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对电影音乐的影响

时间:2022-05-30 04:07:10

传统音乐对电影音乐的影响

随着生活的好转,传统音乐经历了漫长的风雨洗礼,依然得以保存下来。但在音乐的发展中,却呈现了一些与传统特色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专业演出群体中时常出现。尤其是西洋管弦乐的引入,对民族乐器的演奏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演奏记号及技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但专业演出群体中的一些演出者常用西洋管弦乐演奏法和演奏记号对民族乐器的演奏进行不同的“混合演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感”,但却又不能体现出传统民族的优秀特色。当然,这种现象在当代作曲界也出现了上述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当代中国文艺界培养的一代青年作曲家开始崛起,他们吸收了外界的优秀元素,大胆创新,打破了中国传统乐坛的模式,呈现出了许多形式新颖的音乐作品(其中涌现出了当代大批的优秀文化音乐作品),但部分作品却不能让大众普遍认可,尤其是那些用民族乐器演绎的体现传统生活的优秀的作品。一些西洋乐器的引入,既不能较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充满正义的精神,又不能体现出传统民族的优秀特色。

面对学校及社会中的非专业群体,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又发生另一种变化,这些群体侧重于对当下西方群体的影响,而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较少。对学校来说,加强教育与引导是当下学校的培养重点。当前情况下,形势并不乐观。据一项调查显示,由于长期深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部分初中学生仍对传统音乐文化及交响乐感兴趣,对流行、低俗的音乐并没有完全迷恋,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这样来解释:由于长期深受传统艺术的独创性的影响,传统音乐语言、音乐思想的影响就会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总之,人类的出现创造文化,而音乐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脱离文化背景的音乐将不会被大众所接受,也不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从古至今,音乐能够体现出古代帝王的治国治家。传统乐器中的琵琶就能演绎出荡气回肠的动听乐曲,伤感、欢快给人以一种人世间的生命激情:委婉与细腻。音乐根植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建筑、天文、地理、哲学等深层音乐文化内容相结合,在罗艺峰的《空间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文中早有体现。由此可看出,传统音乐文化来源于生活,能够演绎出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我们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

电影音乐中传统音乐的体现。第一,中国传统民歌是电影创作的源泉。从人类文化的诞生起,民歌是最早形成的。电影中的影视音乐是通过人们娱乐、社交以及生产活动,把思想、感情、愿望等通过曲调和唱词表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部影视音乐。银幕上的乐曲形式,是作曲家们对生活中的第一手音乐资料进行挖掘,汲取乐曲元素,提炼民族精华来完成的。例如,2005年上映并获得良好口碑的电影《花腰新娘》的音乐就给人极深的印象。电影中有一段著名的“海菜腔”,令人记忆深刻。它是由彝族歌手李怀秀演唱的,“海菜腔”是彝族人民在水上劳作时为了增加干劲和相互间问候而形成的原生态民歌,歌声高亢,极具穿透性。电影《花腰新娘》中的这段“海菜腔”颠覆了人们一直以来对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优美音乐的印象。民歌是民族乐的精华,它往往是经过几百年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在电影中恰当地运用民歌对表达电影的意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有着“画龙点睛”的妙处。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一段维吾尔族的民歌《阿瓦尔古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段音乐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促进作用。第二,影片以中国器乐为表现载体。中国器乐一般可以分为吹奏、拉弦、打击和弹拨等,它们各具特色和优点,极具表现力。以这些乐器为基础又派生出很多风格的器乐类型。举例来说,影片《卧虎藏龙》中有一段“去南方”风格的配乐,这段配乐运用活泼俏皮的边疆鼓乐和穿透力极强而又清亮的笛声,从而渲染出女主角轻巧俏皮闯江湖的氛围;此外,伴奏音乐借鉴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风格,韵律多变,和影片中的女主角命运相配合。第三,中国传统戏曲在影片中的运用。戏曲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音乐艺术形式,它包含很多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这些元素包括民歌、快板、舞蹈、器乐和说唱等形式。在电影中,戏曲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戏曲主要是以电影音乐的形式来影响电影的。戏曲音乐运用的最大特色就是与电影相结合,这种结合极具新意,因为它将戏曲中的音乐用来凸显对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传统文化等的思考与感悟。比方说《舞台姐妹》《霸王别姬》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中的戏曲音乐。赵季平作曲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一部很好地运用了戏曲音乐的代表作品,在电影里所描述的大院中,女人的命运,是一种悲剧的命运,并且周而复始。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影片的音乐对女性是给予了无限同情的。中国传统的这种戏曲中的风采,在艺术上的冲击力是很强的。这种将戏曲的音乐提炼升华成为概括人物命运的哲理化旋律,在银幕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音乐形象,也使我国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电影音乐中有所体现。

