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及评估

时间:2022-05-28 09:03:10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及评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4.6

摘 要 作为妇科常见疾病,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对该病进行治疗。本文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方式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 致病原因 诊断及评估

Th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the gynecologic chronic pelvic pain

Yin Baona,Li Shuxing

The Gynaecology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Jizuo City,Henan Province,454000

Abstract As a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the etiology of chronic pelvic pain is complicated,the mechanism is not very clear,usually tak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In this paper,to discuss the 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 words Chronic pelvic pain;Nosogenesis;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慢性盆腔疼痛症(CPP)是由于盆腔器质性和脏器功能性原因引发的以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1,2]。该病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患者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近来,伴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逐渐增加[4]。近5年,约有345例慢性盆腔痛患者在我院接受门诊及住院诊治,结合该类患者的实际情况,现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病 因

慢性盆腔炎症:慢性盆腔炎症是由女性上生殖道出现炎症引起的疾病,包括盆腔腹膜炎、卵巢脓肿、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该病多表现为疼痛,而盆腔内各器官多是由内脏神经支配,疼痛感觉常定位不准[5]。慢性盆腔炎病原为阴道内菌群和外界病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产后、人工流产和不洁性生活后等,然后会出现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炎症扩散,并通过肌层致使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6]。其形式主要包括输卵管卵巢脓肿、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积水等,因炎症局部充血、周围组织粘连、炎性细胞浸润等,可引发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疼痛特点为月经期症状加重、下腹隐痛、坠痛及持续性腰骶部酸痛等。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慢性盆腔炎患者占大多数,其中人工流产后患者约126例,产后患者53例,继发于急性盆腔炎22例,由此可见,慢性盆腔炎是继发性盆腔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通常有以下情况:月经紊乱、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在我院就诊者多以痛及痛经为主要症状,进行妇科内诊时常可触及触痛性结节,B超检查可探及子宫或卵巢有内异症影像,而深部的盆腔内异症病情相对隐匿,甚至需腹腔镜探查方可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数已经多次抗感染治疗而无效,该类疾病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门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多数需手术治疗。

盆腔瘀血综合征: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盆腔静脉血流明显缓慢及血管充盈迂曲扩张所致的症候群。常见于25~40岁的育龄妇女,绝经前后极少出现。本病的主要特征为白带增多,下腹部或腰骶部坠痛,劳累、久立和性生活后疼痛加剧;该病所独有的组合症状为:一少(阳性体征少)、二多(月经多,白带多)、三痛(痛经、痛、下腹痛)。此类患者检查盆腔结果多为阴性,疼痛常为无法形容的隐痛,我院诊治的患者中,仅有4例为其他手术中发现确诊。

盆腔粘连:有1/3的慢性盆腔痛是由粘连所引发。粘连可以由妇科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粘连能限制盆腔内各脏器的活动并引起疼痛,盆腔疼痛的轻重与粘连的致密程度及范围不呈恒定比例,但与粘连带的性状有关,例如粘连有明显血管肥厚,甚至出现血管充血扩张,这些更容易引发疼痛。另外与粘连的部位有关,疼痛症状可表现为骶骨区疼痛、脐部疼痛及腹部疼痛。我院诊治的患者中,盆腔粘连患者131例,对其中82例患者(于后期手术中确诊)进行了粘连分解,但是,术后仍有56例患者存在盆腔痛。

诊断及评估

询问病史及体检:询问患者的病史非常重要,从中能了解患者疼痛的变化特点、伴随症状、与月经的关系、缓解或加重因素、性质、部位、强度以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应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最好在患者疼痛发作时进行检查,首先观察患者全身系统是否正常,然后再行腹部体检。

腹腔镜检查:近些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镜下可以直视盆腔内器官、组织的大致改变,如果需要还可进行活检或粘连分解,因此临床上将其作为诊断妇科慢性盆腔痛的金标准。在本院手术确诊的82例盆腔粘连患者中,有55例是通过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该部分患者在术中经过粘连分解后,疼痛症状减轻或者消失。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MRI、CT、X线及B超,B超对盆腔中存在的包块有较高的敏感度,X线、CT可用于诊断恶性肿瘤,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的敏感度,盆腔静脉造影可用于确诊盆腔瘀血综合征。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血常规,淋菌、衣原体、支原体、肿瘤标记物(CA199、CEA、CA125)、活组织及腹水细胞学检查。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4方面:①针对炎症引起的盆腔痛,最常用的即为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或左氧氟沙星较适用于妇科类疾病,对于非急性炎症,经期盆腔充血,用药效果较好;②顽固性盆腔痛的治疗,可使用阿司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物、乙酰氨基酚等外周性止痛剂,但是这些药物均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阿片类是一种中枢性止痛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疼痛还存在一定的争议;③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常会出现抑郁症,治疗时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缩短持续疼痛时间、降低疼痛轻度;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变性、子宫肌瘤等患者属于激素反应型,可选用激素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孕激素能有效治疗激素反应型患者,由于其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可以作为治疗该类盆腔痛的首选药物,若经过连续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显著改善,可以改用丹那唑。通常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手术治疗相比该类药物治疗的疗程无明显差异,该药物可缓解卵巢综合征的症状,但是需要长时间服药,一旦停药,其症状会立即显现,因此该药适用于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围绝经期及有合并症的育龄期妇女。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病因、症状、程度各不相同,应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保守治疗效果差、长期经受疼痛折磨、疾病影响正常生理生活等的患者,可采用粘连分解或子宫切除等手术治疗。然而对于当前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神经切断术,争议较大,尚需进一步研究。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39例为疼痛较重的腺肌症患者,术后35例疼痛消失,21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22例为输卵管积水等不孕症患者,术后疼痛均有缓解,因此,手术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讨 论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疼痛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且无典型症状,也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其治疗措施也因人而异。在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辅助理疗及饮食疗法的同时,还需强化心理治疗,以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宗莲.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与进展[J].海南医学,2009,(2):245-248.

2 韦丽君,陈慧侬,罗纳新,等.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9,(5):1-2.

3 冯冰霜.浅述妇科慢性盆腔痛的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10,(24):12-13.

4 张远梅.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31):146-147.

5 李萍.76例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45.

6 朱兰秀.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78-5479.

上一篇: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探讨 下一篇:慢性咽炎应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