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整治村庄 造福农民

时间:2022-05-31 03:24:36

嵊州:整治村庄 造福农民

村庄整治,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工作重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宗旨,造福农民的有效载体。为做好这项工作,嵊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组织,出台专项政策,整合多方力量,设计有效载体,收到了明显成效,成为群众最受欢迎的实事工程。

一、村庄整治的显著成效

经过近三年的真抓实干,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一批”: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脱颖而出。已有3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示范村,8个被嵊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示范村。一批环境整治村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止,全市已投入9300多万元,开展了村庄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旁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小五化”建设。有820个村开展了宅基地整治,共拆除旧房面积752万平方米,有70个村已达到村庄整治要求。硬化村内道路62.5公里,增设路灯1976盏,建设垃圾填埋场或中转站265处,垃圾房5390只,清理露天垃圾32701吨。改造和硬化通村公路685公里,完成了55公里的河道疏浚和护岸工程,解决了140多个村饮用水难的问题。一批高山村迁移下山。有52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的3015名高山村民,先后从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下山安居。一批行政村完成了规划编制。村庄整治建设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已投入400多万元对25个全面小康示范村、173个环境整治村的村庄建设进行了规划。一批样板房建设获得一致好评。设计了25套欧式、现代式、传统式等不同建筑风格的小康型农居方案,并在全市展出。已建成小康农居样板房60多幢,并培训泥木工匠500多人。

二、村庄整治的主要做法

l.科学编制农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交通地理位置、历史人文习惯、人口集聚效应、产业经济基础等因素,确定中心村的设置原则、数量、位置、规模,全市确定集镇14个,中心村44个,基层村340个,拆并率达53%,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体现改善生产条件,优化人居环境,兼顾山水特点,秉承文化传统的统一要求,完成了198个环境整治村的村庄建设规划,为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绘制了蓝图。

2.开展了大规模宅基地整治,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大部分村人居环境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四周新房林立,村中老房空关的“空心村”现象随处可见,由此造成道路交通不畅,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形成较大反差。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对宅基地的整治。但农村宅基地整治,是一项“转千年意识、改百年旧习、享现代文明”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打破陈规陋习、调整方方面面利益关系,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特别是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如不寻求良性互动机制,就很难开展工作。为此,我们在试点的基础上,从创新机制入手,建立了具有嵊州特色的“四制”配套机制:

第一,兼顾各方利益的动力机制。首先,明确经济补偿政策。为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害,对拆除旧房退出的建筑占地面积,平均给予40元/平方米的补贴。但具体操作区别情况,分类处理:(1)应拆户,即建房批文中明确规定应拆而未拆的旧房;不符合一户一宅,且超过户型标准的旧房;建房户在审批建房时愿意拆迁的旧房;以前已经拆除,后又非法搭建的房屋;(2)必拆户,即按照村镇规划特别是道路拓宽必须拆迁的房屋。必拆户的房子一般是通过继承、出让、购买等形式合法取得的,拥有土地使用证。各村可以根据本村实际,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予安排较好的地基等措施来弥补拆房户的损失。其次,明确鼓励政策。实施退宅还耕可按还耕土地的等量面积获取置换指标,并且置换指标优先在本乡镇、街道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当地乡镇、街道不需要的,由市政府以每亩1.8万元统一收购储备。退宅还耕面积也可等量置换到建制镇规划区,农民可以带指标进镇统建住房。退宅还耕项目经批准立项后,能在当年完成的,可获取30%的用地启动指标,主要用于置换工程中兴建道路、公共设施及需要迁建建筑物必须占用的耕地;如果置换工程不需要占用耕地、不使用折抵指标的,可以优先预支30%启动指标调剂费,用于宅基地整治工程。拆旧建新后多余宅基地可建村老年公寓或者其他公共设施,也可公开转让给个人或单位使用,出让金全额返还乡镇、街道,用于拆旧建新的专项补贴或配套建设。

第二,确保资金到位的投入机制。嵊州市村级集体经济相对比较薄弱。据统计,2002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46个,仅占4%,有1/3以上的村在1万元以下,不少还是没有分文收入的空壳村。如果把宅基地整治的启动资金盯在集体经济上,无疑会使宅基地整治这件好事难以举步。为此,我们按“以土养土、以土治土”的新思路,明确规定:凡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必须作出宅基地整治承诺,并从乡镇(街道)获取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收益中每亩切出1500元,从退宅还耕获取的收益中每亩切出6000元,专项用于宅基地整治。到2004年,市国土局共拨付宅基地整治补助资金8234万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宅基地整治的启动资金。