突出了电影音乐对影片的作用传统音乐具有世人所公认的、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自身所包含的不同的乐思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氛围,时而庄重严肃、时而忧郁、时而辉煌。也正因如此,在有声电影刚创立的时代,许多电影音乐人选择将传统音乐运用到电影中作为配乐,淋漓尽致地发挥电影音乐的不同作用,如抒发感情、渲染氛围、加强影片节奏、凸显人物形象,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突出电影音乐描绘人物形象的作用

民歌作为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该影片获得了198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影片当中,《颠轿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以及《酒神曲》等极具北方平原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在我们爷爷那一辈,投身于抗日战争的那些庄稼汉们豪放、淳朴率真的性格。除了上述作用以外,民歌在当代的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也显示出了我国各民族的鲜明特色,反映出该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及人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因而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及生活气息。在民歌中,其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不仅起到了交代电影剧情、渲染剧情氛围、概括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提示剧殊环境的重要作用,也推动了观看者的感情波澜,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它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的接受与支持。

(二)突出电影音乐渲染气氛、揭示影片主题的作用

除了传统音乐中的民歌,传统乐器在电影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够揭示影片的主题、渲染影片的氛围。举例来说,《菊豆》这部1990年的故事片就使用了“埙”这种中国民间用陶土烧制的乐器,这种乐器早在7000年前左右就出现了,它是中国民间乐器的一种。它在《菊豆》这一影片中的使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剧中主人公与封建禁欲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主人公的斗争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对人性的渴望。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电影歌曲,在该曲中,冬不拉这种弹拨乐器奏出的旋律幽默、俏皮风趣,极具跳跃感。其中,牛音的反复也使音乐流露出了中亚所特有的历史风情。男女主人公充满深情的演唱,使人们浮想联翩,不仅使人们联想到大漠、孤烟、驿路风尘等这些西域风情,也充分表达了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其中,专业音乐领域任重道远,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大梁。而传统音乐在影片中的广泛运用及传播,恰恰就对传统音乐起到了宣传和普及的作用。

除了某些导演们在当代的一些电影音乐中利用剧情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少作曲家也不甘落后,他们力图用音乐这种形式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用中国的传统乐器来达到突出我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作用。通过电影音乐来普及中国的传统音乐可谓好处多多,因为它不仅能使观众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能使观众与此同时逐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最终喜爱它。比如在《英雄》《夜宴》及《卧虎藏龙》这些中国的古装大片中就使用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些音乐是体验性的、描绘性的,表达了某种态度,烘托了剧情氛围,它们不仅揭示了剧中人物的内心,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观众随着剧情驰骋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的精髓。

对于电影配乐中乐器的选择,作曲家通常会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乐器来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古琴,它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所以,比起其他乐器,古琴在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就更具典型性,因而在电影中的运用也就比较广泛。随着影视业的发展,中国古老乐器的概念也逐渐扩大,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文化的代名词。因为它不仅很好地体现出了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渲染了剧情氛围,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性,也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性。(本文作者:黄澈 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探析谭盾创作的电影音乐 下一篇: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