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05-30 06:14:20

刍议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程的理念主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更新观念,认识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据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做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但是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则是听讲、做作业练习、做实验。由无数次实践可以看出,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应付平时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重要任务。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要善于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余与课外,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加强。

二、着眼素质,改进学习方式

1.突出主体,增加主动学习含量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慢慢提高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自身角色,使自己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向40分钟要效率”, 更高效率地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作业时间。学生读懂的,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要详细地讲。

2.改进方式,追求自主学习效率

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建议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充分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积极有效的小组学习,真正把学生个体、小组、组际三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高,协作精神强,学习目标达成度自然就提高了。

3.围绕目标,提升学习方式内涵

(1)学会质疑问难。看似平淡的语文教材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要点、课中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例如: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们已对林则徐肃然起敬,但仍意犹未尽。课堂结束前,有几个学生又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林则徐为民除害,乃英雄之举,令人敬佩。但如果清朝政府官员出来阻挠,当场给他难堪,难道不会令林则徐下不了台吗?”还有的说:“如果外国商人故意捣乱,那这些害人的鸦片不是可能销毁不了吗?”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探究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提供更多的机遇,让学生探索质疑。学生在课堂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

(2)发展求异思维。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过程中,教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普罗米修斯面对宙斯的百般折磨永不退缩呢?”有学生说:“因为他可能仅仅是想拯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有学生说:“我觉得他身上有一股正气,不愿向宙斯屈服。”有学生说:“普罗米修斯是正义之身的一个代表,宙斯想故意刁难他,但他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错。”也有学生这样说:“邪恶永远战胜不了黑暗,我觉得普罗米修斯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不需要向宙斯低头”……学生的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借助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所思考的不同结果。但是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都应予以积极地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3)重视个性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广大学生对文本内容、研究问题等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努力做到“三个不”“三个敢于”: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自我、同伴,敢于否认教师。这样,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理解才会应运而生。

总而言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依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有效资源,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上一篇:金丝楠之美美成在久 下一篇: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一般规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