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05-31 03:52:51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由专职护士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渗透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及时疏通乳腺管,提高母乳喂养率。 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48小时乳汁充足达97.5%,满意度100%,对照组产后48小时乳汁充足达70%,满意度80%,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母乳喂养;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26-02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等优点。纯母乳喂养指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不给其添加任何食物,单纯靠母乳来哺育婴儿的方法。该方法因其优点多而备受产妇及其家属的关注。临床上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关键是在生产前后给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对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我们发现,哺乳早期由于部分产妇的心理因素、问题及缺乏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而出现乳胀、乳汁分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1]。本文通过临床实践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6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两组产妇均无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影响喂乳的躯体疾病,发育正常,年龄22-25周岁,孕周37-42周,分娩方式有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体重2500g-4000g,出生APgar评分1分钟与5分钟7-10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即加强营养,鼓励产妇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鼓励按需哺乳,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乳不足时采用奶粉喂奶。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1)实施产前教育,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宣教。责任护士入院是与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做好产前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信息,使孕产妇及家属从生理和心理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2)重视家庭的参与,动员家庭人员参与,丈夫关心体贴妻子,母亲或婆婆提供母乳喂养的经验和常识。(3)分娩以后及时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婴儿断脐后即给予早接触,产妇回病房半小时内由专职护士帮助早接触、早吸吮,此后协助常哺乳,按需给予,频繁有效地吸吮。(4)指导产妇舒适的喂养姿势。(5)产后按摩,产后待病情稳定后,由责任护士给予温水按摩,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6)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顺产产后可食用鱼汤、肉汤、面条等食物,剖宫产术后6小时即可少量多餐依用肉汤、鱼汤,术后第一天即可食用面条等软食。(7)多与产妇沟通,及时倾听产妇的主诉,嘱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从而有利乳汁的分泌。(8)向患者家属教授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及其治疗知识,培养家属的社会支持网和问题解决的能力[2]。(9)精神病复发先兆及求诊方式。出院后第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及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惑,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观察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状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母乳喂养成功率以母乳是否充足为标准。母乳充足是以两次喂哺间婴儿有满足感,小便每天超过6次,大便若干次。母乳不足是指哺乳后婴儿仍哭闹不安,加配方奶粉喂哺后有满足感,小便每天超过6次,大便每日1次。满意度调查以出院前给产妇发放母乳喂养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母乳喂养的护理措施是否有效。

2 结果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均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哺,产妇的饮食状况良好,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是增加和保证产妇泌乳的前提,因此,作为产科的医护人员要对产妇进行耐心示范和具体的帮助。及时发现影响喂乳的因素及时给予护理干预,不仅能为产妇顺利哺乳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强母乳唱着的决心和信心。通过以上措施,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产妇易于接受和坚持母乳喂养,融洽了医患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黄秀萍.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618.

[2] 杨云.产后常见的母乳喂养难题以及对策[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5):98.

上一篇:中西药联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下一篇:循证护理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