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

时间:2022-05-28 11:18:27

张秀: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肛肠外科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排便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排尿困难25例,发生率为32.46%,干预组患者排尿困难10例,发生率为12.9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早期护理;肛肠外科术;排尿

肛肠外科疾病时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内痔、外痔、混合痔等,临床总治疗上述肛肠外科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而排尿排便困难是肛肠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痛苦,进一步延迟患者的康复时间[1]。所以本文作者提出给予肛肠外科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肛肠外科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肛肠外科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7例患者。对照组7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8.78±4.57)岁;痔疮守护34例,肛瘘43例。干预组7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0.04±5.12)岁;痔疮守护42例,肛瘘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尽量解答患者的所有疑问,消除患者心理上的紧张、担心、害怕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准备手术[2]。

1.2.2完善术前准备 在术前患者应该常规进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饮食,术前3d应进食流质食物,并且不能进食过饱,临近手术前通常进食12h,禁止喝水6h,术前及术后通常灌肠一次,促进患者排便。

1.2.3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第1d患者即可进食,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饮食注意以清淡的流质为主,第3d后可进食无刺激软食,并且同时给患者口服缓泻剂,保证而每天患者都可以顺利大便。之后的每天逐渐增加食物量。但切记食物尽量都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禁服刺激性食物。例如辛辣的食物[3]。

1.2.4排尿排便护理 术后仔细观察患者排尿排便的具体情况,并且做好临床护理。通常术后患者会因担心排尿排便会影响切口愈合,或者排尿排便的时的疼痛刺激感,使患者害怕排尿排便。由此,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排便排尿时应该全身放松,深呼吸,慢慢的适当用力。同时在排便排尿过程中应该以坐式最佳,这样可以避免切口裂开。此外,均给予麻仁丸、番泻叶等重要缓释剂,尽量减轻粪便对排尿排便的影响。

1.2.5术后疼痛及耳穴按压护理 肛肠外科手术部位较为特殊,术后疼痛较为明显,尤其是痛阀较低的患者,早期应该及时给予止痛剂,促进患者恢复。同时也可以给予耳穴按压,减轻术后疼痛感[4]。

1.2.6 其他护理 术后2次/d坐浴,使用1:5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坐浴;术后患者早期适当的进行肢体运动,并且在床上进行卧位尿道和括约肌收缩舒张练习,帮助患者排尿排便。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全部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排尿困难25例,发生率为32.46%,干预组患者排尿困难10例,发生率为12.9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5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肛肠外科手术部位较为特殊,术后通畅会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同时疼痛较为显著。术后疼痛增加了排便排尿困难,严重会引起伤口裂开、电解质紊乱,所以对肛肠外科手术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早期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临床护理中,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地缓解率患者术前的紧张心理,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术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地尝试排便排尿,消除了紧张的心理情绪。这样减轻了腹压,降低了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的可能。此外,术后早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床上运动,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并且锻炼了排尿排便的协调性,增加了患者自主排尿排便的可能性,实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5]。

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为12.98%,提示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并且恰当的护理有效预防了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临床患者的认可,从而临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升了医院护理的整体形象。

总之,为了有效降低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困难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应该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一些列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排尿排便,降低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许梅,郑芳.早期护理对肛肠术后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6(6):740-743.

[2]张哲,崔丽芹,李杏艳,等.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护理进展[J].河北中医,2013,32(3):467-468.

[3]申幸伟.肛肠手术后创面延迟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16(3):112-113.

[4]孟杰.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像[J].海南医学,2013,2(13):168-169.

[5]朱丽丽.早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的意义[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2(08):118-119.

上一篇:56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 下一篇:探讨236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