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教学问题及策略分析

时间:2022-05-29 05:26:48

浅谈视唱练耳教学问题及策略分析

摘要:视唱练耳课是一门音乐基础专业课,通常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学生进行自觉的、独立的识谱和学习唱歌的重要教学活动。参与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之中,笔者发现目前我国视唱练耳课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视唱练耳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升我国的视唱练耳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新思路

众所周知,视唱练耳课是一门音乐基础专业课,通常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学生进行自觉的、独立的识谱和学习唱歌的重要教学活动,它属于学习者学习音乐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于其重要性,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但是,笔者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之中,发现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视唱练耳课堂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笔者认为目前视唱练耳课课堂仍有很多方面需要亟待改进。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方面,目前一些视唱练耳课课堂上,一些教师并没有仔细安排教学内容,而大部分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常常是遵循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在上面弹,学生在下面跟着唱和听”,而这种情况往往会直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由于形式化的长期固定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视唱与听觉能力逐渐下降,由此教学目标很难真正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视唱练耳课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能够在沟通与交流之中,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学习者的视觉、听觉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是进一步学习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因此,交流之间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意义非凡。其次,教师要能够积极地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这样才能够直接认识到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对于日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会有充分的理论基础。虽然视唱练耳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视唱练耳教学却不能够离开基本的乐理而单独进行。例如,在识谱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能够理解什么是节奏节拍、力度、和弦等基本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之中,能够依靠先进的理念指导,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

笔者认为,视唱练耳教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应当具有自由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充分的整合与优化,构建一个新型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视唱练耳教学之中,对于课程的信息量问题,始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视唱练耳教学重在“量变产生质变”,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大量的强化型练习活动,否则很难巩固已经接受到的节奏、和谐、音程等基本理念。没有一定量的强化型练习活动,想要提升视唱练耳教学的整体效果,将会成为一纸空谈。笔者认为,视唱练耳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即是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记忆。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仅仅需要大量的强化练习去“喂”,同时,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能够在内心真正去思考去领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练习。对于视唱之中的较为精典的曲目,教师要能够监督学生进行背唱与背写,附着必要的检查,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针对性对具体学生的及时的反馈与不及时的反馈相比较,将会产生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其次,笔者认为还可以采用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即在具体的视唱练耳课堂之中,可以使学生与老师进行合理的角色转换,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去发展其教学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知识输入并不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在接受知识输入后引发相关的思考,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对所接受的知识以各种行为完整的表现出来时,则可以大致认定其对于输入知识的基本掌握。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一原理用于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之中成为指导与启发、揭示其认知漏洞的“小老师”,这样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乐理知识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其理解偏差,有利于教师对其理解作为及时的反馈,进而有利于视唱练耳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克炎. 有关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问题[J]. 中央音乐学院

学报, 1990,(03)

[2]杨日芳. 视唱练耳课教学反思[J]. 教书育人, 2006,(11)

[3]冯建华. 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J]. 艺海,

2005,(03)

[4]程南南. 浅谈视唱练耳教学[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4,(04)

上一篇:谈吴江市庞山湖神歌生存现状 下一篇:韩剧《风之画员》的审美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