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喷泉实验

时间:2022-05-29 06:45:03

趣味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颜色壮观,趣味性强。按教材做喷泉实验,缺点多,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在参照他人经验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找到一种操作简单易行、高效省时的新方法。现表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单喷泉实验

(一)实验用品

600mL塑料瓶1个(或可乐瓶,在瓶侧上端开一个透气孔)、500mL的圆底烧瓶1个、单孔橡皮塞(带尖嘴的玻璃导管和橡皮管,尖嘴一端插入烧瓶内)、止水夹、铁架台;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图1图2(二)实验操作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滴有酚酞试液的一小团棉花放置在玻璃管口,按图1向上排出空气收集氨气。

3.当管口棉花团变红后,关闭止水夹,将棉花取出,按图2用铁架台将烧瓶固定。

4.打开止水夹,塑料瓶中的液体沿玻璃管缓缓上升,最后形成美丽的喷泉。(三)实验优点

1.使用仪器少,烧瓶不需干燥也不需换,可随时反复使用,无需事先收集。

2.喷泉可随意控制(通过透气孔),操作简单易行,高效省时,成功率高。

3.喷管口细小,仪器容量也变小,药品用量减少,实现实验微型化。既适合教师课堂演示,又适合学生的分组实验。

二、双喷泉实验和彩色喷泉实验

方法:通过更换烧瓶中气体及塑料瓶内的溶液,随意组合,形成的压强差更大,产成的颜色变化更丰富多彩。现象更明显壮观,趣味性强。用HCl和Cl2等也能按图2做喷泉实验。

操作:同氨气单喷泉实验相似。比如做双喷实验(双喷管)用2个塑料瓶分别装3%的CuSO4溶液、酚酞溶液,带双喷嘴橡皮塞;彩喷实验用(三喷管)3个塑料瓶分别装3%的FeCl3溶液、3%的CuSO4溶液、酚酞试液,带三喷嘴橡皮塞。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改进,使课堂实验演示更加直观和丰富多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加深学生对喷泉实验原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接第68页)

四、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激励学生敢于提问

与中小学生相比较,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更为安静,不愿意主动提问,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励学生勇于发问、大胆解答,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争当有心人,遇见某个物理现象时,要经常想象产生这些物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教学的过程中,某些学生可能会问:“万有引力这个名字是谁起的呢?为什么他要起名叫万有引力,而不叫万有斥力呢?”还有的学生会想“在太阳系中的第十大行星是我们没有发现,还是根本就不存在呢”,等等,这些问题无不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切不可随意泼冷水,横加指责,只有这样才可以学生让敢于发问,善于问。

2.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要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地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联想和理性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普通人与身体健壮的运动员拔河时必输无疑,是否因为运动员队的拉力大于普通人队的拉力呢?学生往往给予肯定回答,教师则予以否定,抓住学生的认识错误,使学生的心理进入非平衡状态,产生思维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意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参考文献

[2]龚明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M].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10.

[3]李敏秀.浅论强化问题意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与途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下一篇:浅谈校长领导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