誉”统统让厂家埋单。数不清的门槛“让你永远跨不完”:入场费、店庆费、促销费、装修费、考察费、广告费、返利、折扣、外地旅游、无关紧要的会议费……这些都必须由制造商来埋单,这样到消费者手中的家电产品剥去层层“羊毛”后,厂家的利润已经近乎“”,难怪有些厂家埋怨,生产一套空调的利润不如卖一件运动服的利润高,如此循环下去,生存都是问题了,何谈发展?!

企业:抱怨连锁商

其实,老爹对于这个“亲子”是亦爱亦恨,一方面要依靠这些渠道打开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另一面则对名目繁多的收费和拖延货款结算难以忍受。

一直以来,供应商对家电连锁销售商名目繁多的收费的抱怨就没有停止过,双方争论不断扩大,一些商家推迟结算,把销售款用于扩大网点建设,甚至用于房地产投资等。

对于连锁商的利润来源,众说纷纭:

联合证券研究员吴红光说:“吃供应商”,即他们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供应商的返利和进场费、促销员的管理费、店庆费、宣传费、联合促销费等。

不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电生产企业的老总也站出来说,家电连锁商已经做商业做成了另类的“地产商”,圈地之后就向厂家伸手。一个所谓的旗舰店要开张,就几个平方米的位置,却开口问厂家收50万元的进场费。中国的制造企业哪能受得了?而且,商家收钱之后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产品销售,由各个厂家自己掏钱招聘并派出导购员;物流配送,货物由厂家负责送到消费者手中;售后服务,更是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厂家肩上。在厂家眼中,商家无疑成为“坐着收钱”的轻松角色,而厂家则是脏苦累全揽全包。

这样的批评,苏宁总经理孙为民不服气,大声“斥责”,说,这是外行话。

更有网友肆无忌惮地说,即使吃“供应商”’也是合理的,商业企业不吃供应商,那供应商真该喝西北风了! 。

以上的事实告诉我们,赚取利润差已经不是家电连锁商们的唯一赚钱渠道。

消费者:坐山观虎斗?

谁是受益者,表面来看,是消费者。

“赵本山”与“宋丹丹”在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回忆“昨天”的时候,曾经说,那时侯,俺家还有一个家用电器――于电筒。语毕,台下笑倒一片。为什么?在人们的生活中,家电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金贵,变得稀松平常。没有人再为了买一台洗衣机去积攒半年的工资。

便宜,是消费者收到的最大实惠。

但是,这种消费形式直接导致了消费者一味追求低价格的不健康消费意识。王某的低,李某的廉,却不知道还有张某的更便宜,这种恶性循环,滋生了一部分“伪名牌”和“傍名牌”。

孙先生买了一台“欧意”牌吸油烟机,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名牌家伙并不十分好用,仔细一看,才发现“欧意”非“欧意”,却是“顺德欧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防不胜防。

消费者虽然可以从容的“坐山观虎斗”,但是,却忘记了,虎非吾辈,忘记了自己可能会是第一受害人。

这场家电危机,就像一座火山,岩浆喷射到的地方,无物不损。

家电连锁商是消费者与厂家连接的纽带,自是左右逢源,可是,危机似乎也潜伏其中……

上一篇:耿军:高举怀膳美食第一牌 下一篇:在美丽的脸上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