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5-29 08:52:06

核医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2011-2013年天津市7所综合性医院内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状况,为改善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4名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连续监测3年。根据相关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个人剂量随时间和工作地点的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所有工作人员在各年度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mSv;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421mSv、0.528mSv和0.602mSv。个人剂量1.0mSv的人数分别为97、92和84人。结论放射防护措施能够保证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处于正常水平,所有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医院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

关键词:

核医学;外照射;个人剂量

因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接触开放型放射性物质,例如处置放射性药物、为病人注射、测量在病人体内的放射性标志物和所有其他接近经过核医学治疗或诊断的病人等,所以受到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比其他医学放射职业类别相对要高〔1-6〕。为了保障辐射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职业危险控制措施。采用个人剂量计监测职业暴露状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评估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分布和变化,从而为改善防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GR-200A型LiF(Mg,Cu,P)探测器和TLD469型剂量盒。

1.2对象选择在天津市7所综合性医院的核医学部门从事诊断和治疗工作的104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监测对象。医院的编号分别为1、2、3、4、5、6、7。各医院人数分别为33、15、15、16、13、7和5人。

1.3方法根据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7〕,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的方法,以3个月为1个周期,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全部人员连续监测12个周期。将每个工作人员在每年4个周期的监测结果累加作为年有效剂量。

1.4质量控制每年定期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监测系统进行校准。常规性能检验的周期为6个月,精确度和准确性>90%〔8〕。

1.5异常数据处理对于在每个监测周期出现的受照剂量≥1.25mSv的情况,向当事人的工作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排除虚假照射的情况。

2结果

2.1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平均值所有工作人员在各年度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调查水平5mSv,也低于标准中规定的限值20mSv〔7〕。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各医院内部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247~0.597mSv、0.224~0.915mSv和0.263~0.999mSv;极差分别为0.350mSv、0.691mSv和0.736mSv,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所有工作人员的平均值分别为0.421mSv、0.528mSv和0.602mSv,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

2.2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区间分布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个人剂量≤1.0mSv的人数分别为97、92和84人。呈现下降的趋势;>1.0mSv的分别为7、12和20人,呈现上升的趋势;>2.0mSv的都分布于编号1和编号4的医院。≤1.0mSv的人群2011-2013年平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10mSv、0.344mSv和0.353mSv;>1.0mSv的人群2011-2013年平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953mSv、1.934mSv和1.649mSv;2组人群组内平均值差值分别为1.643mSv、1.590mSv和1.296mSv,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3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度平均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将每个工作人员连续3年的年有效剂量计算平均值,低于1.0mSv的94人;介于1.0~2.0mSv范围内的有8人,其中,7人属于编号1的医院,1人属于编号6的医院。编号4的医院所属的1人为2.724mSv。其在2011年为最高值4.709mSv,在2013年为第二最高值2.020mSv。编号1的医院所属的1人为3.578mSv,其在2011年为2.228mSv,在所有人员中位列第二;其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718mSv和4.787mSv,在所有人员中都为最高。

3结论

3.1连续3年的平均年有效剂量低于1.0mSv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4%。介于1.0~2.0mSv范围内的占7.7%。表明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2所有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反映出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工作量在逐年增加。各医院内部的平均值范围的极差升高反映出在医院之间工作量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更加突出了。需要重点关注在编号1和编号4的医院内高于2.0mSv的人员比较集中的现象。

3.3在全部工作人员中,个人剂量≤1.0mSv的人数与>1.0mSv的人数的差距逐渐缩小,2组人群的组内平均年有效剂量的差值逐渐缩小,呈现出从高端和低端向中间集中的趋势。

4讨论

临床核医学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淋洗、分装、给药与注射,从而近距离直接操作放射源;与用药诊断或治疗后的患者交谈及处理并发症状,有时需要携扶患者,不可避免地与病人进行近距离交流;用药后的患者形成一个流动的放射源,以上这些都增加了受照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单位要对核医学工作场所进行合理设计和分区,减少用药前后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叉流动,同时合理分配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加强用药后患者管理,以减少工作人员受照量〔9〕。工作人员需要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和规范化,缩短受照时间,注重使用屏蔽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0〕。

参考文献:

〔1〕秦永春,徐小三,杨小勇,等.2010年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13.

〔2〕胡新梅,路建超,王忠立,等.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有效监测现状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38(5):312.

〔3〕冯泽臣,娄云,马永忠,等.2010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12,6(2):69.

〔4〕袁贵红,余静,王意银,等.2008-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调查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2,11(12):1433.

〔5〕姚元虎,章龙珍,徐凯,等.2002-2011年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4):410.

〔6〕周捷森,黄文琪,冯小武,等.南昌地区医院不同工种放射性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5):5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郑森兴,张燕.2009-2011年福建省核医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6):684.

〔10〕杨星,任庆余,洪军.某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2):181.

作者:杜钟庆 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放射技术的应用及意义 下一篇: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监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