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时间:2022-05-28 06:11:16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热爱,做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也是未尝不可的。

其次,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心理基础。课内、课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透过字里行间,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课文。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比如,笔者曾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则新闻时,借助多媒体放映了电影《南京大屠杀》节选的中国军民被集体射杀、火烧、活埋等片段,指导学生观看,让学生从影片中看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蛮和凶残,同时也感受到二战时期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欺凌和宰割的深重苦难;还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之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所以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即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感、练就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教师既要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不忘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和人格魅力,以情引情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有“心中无差生”的教育理念,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一个微笑、一句期待或者一声赞许,学生都会感到教师是那么可亲、可爱、可敬。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作风。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自行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感、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语言和身体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身体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最后,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带着满肚子的怨气走进课堂。因为,教师的良好情感能感染学生,不良的情绪同样能影响学生,继而影响教学效果。

上一篇:“我”在墙角守望 下一篇:用“感动”串起语文教学