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浅谈

时间:2022-05-31 12:38:54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浅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想动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让学生将学习视作心理上的真正需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曾经有过一次问卷调查,对2000名处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小学生提问是否喜欢数学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80位学生回答是不喜欢数学课,占受调查总人数的49%。在这980学生中又有509人认为,不喜欢数学课的原因是感觉数学枯燥乏味。从此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方能进一步对学习形成主动的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多种方法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设置问题悬念、色彩与影像的变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等,都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导入了这样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熊哥哥找到一个玉米棒,它分别分给熊弟弟、熊妹妹和它自己,熊弟弟在分到玉米棒之后,感觉非常委屈,它对熊哥哥说:“哥哥,你怎么分这么少的玉米棒给我呢?”同学们,熊哥哥为什么分这么少的玉米棒给熊弟弟呢?熊哥哥在此事上是否有些偏心呢?通过提出了这两个问题,立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助于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较好地促进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一个同学获得“答题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后,让全体学生都非常羡慕他,都想在接下来学习中能够获得这个荣誉。

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表现出对于生活当中的所有事物都具有求知欲,但是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小学生难以聚精会神地进行思考。因此,要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于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学习,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进行学习。要使学生融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当中来学习数学,情境教学能够较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其成为以往所获取知识与新获取知识的交汇点。例如,笔者在教授“三十以内进位加法”时,就精心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森林动物幼儿园当中,小动物们在学习数学,熊猫老师宣布:小动物们,今天来进行数学做题比赛,哪一个小动物完全做对了数学题,就能够获得‘做题小能手’的荣誉奖状,同学们是否也想获得‘做题小能手’的荣誉奖状呢?”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由此就较好地融入教学情境,教师可让学生解答十以内加法习题,最后教师经过评比,宣布完全做对了数学题的学生获得“做题小能手”的荣誉奖状,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森林动物幼儿园的操场上有8个小动物,教室里6个小动物,熊猫老师问小猪:两个地方合计有多少小动物?同学们能帮助小猪计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吗?应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怎么样才能进行快速的计算?学生通过思考,写出了计算的算式,并讨论出“凑十法”来进行快速计算。

三、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重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未能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将所学知识较好地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这个学习转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创造”的过程。通常而言,在数学课当中的数学知识,是一种处在“已完成”状态的数学,因此,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机会,也即是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以两只小猪赛跑的故事来进行情境导入,让学生辩论直径为10米的椭圆形跑道与边长为10米长方形跑道哪一个更长?并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圆的周长,安排所有的学生测量剪成10 cm,18 cm,22 cm三种尺寸的圆形的纸片的周长,以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通过实际学习获得的“滚动法”“绳测法”的两种测量方法。并让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具有关联性?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再做演示:将三个直径不同的圆都滚动一周后,所获得的长度不等的三条线段,即是三个圆自身的周长,证明了圆的周长与其的直径具有关联性。然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探究圆的周长与其的直径具有关联性?通过学生对圆知识进行“再创造”过程,让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所学知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较多的参与全程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此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雁杰.论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J].中华少年,2015(10).

[2]韩明存.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J].小学生(数学实践),2015(6).

上一篇:语文教学的“本” 下一篇: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