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2-05-29 03:53:42

海南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的思考

摘 要:热带观赏鱼产业是海南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可以推进城镇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高品位旅游文化。在分析热带观赏鱼发展现状、投资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海南;热带;观赏鱼产业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87-02

热带观赏鱼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世界观赏鱼产业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可达140亿美元。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观赏鱼生产国家,观赏鱼产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自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热带农业发展的地位也随之大幅提升。国家对热带农业“五基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的海洋渔业出口基地。而热带观赏鱼就是海洋渔业的一个精品。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海南已经形成全国最大最完整的热带观赏鱼生产基地。现实地看,有必须将热带观赏鱼产业作为海南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一、热带观赏鱼产业现状

巨大的市场需求、优越的养殖条件,使得海南热带观赏鱼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十分畅销。

第一,国内外对热带观赏鱼的市场需求较大。从国外来看,有数据显示,英国1987年的观赏鱼贸易额就达1.1亿英镑,1988年美国的观赏鱼贸易额在7.4亿美元以上。目前,观赏鱼已成为一种国际市场的畅销商品,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法国、瑞典、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观赏鱼年贸易额已达到72亿美元(含观赏植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前后,港台等地的热带观赏鱼开始悄然进入中国,受到国人追捧。据统计,2008年广东省观赏鱼的养殖面积达0.2万平方海里,观赏鱼从业人员十多万人,苗种量产值超过10亿。

第二,热带观赏鱼涉及的产业链条比较长。除了高度关联的种苗、饲料及鱼药等产业外,热带观赏鱼养殖业还与水族器材、娱乐竞技、文化鉴赏、休闲养生等外部产业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观赏鱼养殖业直接带动10个大类、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1名从事观赏鱼养殖的农民可创造5个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1万元观赏鱼养殖产值直接衍生出4万元相关产业产值。保守估算,该产业的启动,可以带动包装、空运、鱼饲料、鱼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年产值可以达到20亿元以上。

第三,海南热带观赏鱼产业更具竞争力。台湾曾经是亚洲最大观赏鱼产区,但随着专业养殖企业向海南聚集,海南正在成为亚洲新的重要观赏鱼生产基地。海南光热富足,全年可露天养殖,无须加温保温,鱼苗生长快、体质好,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目前国内市场销售量90%以上均出自海南渔场生产。

二、投资前景

第一,以台商养殖为主,本省农民缺乏参与。热带观赏鱼产业是琼台农业合作的一个成果。据统计,目前在海南从事观赏鱼养殖产业的台资企业约26家,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陵水、琼海和文昌等市县,养殖总面积2万亩左右,2011年年产值约5亿元人民币。海南观赏鱼产业协会也是由台商发起成立,本省农户饲养热带观赏鱼的极少。

第二,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加大。尽管海南是我国最适合养殖热带观赏鱼的地区。但近几年来,广东、云南、江浙和四川等省的热带观赏鱼产业也发展较快。例如,2009年,四川自贡大安区就开始打造全国最大热带观赏鱼繁育基地。目前,该区年销售观赏鱼2 000万尾以上,年销售收入1 380万元,实现网上交易560万元,养殖户人均产值达12 000元,产品销往昆明、贵阳、西安、成都、重庆、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占据了中西部市场的半壁江山。

第三,受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自从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的土地价格大幅提升,养殖热带观赏鱼的成本也随之提升。另外,作为农业领域的热带观赏鱼融资比较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热带观赏鱼产业在省内的进一步推广。

三、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的思考

(一)借鉴台湾经验

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热带观赏渔业在国内还是朝阳产业,应该受到政府重视和扶持。

第一,加大对省内农户的推广。加强琼台在热带观赏鱼领域的合作,省内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加大对热带观赏鱼产业的推广,鼓励省内农户养殖热带观赏鱼,省内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给予全面技术指导与服务,切实帮助农民寻找致富之路。2012年4月海南省观赏鱼产业协会的成立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带动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实现行业自律,海南省应抓住观赏鱼产业协会成立的契机,顺应观赏鱼发展潮流,发挥观赏鱼产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创出政企交流的新形势,加强政府对于观赏鱼产业的了解、帮扶力度,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引导协会通过行业指导、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研究投入,不断提高海南观赏鱼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国内协会的广泛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市场供求信息来源、拓宽发展渠道,进一步完善国内观赏鱼产业间的交流机制、合作机制、联动机制,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把海南打造成观赏鱼强省。

