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时机

时间:2022-05-29 06:49:15

基层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时机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时机

摘要: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分析RFID图书馆在基层应用的状况,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和系统需要技术与经济并重均衡考量,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适时引进。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125-03

1RFID技术概述

RFID是一种应用电磁波频谱,其技术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综合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智能识别等高新技术,顺应图书管理、物流自动化处理、电子商务等热点应用发展的需要,以非接触、无视觉、高可靠方式传递特定识别信息[1]。RFID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2]。

一个现代图书馆RFID系统通常由RFID标签、智能安全检测系统、标签转换系统、馆员工作站系统、自助借还系统、智能馆员助理系统、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RFID图书馆行业应用服务器平台软件、RFID智能文献检索系统等部分组成。图书馆RFID终端设备网络服务器采用开放的构架设计,支持目前主流的自动化系统,连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提供兼容OPAC在线检索系统的基于web的RFID文献检索功能,通过浏览器可以检索到书目信息,并能根据RFID位置信息检索到图书所处馆藏状态和馆藏位置,提供图形化路径提示功能,能精确到层位、架位信息,为读者和工作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3]。

2RFID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

2.1拓展“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泛在化服务理念

走进图书馆干净整洁的大厅,读者不需要和任何人接触,就能完成整个图书借还过程,简化、快捷、方便。借书只需到查询设备前,用触摸屏轻松地查出所需图书,根据提示直接走到某排书架前拿出那本书,然后在自助借还设备将借书证和书读取一下,就可以带书离开,可以在就近服务网点或任何一个成员馆里还书,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也可以帮您做到随时随地还书。现代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离不开RFID技术的支撑,通过多媒体传播渠道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实现全天候连续服务,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多终端途径获取服务资源,使图书馆服务理念拓展为“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

2.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引进RFID系统,整个社会对图书馆及其馆员的形象会有新的认识,图书馆员不再从事简单机械的重复活动,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将会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图书馆RFID系统减少许多借书还书程序,馆藏管理变得快速有效,把工作人员从图书馆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层次服务,提高馆员工作的满意度[4]。

3RFID技术推广应用的现实可能及其发展障碍

3.1RFID系统较之条形码系统的比较优势

RFID系统应用有诸多优势,如:多重数据储存、可重复使用、读取快速、辨识距离长、信息储存量大等(如表1所示)。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读者借还书的诸多不便是由目前普遍采用条码技术自身的缺陷引起的,采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条码技术无法实现的许多功能,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系统可靠性,RFID系统取代条形码功能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3.2.1解决了城域图书馆集群系统分步实施RFID的方案。图书馆集群系统要求技术上必须支持RFID系统和磁条系统运行,使不同应用模式的图书能够方便地通借通还,适应逐步实施RFID系统建设的需求。国内的杭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等率先在区域大流通领域进行探索,搭建复杂网络条件下RFID系统架构,解决城市区域内图书馆集群分步实施RFID的问题。

3.2.2采用多种标签混合使用模式。RFID图书馆系统采用多种标签混用模式,不同种类标签兼容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标签成本费用。杭州图书馆RFID系统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RFID系统,设备提供多品牌RFID标签的兼容方案,基于对标签协议的深刻理解,采用RFID中间技术,实现了图书馆RFID设备对多家厂商标签产品读取兼容,并对读取速度进行优化处理。

3.2.3系统支持多种读者证使用。杭州图书馆在国内公共图书馆中率先推出取消借书证、取消押金等举措,市民可凭借多种读者证自助借还,包括身份证、市民卡、条形码读者证等多种证件,同时运用指纹识别技术,让RFID图书馆更加趋于人性化。

杜水琴:基层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时机杜水琴:基层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时机3.2.4RFID技术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无缝整合。一个完善的图书馆RFID应用解决方案的制订,需要与图书馆应用馆员、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三方联手协作协调,共同促进RFID系统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顺畅衔接。随着技术应用深入和服务需求提高,这也最能够表现技术开发商在RFID领域的话语权。

3.3基层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障碍

3.3.1RFID电子标签容易被破坏。图书标签采用的是不干胶直接黏贴在封底,隐蔽性差,容易被发现,撕掉后就起不到防盗效果。RFID技术客观上存在信号屏障、系统误读等难题,使RFID信号不稳定或丧失,叠放两本书内贴的标签恰好相对重合,阅读器也是无法读取稳定的信号[5]。

3.3.2RFID技术急需大力改进。制约RFID技术推广应用因素是多方面的,安全隐忧较为突出,图书馆要千方百计改善数据读取环境,规避信号干扰,对RFID系统隐蔽性设计、防屏蔽技术以及数据读取速度等方面加以改进优化。