第三,纵横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我们建立了一套以行政村为主体,乡镇、街道负总责,市级部门共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宅基地整治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宅基地整治工作,并协调市建设、林业、农业、电讯、电力、广电等部门共同配合,搞好村建规划,做好水、电、路、厕、文化设施等配套建设。行政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符合法定程序的“软三件”:即有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新村建设规划;有要求开展宅基地整治的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有村与被拆迁农户签订的老房拆除协议。并具体负责旧房的丈量、评估和拆迁,落实新村建设规划,搞好新村建设。乡镇(街道)是整个运行机制的核心,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措施、统一确定宅基地整治村、统一项目申报及资金结算、统一折抵指标调剂。

第四,符合市场规范的监督机制。市国土资源局代表市政府对全市宅基地整治实行全程监督。其主要内容是宅基地整治的合法性、政策处理的公正性、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整治的质量和进度。具体操作中始终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村民监督。国土局参与老房拆除前的面积丈量、拆除后的现场验收、启动资金的拨付与使用等具体监督管理。拆房户姓名、拆除面积、拆除时间、补偿金额、特困户的照顾方案等都上墙公示,接受村民监督。拆旧完成后,严格按“硬三件”标准验收:旧房按合同全部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完毕;路格路网清楚,道路两侧砌石,路面用泥沙铺设,确保宅基地整治不走样。新村建设依据村建规划实施,按“五化”一、二、三类标准验收和补助,村民建房必须依法审批;退宅还耕严格按标准验收。

3.开展以“双清双建”为载体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的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嵊州市重点抓了三个环节:首先,开展试点,树立样板。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派工作指导组,在长乐镇开展了以“清除露天垃圾、清理户外广告、整治文化市场、整治交通秩序”为重点的“双清双整治”活动,集中一个月时间,对重点村、重点场所的露天垃圾、污目广告,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建设了一批封闭垃圾房,基本实现了主要街道、河道、通村公路、村前屋后可视范围内无垃圾;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经济保障机制,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达到治标又治本,深受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其次,集中力量,全面实施。在长乐镇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现场会,出台了《开展“双清双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整治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的活动。第三,抓好考核验收,落实巩固措施。为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我市以村为单位配置了清卫人员,制订了垃圾清运制度、村卫生管理公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从而建立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4.开展以“三大工程”为主体的村级公共基础建设。第一大工程:实施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这是惠及“三农”的一项实事工程。为认真实施这项工程,市里专门设立了乡村康庄工程办公室,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严格程序,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二是调集力量,搞好勘察测量。根据通村公路分布广、数量多的实际,组建7支公路勘察测量队,用5个月时间,全部完成测量任务。三是严把建设质量关。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质监网络,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四是多渠道融资。通过村里补一点,村民集一点,社会各界特别是本村工商企业捐一点的办法,保证了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推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到2004年止,全市完成改造和建设的通村公路项目351个,里程685公里,涉及20万人口。第二大工程: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工程。这是一项事关民生的民心工程。嵊州市委、市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十分重视此项工程。近两年来,已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全市140个行政村,近15万农民喝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安全自来水。建立了投入机制,从2004年起,一定五年,每年拨出财政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第三大工程:实施了农村“小五化工程”。为积极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的“小五化工程”建设,充分调动积极性,全市每年切出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奖励,做到年初立项,年中督查,年终考核验收兑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三年来,全市已投入“小五化工程”建设资金9300多万元,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

三、村庄整治的实践体会

l.全面发动是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工作基础。村庄整治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全市上下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和良性互动。如在“双清双建”工作中,嵊州市就十分注重依靠大家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人人动手、户户参与,彻底清理卫生死角。仅3个月时间,全市农村的环境卫生面貌就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2.示范带动是村庄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方法。近几年,嵊州市始终坚持示范带动的工作方针,扎实搞好村庄整治工作。如在宅基地整治的起始阶段,市里选择了2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试点示范,摸索出了三条基本经验:一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二是要有一套合法的操作程序;三是要有一笔启动资金,三者缺一不可。这些经验,为整治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起了积极作用。

3.政策推动是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措施。政策是调整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重要措施。为此,嵊州市在具体操作中始终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如在宅基地整治中,明确经济补偿政策,使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明确鼓励政策,兼顾镇村利益,从而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嵊州市委政研室(农办)

上一篇:嘉兴倾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基地 下一篇:利用资本市场培育壮大浙江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