第二,加快新品种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海南现有主要养殖鹦鹉鱼等较为普遍的观赏鱼品种,而且种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对于新奇品种的要求,同时,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海南要依托省内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培训热带观赏渔业科研人员,加快研发步伐,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培育品种新、适应力强、市场需求高的品种来,提高观赏鱼新品种的科技含量,提升海南热带观赏鱼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加大政策扶持。要让热带观赏鱼产业快速发展,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土地方面。应高标准、高要求地做好海南省观赏鱼发展的布局和规划,在规划时力求做到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特色;力求做到观赏鱼规模化发展,形成产业化效应;力求完善观赏鱼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机制,做到全面规划、有力推进观赏鱼产业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从单一的政策层面上推进,做到项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而非仅是口号的呼吁,扎实稳步、全面有力地规划海南省观赏鱼产业发展。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热带观赏鱼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观赏鱼损失补偿机制,建立优惠政策体系,同时考虑在海南建立热带观赏鱼产业研究中心,观赏鱼会展中心等措施扶持热带观赏鱼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传统城镇化,部分打着城镇化的大旗,而是等同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考虑当地的情况,不顾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面积侵占土地,建设各种的工业园区,把城镇化曲解为土地的非农化、挤占农业用地。

传统的城镇化,增加了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致使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危机严重,如:耕地资源遭到破坏,圈定土地荒废,杂草丛生,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水资源稀缺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城镇化发展过程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而这些受到污染的水源又没有经过污水处理,而直接排放至自然界;煤炭、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消耗严重,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碳排放量增加,造成了气候问题。所有这些,经济结构偏重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城镇化,导致城市资源日益枯竭、环境质量持续恶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不能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

海南的城镇化具有后发优势,要规避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弱点,走可持续城镇化。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条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资源环境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发挥了环境的最大价值,但却不过度,没有破坏环境,资源环境的使用可以循环往复。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指出,城镇化是海南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长期动力,要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海南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驱动力,可以带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城镇化建设需要项目的带动,围绕项目开展城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经过考量评估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建立海南热带观赏鱼产业基地,形成产业聚集,建设集养殖、观光旅游、研发、人民生活于一体的热带观赏鱼风情小镇,进而推动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吸纳农村剩余人力资源

随着中国人口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中国城镇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城镇化开发、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社会趋势,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通过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项目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产业项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可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就业市场,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通过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城镇化,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可以考虑以农业项目为依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内市民化。产业发展可以直接的促进就业需求,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项目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可以实现在农业产业转移就业,由传统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经营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等现代职业身份。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要素是农业企业的建立,有了项目,有了企业,农村劳动力才可能转移到公司企业中,才能由传统的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企业的各种职业角色,开始实行有组织的生产劳动,提高个人的收入,提高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热带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展开的基础建设、经营管理、城镇化建设、服务业发展、产品物流等都需要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热带观赏鱼产业项目可以吸纳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既有利于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也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通过从业、管理、培训等措施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开发高品位旅游文化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在空气质量、水资源、动植物的独特性等方面比较我国的其他地域,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旅游文化的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热带观赏鱼产业项目就是海南的一大特色。我国热带观赏鱼鱼苗基本上都是来自海南,我省却没有将这一资源加以有效开发。要结合热带观赏鱼养殖产业,充分发挥人们旅游目的的休闲娱乐性,发挥观赏鱼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作用,发挥观赏鱼在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全方位开发观赏鱼的潜在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而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在服务、旅游、行业的发展上更是和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不谋而合,观赏鱼产业与服务、旅游行业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更可以拓宽服务、旅游行业的内容,深化服务、旅游行业的潜质。加强热带观赏鱼海洋世界、热带观赏鱼休闲酒店的建设,打出热带观赏鱼旅游品牌。

同时,在旅游市场火爆的今天,发展休闲农业、特别是热带休闲农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聚集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娱乐文化、环境保护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多项功能,具有全方位性,休闲农业是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内需动力、天然条件。因此,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有重大意义,应花大心思,费大精力高度重视观赏鱼园区的建设,鼓励新农村建设的村民积极参与到观赏鱼园区的建设上来,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拓宽观赏鱼发展的新内容、丰富观赏鱼发展的新形式,满足观赏鱼发展的新需要,做到人人参与,创造出特色的生态宜居环境和特色的观赏鱼文化新形式,体现出经济文化的发展目的在于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动力来自人民,让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流连忘返,让旅游者的口碑成为打造海南文化品牌的有效方式,把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四、小结: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热带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建设、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旅游产业的发展,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福祉的提高,以建设热带观赏鱼风情小镇为载体,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提升文化品位建设,使老百姓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老百姓安居乐业,建设当地人民的幸福家园。同时也可以让有兴趣了解、研究热带观赏鱼的社会各界人士,与热带观赏鱼真切地接触、享受美丽的热带观赏鱼带来的快乐。

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促进区域科学发展。我们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热带观赏鱼产业,既实现了经济发展、人民增收,也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与文化建设。所以,开发海南热带观赏鱼产业,是实现生态与发展、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明忠.村民变工人: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及其推进――广东省惠东县莆田村的经验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1):26-30.

[2]钟德友.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和路径新探[J].改革与战略,2011(1):89-91.

[3]缪细英,廖福霖,祁新华.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27.

上一篇:对“反思实践”思想的探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的“超文本”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