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30 09:23:47

循证护理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肿瘤化疗患者,均行PICC,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39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28‰(P

【关键词】循证护理;肿瘤;化疗;PICC;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36-02

PICC输液虽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感染是PICC留置期间严重并发症[1],增加患者痛苦。徐丽丽等[2]研究认为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因此,加强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具有现实意义。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利用科研成果,并与护理经验和患者愿望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过程[3]。笔者在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0月200例选择行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均为首次化疗,其中男117例,女83例,年龄31~73(46.54±15.49)岁,身高155~178(162.31±13.84)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疾病种类:胃癌91例,结肠癌51例,肺癌31例,直肠癌17例,肝癌10例。右上肢置管132例,左上肢置管68例。贵要静脉132例,肘正中静脉57例,头静脉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疾病种类和静脉选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成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的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具有一定的查阅外文文献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护士长负责本研究分工、协调、讨论、指导等工作,组员负责文献检索、实证帅选、护理干预、数据统计等。

1.2.2循证问题 针对患者病情、化疗方案、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结合肿瘤科护理经验等,确立如下循证问题:⑴肿瘤;⑵癌症;⑶导管相关感染;⑷危险因素;⑸化疗。

1.2.3循证支持与评价 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维普以及Pubmed的文献资料。小组集中对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等做出系统评价,筛选出最佳临床护理实证。

1.2.4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临床护理实证,结合护理经验,制定如下护理方案。⑴风险因素干预: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输注液体、操作者经验、患者白细胞数量等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小组针对易发风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流程,并进行动态管理。⑵导管选择:根据患者血管条件、身高等确立适宜导管型号,一般选择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4Fr单腔导管,长60cm。⑶置管操作:操作环境保持无菌,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置管,消毒剂为洗必泰碘,操作者为护士长或三级岗护士。PICC置管术后,采用3M透明敷料贴敷穿刺点,24h更换3M透明敷料贴膜,以后一周更换一次。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妥善固定。⑷健康教育:讲解PICC留置期间注意事项,交代日常生活护理,如洗澡时防护、活动手臂动作应轻缓等。患者出院后应加强电话指导,接受患者热线咨询,避免人为性感染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4]=患者感染例数/置管总天数x10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感染例数为3例,置管总天数为7543天,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0.3977‰;对照组患者感染例数为11例,置管总天数为7469天,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728‰。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

3 讨论

肿瘤患者选择PICC静脉通道化疗,避免外周静脉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外周血管损害,具有操作成功率高和安全性好等特点。但由于患者病情、化疗药物作用等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资料表明[5]其发生率高达16.4%~28.8%。

本研究首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发挥团队优势,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循证实践能力,有利于循证护理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研究组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增强护理人员查阅文献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品质,围绕“肿瘤”、“癌症”、“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和“化疗”等循证问题,筛选有价值、实用性强的科研论文,总结最佳实证,结合科室护理经验,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心理、家庭、社会等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与文献[6]报道一致。循证实践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显著降低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值得在肿瘤科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春丽,刘建红.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42-1944

[2] 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43-4045

[3] 蔺大明,郭青,凌英姿,等.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心理和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058-3060.

[4] 杨金丽,张海兵,郑少俊.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81-2582.

[5] 陈敏,陈锐,刘丹,等.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682-5684.

[6] 窦启金.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22):150-151.

上一篇:对于急诊骨关节外伤影像诊断纠纷病例的原因分... 下一篇:普外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