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时间:2022-05-30 09:09:14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语文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思维,符合新课标的大纲要求,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一改过去的方框模式,而是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收获颇多。

其实,语文教学内容不像其他学科内容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坡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老一套,唱“独角戏”,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对新课标教学理念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轻松起来、愉悦起来。这样,语文教学才具有生命的、美的,才不至于被模式所窒息。因此,我们必须追求教学结构的变化美。如,对自读型课文,就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变化:先教后读、先读后教和边教边读或边读边教。这种教学结构灵活多变,而不会造成教学的单调呆板。

教学结构的变化,决不是人为的产物,而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所决定的客观必然。每一篇课文所包含的内容和目的都是不同的,既然内容不同,形式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不同。至于怎样变化,就要凭借教师的修养了。如,对自学辅导式课堂教学,其操作程序主要是:(1)教师指导,学生看书;(2)质疑问难,学生讨论;(3)点拨引导,学生练习;(4)反馈小结,学生评估。例如,教《我的小桃树》这一课时,先向学生解释散文“借景抒情,寓物于情”的特点,再让学生具体体会文中的“小桃树”所寄寓的深刻含义。看书的同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为什么一再说小桃树长得瘦小?”等问题,在讨论的同时,学生明白了“小桃树”的经历和“我”的经历相似,“小桃树”其实就是我的化身。我也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并指出作者在文中提到“小桃树”所寓含的意义。同学们经过小结后,明白了作者借“小桃树”的经历来写对人生的感悟。学习这课时,我采用了指导―质疑―讨论―引导―小结等一系列的节后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角色的表演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做游戏或表演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例如,教《皇帝新装》《变色龙》《白毛女》等课时,可先让学生听故事,接着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最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补编故事,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目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让整堂课“活”起来。“四能一体”式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展现、突出教学重点,从而解决一般性的知识问题;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分析课文、领悟课文、鉴赏课文,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把文章“读活”。例如,《孟子二章》《曹刿论战》等课文教学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富有变化美,教师在分析课文要有节奏感。变化是节奏的生命,没有变化就没有节奏。教师讲课要有起伏,切忌枯燥、平板;要有激情,善于创造气氛;要有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难点,并把它体现在分析之中;要有虚实,善于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有的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的教学,就要注意节奏感。这种开合、起伏、详略、虚实变化,就构成了课文分析的生动情节。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讲授和提问结合起来,有的教师喜欢分析,洋洋洒洒,唱独角戏;但有的教师整节课都在提问,变成“满堂问。”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好的。把讲授和提问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及时掌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及时查漏补缺让学生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其实,课堂教学就像一片荷塘,讲授犹如荷叶,提问如何荷花。荷花点缀荷叶间,这样才能收到美的效果。

板书富有变化,学生就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讲究多样性、灵活性,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因人制宜;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文制宜。如果板书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那么久而久之,非但无助于学生概括水平的提高,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其实,好的板书,是一种艺术品,它没有死板的格式,而应该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当前语文教师使用较多的板书形式是排列式板书,这未尝不可,但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归纳式、线索式、结构式、阶梯式、图解式、回环式、表格式等其他板式形式。例如,在教《为学》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归纳式的板书。讲究板书的变化,还要从它的直观性、新颖性、艺术性、启发性、实用性等功能入手,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他们潜意识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因此,施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中学)

上一篇:水面的上升与下降 下一篇:发挥学生主体性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