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 第10期

时间:2022-05-30 09:07:04

不少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经年累月地感到腰背疼痛、僵硬。这通常被认为是劳累过度所致,或被视为衰老的表现。所接受的治疗仅是针灸、推拿、服用抗炎镇痛类药物,而这些治疗并不能控制病情的进展。长年的腰背痛不仅降低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往往导致身体短缩、驼背、髋部骨折。新近研究发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腰背痛的背后,隐匿着骨质疏松的改变。骨质疏松是“不明原因”腰背痛的主要因素。

发生率最高的疾患

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症研讨会对骨质疏松症下了一个定义: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的易脆性和容易骨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种正常的必然要出现的:生理现象。

通过多种方法的检测发现,日本:在1988年1.2亿总人口中约有868万人患骨质疏松症。这一数值和美国的发生率大致相等。我国新近的调查表明,成人从40岁开始骨骼逐渐衰老。骨量逐步下降。妇女绝经后的20年内,骨量丢失迅速,年均达1.5%~2%。一般地说。人的一生中,最终男性丢失的骨量达25%~35%,女性可达45%--55%,足见其程度之严重。男性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虽低于女性,但仍十分严重。只是由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70岁以后,故广大学者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妇女骨质疏松的研究上。

骨质疏松的前奏

早期的骨质疏松并无特殊症状,绝大多数人表现出的是无休止的全身酸痛、僵硬不适和疲劳,而最为多见和突出的便是腰背部疼痛,有人称之为骨质疏松症的前奏。

如果对此不予重视,那么进一步的发展便是骨折。在骨折中最常见和最隐蔽的是脊椎压缩性骨折,这是老年人驼背和身材缩短的主要原因。脊椎骨折常见于3组部位:第1组在胸椎中部,多无症状;第2组在第12胸椎或第1腰椎,疼痛严重且有导致残废的可能;第3组在腰椎中部或下部,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有急性的严重疼痛。我国老年妇女脊椎骨折的发生率甚高,1993-1994年的资料显示,北京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总患病率为15%,年龄越大骨折率越高。

髋部骨折或称股骨头骨折,是另一种重要骨折。不少老年人仅仅是一个轻微的跌跤就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带来的后果是长期卧床,而且常会引致全身性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最终将导致身体的畸形,除去驼背和身材变矮外,还可造成骨盆向前倾斜,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畸形,踝关节僵硬和足内旋,病人的步伐变小、缓慢、不稳。骨质疏松还能引起膝痛、膝部畸形,严重影响活动。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经可以收到很好效果,关键是要重视这个问题。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除中药外主要有:①抗骨吸收药物,包括雌激素、降钙素、二磷盐等;②促进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促进合成代谢的类因醇(雄激素、苯丙酸诺龙)等;③矿化作用药物,如钙制剂和维生素D等。

抗骨吸收药物中的益钙宁,是一种将鳗鱼降钙素化学结构中的二硫键变换为烯键的新型多肽降钙素衍生物,具有抑制骨质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数量、减少骨钙释放的作用,从而能缓解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腰背和四肢疼痛,其镇痛疗效较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出现快,尤其对腰背疼痛特别有效。

保证食物中有充足的钙尤为重要。近年来钙摄入量标准一再提高,成年人的日摄入量为1.2克,孕妇、乳母及绝经后妇女为1.5克。目前公认,最为合适的补钙方法是食物摄入,这类食物有豆类及豆制品、奶类、虾米、芝麻、鱼类、海带、田螺、红枣等。

此外,体力活动和适当的运动也是一项防止骨丢失的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症还有一个概念必须了解,即骨峰值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男女分别在33--35岁和32―33岁达到骨密度峰值,峰值低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且程度亦重。因而,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能仅从中老年开始。而必须从青壮年,甚至儿童时期即予重视。有人提出,人的一生都需补钙,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为了防止老年时期才明显表现出来的骨质疏松,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摄取富钙食品、补充活性维生素D、平衡性激素、加强运动、定期注射益钙宁等。

上一篇:育儿答疑(十八) 下一篇:变态反应性鼻炎根治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