3.3.3RFID电子标签及其相关设备价格偏高。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推广应用没有形成规模的产业链,电子标签及其配套设备价格尽管一路下行,但对大部分基层图书馆来说一次性投入门槛还是偏高,导致许多中小型图书馆买不起或买得起用不起。价格因素仍然是RFID技术在图书馆推广应用中的最大瓶颈。

4基层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及其系统的时机

4.1积极稳妥适时引进

RFID技术及系统的引进、改造、使用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引进RFID技术和系统要从技术与经济并重的角度去均衡考量,只有当有许多问题用条形码系统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时,已经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在可能的经济成本范围内引进RFID技术和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6],这样引进RFID技术替换条形码技术才是积极和稳妥的决策。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图书馆,业务经费尚不宽裕,运用条形码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待条件成熟,再择机导入RFID,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7]。

图书馆界对RFID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大力开展RFID技术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掌握和关注RFID技术实际运用情况,特别是国外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的经验和教训,有关技术研究成果将会对我国图书馆RFID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8]。目前RFID技术在有些基层图书馆还不一定实用,这是由基层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客观需要,必将对未来图书馆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成本在不断降低,其价格最终会达到多数图书馆能够接受的程度。

4.2RFID图书馆发展现状(以浙江省为例)

图书馆RFID标签由2007年的4~5元张降至现在的1.7元张,其他设备价格也有所下降,随着RFID市场推广以及社会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基层图书馆开始关注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发展,RFID图书馆离我们越来越近。以浙江省的应用为例,截至2012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和系统有4个馆:杭州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和温州少儿图书馆;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和系统共有9个馆:路桥区图书馆、江干区图书馆、楚门图书馆、张元济图书馆、北仑区图书馆、鹿城区图书馆、瑞安市图书馆、洞头县图书馆和临安市图书馆。随着时间的推移,RFID技术将应用于一些镇街级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有不少图书馆开始部分或全部应用RFID技术,如杭州江干区丁桥镇文体中心、杭州市下沙街道办事处图书馆、台州永高图书馆等。

4.3择机导入普惠读者

尽管RFID技术在基层图书馆广泛使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随着对RFID技术的探索、研究及自身技术日趋成熟,基层图书馆开始关注RFID技术的发展[9]。近两年来,国内外RFID图书馆已呈现翻番的增长态势,其价格依然处在下降通道中,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不少基层图书馆开始使用RFID技术,特别是那些新建的图书馆,RFID图书馆投资额从四年前几百万元到现在的三四十万元就可以引进,比如杭州江干区丁桥镇文体中心RFID图书馆投入近四十万元,台州永高图书馆RFID系统仅投入10余万元。RFID图书馆不再遥不可及,价格已能被不少基层图书馆接受,其他更多的图书馆开始关注RFID图书馆的发展。RFID技术推广普及涉及诸多方面,限制其市场规模化发展最主要原因是RFID标签成本较高,随着技术改进及市场运营推动,当RFID标签价格接近图书馆加工一册图书所需的条形码、磁条、书标等耗材成本价,意味着RFID标签在图书馆行业大规模应用将成为可能[10]。

5结语

技术是伴随着需求产生而进步的,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支持当今图书馆区域大流通环境下的文献流通的全部业务功能,RFID技术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大流通格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成本价格调整、图书馆发展观念更新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FID技术实践应用朝着更加稳定、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11]。越来越多的基层图书馆认识到RFID技术带来的伟大变革,积极稳妥适时导入新技术,从而促进RFID技术及其系统在基层图书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12]。相信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最终会取代条形码识别技术,全面融入图书馆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李昕.技术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图苑,2008(3):4-7.

[2]王红.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6(8):14-15.

[3]王冰.RFID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7(4):89-91.

[4]刘洪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作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3):17-18.

[5]叶莉.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例及障碍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10):71-73.

[6]何玮.RFID与图书馆员的新定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7):59-60.

[7]蔡孟欣.RFID系统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J].图书馆建设,2005(6):112-114.

[8]汪敬钦.RFID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闽江学院学报,2007(3):112-114.

[9] 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 图书馆论坛,2007(3):8-10.

[10]肖蕾.RFID技术对图书馆的可能性影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3):63-65.

[11]袁建娟.基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兰台世界,2008(1):71-72.

[12]李秋彤.浅析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无线通信技术,2008(4):53-55.

(编校:马怀云)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思考 下一篇:以学科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