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时间:2022-05-29 12:31:07

论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摘要: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事责任制度中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特点、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等问题。

关键词: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诚实信用;信赖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090-02

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主编的《耶林学报年报》第四卷发表了《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不成立时之损害赔偿》一文,提出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至今,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已经成为民事责任制度中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缔约过失责任概述

(一)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作为独立的民事制度,其产生是必然的。存在也是必要的。交易是一个过程,起初是双方当事人开始接触,而后是相互洽谈,最后的结果是成交或不成交。法律要保护交易,就应当对整个交易过程加以规制。对合同的保护,是通过赋予合同关系并配置违约责任的途径达到的;对合同以外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合同当事人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成立或不成立的整个过程的保护,需要通过对不存在合同义务的当事人赋予特定债权债务关系并配置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达到。正如耶林所阐明的:法律所保护的,并不仅仅是业已存在的合同关系,正在发生中的合同关系也应包括在内。否则,缔约一方当事人不免成为他人疏忽或不注意的牺牲品。

因此,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了,其结果就是: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致合同不成立,或不能生效,或不能撤销,相对人因此受有信赖利益损失的,应向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概念和法律特征

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目前法学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依据自己的理解,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做出了概括,综合其共同点,基本可以表述为:“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当事人一方违背依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先合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对他人信赖利益损失的赔偿责任。”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称为缔约过失行为,主观上的过错称为缔约过失,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称为缔约过失责任。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2条以及有关的民事立法,可将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点:

1 缔约过失责任是在订立合同中产生的法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始于要约生效,止于合同成立,是在缔结合同过程中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的发生以合同没有有效成立为前提。

2 缔约过失责任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缔约过失责任是违反先合同义务的法律后果。所谓先合同义务,是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必要的注意义务,包括互相协作、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告知、互相忠诚、不得隐瞒瑕疵、不得欺诈等。当缔约人违背了其应负有的这些义务时,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 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是一种信赖利益。根据“无损失,无责任”原则,缔约过失责任也必须有损失,此种损失为信赖利益的损失。信赖利益又称消极利益,一般是指无过错的当事人因合同无效、不成立等原因遭受的实际损失。

4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损害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具有一定的补偿性,它是在不能适用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的情况下所采纳的一种责任,其赔偿范围限于信赖利益的损失,目的在于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财产状况。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缔约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

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种责任形态存在,必须以先合同义务的存在及违反作为前提。如前所述,先合同义务是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必要的注意义务,包括互相协作、保护、告知、诚实信用等义务。如顾客进人商店购买商品时,应认为顾客与商家已经进入缔约关系,商家应保护顾客在店内行走与乘坐电梯时的安全;缔约过程中负有告知对方必要信息的义务,如谈判时间或地点的变动,以免浪费交通费用等。

先合同义务的发生以双方进入缔约过程为标志,所以,从要约生效时开始产生。如果民事主体之间没有形成缔约关系,则当然不发生缔约过失责任问题。

(二)对方当事人受到损失

民事责任一般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成立条件,缔约过失责任也不例外,只有缔约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造成相对人损害时,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中的损失主要是指信赖利益的损失,对信赖利益损失的赔偿范围,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应该包括直接损失(缔约费用、准备履行支出费用)和间接损失(丧失与第三人另行定立合同产生的损失),其数额不得高于合同生效时可以得到的利益。

(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一方有过错

过错是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缔约过失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也不例外。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态。故意是指缔约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相对人造成损失而仍然进行这种行为,希望或放任损害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缔约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给相对人造成利益损失,因疏忽大意没有尽到协助、通知、保护、保密等义务,或虽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没有尽到相应先合同义务。因此,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有过错就要承担责任。

(四)过错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一方当事人的过错与对方遭受的信赖利益的损失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若对方遭受的损失非因一方的过错,即使发生在缔约过程中,即使出现了利益的损害,也不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三、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类型

1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它是指当事人根本没有订立合同的目的,假借订立合同损害相对人利益的行为。所谓恶意,特别是指一方当事人在无意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开始或继续进行谈判。例如,故意与对方谈判使对方丧失与他人交易的机会、假借与对方谈判而取得非法利益等。

2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负有如实告知的义务。

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向对方提供虚假情况,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例如甲答应乙将某物卖与乙,又在乙来洽谈之前售出,并未及时通知乙,乙差旅费、误工损失等要由甲来承担。

3 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它违反了忠实义务或保密义务。合同订立过程,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其商业秘密的,对方应当给予保密,不得为自己利益而不当使用,也不得允许他人不正当使用,否则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4 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应依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协助、通知、保护、保密等义务,对这些先合同义务的违反,造成对方损失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况下,赔偿的范围以不超过信赖利益的损失范围为限。

信赖利益的损失,既包括因缔约过失行为致对方财产的直接损失,也包括受害方财产应增加而未增加的间接损失。其范围的确定应本着不违反公平原则和可预见原则,即不应该超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应当预见到的可能造成的损失,也不得超过合同有效或者合同成立时的履行利益。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订立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等。

2 准备履行或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如仓储费、运费、保险费等。

3 上述费用的利息损失。

4 丧失与他人签约机会等情形下产生的间接损失。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合同法》在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了有关缔约过失责任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规定还比较抽象、简单,操作性较差,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以进一步促进交易安全,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合同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6年修订版)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析地下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防水问题 下一篇: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及其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